|
智慧教学是在反思和摒弃知识教学、智力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去经历知识,再次发现的过程,去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并有创新性领悟,去努力发现新的未知知识和独到见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智慧教学以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为依托,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张扬学生个性,发展综合能力,塑造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看,地理知识综合性强,时空跨度及动态变化均很大,而初中生因其生活空间、认知能力等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和制约性,常在地理学习中事倍功半,师生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笔者在教学时间中积极探索,摸索出了地理课堂智慧教学的“三部曲”。
一、设置智慧教学的前奏――以课堂教学情境为导入
对初中生而言,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多,时空定位要求高,有些内容明显脱离其本人的生活实际,如:农业生产对城市学生而言,及城市化问题对乡村学生而言等等。同时,和兄弟学科相比较,学生们普遍认为:传统的地理课堂既没有音乐课的优美旋律,又缺乏历史课的故事情节,更谈不上体育课的生龙活虎。因此,上地理课令许多学生觉得了雅生趣。另外,由于地理课的时段多为下午第一、二节,所以许多学生还深受生物钟的干扰,瞌睡不止,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以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为主体设置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可谓智慧教学的前奏和铺垫。如笔者在讲授“极地地区”这一人类发现最晚,所知最少的地区时,便以《白色星球》、《企鹅日记》视频片段导入,那优美的旋律、独特的景观、可爱的动物――眼前的一切立刻抖擞了学生们的精神,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情境导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讲授世界分区地理时,教师可选取当地的民间歌舞、特色文体娱乐、风景美食、名人轶事等视频,缩小学生对学习对象的时空距离和生疏感,“吊”足学生胃口。又如,教师给城市学生讲授中国农业及其分布时,可播放农村题材的电影剪辑(如《喜盈门》)及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原本生疏雅趣的内容,通过“动感地带”的情境铺垫,使学生从感性上初步“经历了知识”,感官上受到了知识的“浸润”。而且,精短诱人、题材多样的教学情境,以导课激“趣”,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就如教育家斯宾塞所言:“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教师,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有可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以教学情境为课堂的导入,其实是教师智慧教学的前奏,可谓“教学情境巧搭台,地理知识来唱戏”,这短短三到五分钟的前奏,为接下来教学的重头戏造足了势,铺平了路。
二、演绎智慧教学的曲谱――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彼得罗夫斯基说过:“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自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地图采用特殊的表现方法,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缩编成可视的二维平面,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精美的地理作品。所以,地图作为简化了的再现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为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观察、认识与分析地理事物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因此,地理课上的地图便成了师生演绎智慧教学的曲谱。现在的地理教材提供了数量繁多、专题不一的多幅地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会添加声形并茂、引人入胜的其他地图。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这么多的地图一拥而上,并不意味着就能培养出学生的读图分析和归纳能力,常见病症有三。其一,教师借助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一张张课内外的地图,因数量多,信息量大,平均每张图的阅读时间较短促。所以,学生门的读图充其量是“眼花缭乱”的“泛读”,走马观花地看了个热闹,对知识的落实而言,其实很“泛”很“浮”。其次,教师本人由于受图的牵制,授课偏向于“信息量大”,从而易忽略对学生专题地图读图技巧的指导以及透彻的分析。主观上总是紧扣地图展示的流程,不主张学生有发散性的思维,以免打断自己的授课思路。所以,这种地图教学很“散”,很“死”;再次,由于受多媒体屏幕篇幅及选图详略的限制,学生手头并雅此图,于是很多时候,除了近距离的学生能看清楚图中的文字和细微图例外,其余学生根本看不清图中的具体内容,更谈不上把图中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并识记到头脑中了。这种读图教学显得很“虚”,很“假”。这一切,都令师生的智慧教学“不靠谱”。笔者在教学中感悟到,教师有效而智慧的地图教学有三个关键点:精选地图、读透地图、善用地图。教师要明白,课外的地图再多,哪怕课本上的一些地图都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有所增减,除了控制一堂课地图展示的总量外,一般尽可能选择学生课本上有的地图展示,这利于师生互动及学生识别。同时,图例鲜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各类地图,如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则是首选地图,宜率先展示。教师精准地选取地图,犹如“选谱”,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教学时间的松紧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指导学生“读谱”,即读透地图,也很有讲究。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如先读图例、注记,识别图名,再按要求查找知识点;然后,在图中把知识点、地名准确地定位,如派学生上台指出,其余学生在手头图上圈画,对于拗口的地名,则需边圈边反复诵读以起到巩固和加深记忆的目的;第三步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即学生已经有了在地图中经历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过程。那么,在读过多幅专题地图后,能否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地步?即在新的图中展示独到见解,发现新的未知知识,也就是学生初步演绎“智慧教学”的成果。第三步建立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是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要跨上第三步的台阶是不容易的,这更要教师用足够的时间,凭借精湛的教学艺术,以“智慧启迪智慧”。如指导读图时足够的旁敲侧击、铺垫、鼓励学生仁者见仁,知雅不言,大胆发散性思维等都是有效的指导与促进方法。
三、展示智慧教学的舞台――教学的生成与拓展
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课堂教学结束前的5―8分钟,时间虽短,但却是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验证教学的生成,布置课堂拓展的关键时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极高的调整和借鉴价值。这几分钟时间,更是师生展示智慧教学的精彩舞台。
因时间紧迫,所以教师对这一环节的选材、设计及语言都能显示其教学智慧,如一改传统的“巩固复习练习”形式,而是采用大家一起来种“知识树”。树干和枝杈的不同便直观展示了各知识的主次、轻重等逻辑关系,各枝杈的分支便是每一框内容的具体梳理。又如“长江的治理”,教师在语言上引进“让我们来帮可爱的‘长江七号’出出主意”,以“趣”导“智”。并且,教师在评价学生生成的环节中,可用学生喜欢的玩偶作奖励,如“企鹅QQ”“长江七号”“圣诞老人”等等。而学生在此环节的组织方式(以大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展示方法等)以及积极性的发挥等,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生成与拓展的效果,教师对全程的艺术指引和智慧的设计,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笔者常常被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激流涌动般的潜能所折服,正如一位专业人士所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笔者作为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地理教师,秉承“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知识点燃知识,以智慧启迪智慧”的贤人遗训,在地理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以人为本低耗高效的智慧教学之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仁良.履痕苔点[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2]韩海霞.地理教学应注重地图技能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09(10).
(责任编辑 黄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下一篇: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