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作为一定的社会生活在文学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通过塑造形象,真实、具体、典型地再现社会生活,是一定社会历史的集中、形象化的反映。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艺术的形象帮助教师生动地叙述史实,再现历史现象,增强历史课的生动性,而且有助于阐明历史概念,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结合起来,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血肉和灵魂。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文学作品来辅助历史教学。
一、用文学作品导入新课,渲染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与生动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利用恰当的文学作品导入课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古希腊的神话来做课堂导入,为此,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希腊的文明。关于古希腊,大家有什么印象呢?
生:神话传说、爱琴海……
师:那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呢?
……
这个课堂导入注意考虑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大家所熟知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引入古代希腊的学习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融文学作品于文化史教学之中,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为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中,文学史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必修三学习模块中提出“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等,而且在教学活动建议中也提出“举办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可见文学作品对于文化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讲授文化史时,引用有关的文学作品,与讲述文学家的生平或文学成就相结合,融文学作品于文化史教学之中,能够使文化史的教学变得更加丰满。例如在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时,可以引用《硕鼠》、《氓》、《蒹葭》等名篇来唱《诗经》,结合《离骚》讲楚辞,利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谈汉赋,采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诗来论唐诗,结合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刘永等著名词人的作品来赏宋词,依托文学的渲染和烘托,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更具感染力。
三、将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内容作为形象的历史材料加以运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文学作品作为一定的社会生活在文学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历史的反映。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内容也可以作为形象的历史材料加以运用。
(一)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内容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文学作品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征,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文学作品,可以使以往社会发生过的事情,具体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帮助学生再现历史画面,生动、形象地感受历史情境。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时,可以引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反映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而张籍的《贾客乐》诗中也有关于商人具体生活情状的描写:“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谁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唐人姚舍《庄居野行》诗中描述了当时民间经商热的状况:“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些都可以用在历史教学之中。
(二)借助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内容来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透过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更为透彻地认识当时的社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内容来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如在讲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可以引用鲁迅的《药》一文的有关内容。文章通过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革命烈士夏瑜的血被制成人血馒头作为华小栓治病的“药”,以及通过花白胡子等一批茶客的谈论,反映出人民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从而深刻反映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即没有深入群众中宣传革命,使革命缺乏群众基础,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所在。用熟悉的文章印证某一个历史结论,达到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的效果,从而也使历史形象化、具体化。
四、引导学生鉴别文学作品,培养其历史研习能力
史学不仅要将自己的直接成果展现给人们――人类社会的昨天是怎么回事,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如何在各种纷繁的社会证据中得到“实事”,怎样在复杂的社会问题中进行“求是”。中学历史课程理应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思想方式和能力。
文学作品作为一定的社会生活在文学家头脑中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的真实,只是不同的文学作品反映历史真实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珍贵的史料,如我国的《诗经》、司马迁的《史记》,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赛德》等。有的是历史上同时代人所写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中有些可作为历史材料运用,如被后人称为“诗史”的杜甫的诗篇。还有的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较大程度的艺术夸张和虚构,如我国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以及世界名著《双城记》、《九三年》、《战争与和平》等。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鉴别文学作品中“哪些符合历史真实,哪些属于艺术虚构,哪些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研习能力。例如2001年广东历史科高考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命制者给考生提供了明中后期两本小说《醒世恒言》与《金瓶梅》中的两段有关女性婚姻的材料,意在考查学生对这种带有文学色彩的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文学作品的目的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而绝不是要用文学作品来替代教学内容和目的。因此,在运用文学作品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首先,要把握好文学作品与教材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引用文学作品,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来引用,做到把目的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其次,运用文学作品开展历史教学时应适时适量,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举不胜举,在教学准备中,要按照“宜精宜短、切忌滥长”的原则,对文学作品仔细筛选,把它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不至于喧宾夺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使课堂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引用文学作品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太深太难的古典文学作品不宜引用,可以尽量引用中学语文教材中与历史教材内容有联系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崔粲.历史教学论纲要[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2]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3]胡春燕.历史教学与文学作品的有机结合[J].山东教育,2001(11).
[4]黄玉琴.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1(23).
[5]何成刚,沈为慧.历史小说:一种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8( ).
(责任编辑 庞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在课堂互动探究中体验历史情境创设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