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那么教师如何教得得心应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问,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地理课堂提问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必须赋予新的内容。课堂提问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地理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地理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有序、层层递进地设问,学生才可学得轻松,教学效果才会提高,但是在现实中对于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认识和技术上的问题,值得大家深刻思考和探讨。
一、目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提问范围大
有时提的问题过大,让学生雅从下手,又怕学生听不懂,只好反复解释,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搅乱,以至于更不知道该回答什么问题。比如有位地理教师在讲《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这一节,导入时问学生,“珠三角近几年的发展怎么样?”这个问题就过大,什么方面的发展,初中生本身对发展这个词几乎没有概念,教师应把问题简化,层层递进。
2.弃图提问
地理的地图就和语文学习中的字典是一样的,图就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初中地理作为考查科目,知识点本来较少,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一般可直接在相关的图形上找到。在教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以教材图和地图册图为本,看图、识图,直截了当,不必拐弯抹角。“比如七年级上册《大洲大洋》这一节,在讲到大洲与大洲的洲界时,这位教师没有让学生看到对应的图,而直接让学生回答,可想而知有多少学生会了。
3.封闭式问题多
学习知识是循序渐进的,从了解到理解,再到应用,教师对这个规律往往还比较陌生,一些知识的教学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比如是不是啊?对不对啊?本身就不需要学生去回答的,像这类问题就没深度,更没梯度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又如何能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呢?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找准问题的所在,循循善诱,通过自己的提问来达到预设目标。
二、初中地理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1.课堂提问要层层推进。
课堂提问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一定的梯度,要先简单后难,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如讲《中国的地形地势》一节,提出问题: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地形图上颜色与什么有关?海拔,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那么中国地形图上色彩的变化规律?西深东浅。再问由此我国地势特征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层层设问,使学生们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联系的、整体的、动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2.课堂提问要结合相关图形
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俗话说:雅图不成地理。图贯穿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甚至有的章节文字少了更多的知识点在图形中体现,这就要求学生会看图,那么学生如何做到会看图,肯定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肯定要联系相关图形,让生结合图形,以图为依据来回答问题,让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知识去看图的良好习惯。如讲日本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最短航线时,让学生打开世界地图在图上找找划划,然后可得出结论。这样一来,问题解决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课堂提问要适度
由于地理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教学,一些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大量灌输的时间改为大量提问的时间。其实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学生反而没有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教师所提问题的探究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由于提问的量太大,课堂提问的效度也就大大降低了。如教八年级第五章第二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时,教师可这样问,观察课本第1页的图与图片,从自然环境角度来找茬。这样问题抛出后,留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说出气候这个方面的差异,教师再追问,气候的两要素有何差异,由此得出南北的气候特征。在学生查找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把自然差异的四大方面形成表格,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教师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又教得轻松。
4.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推行课堂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课堂上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做到课堂上有效的提问,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 黄`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地理课堂“智慧教学”的“三部曲”下一篇:高考地理读图题解题方法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