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在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范围判定中的应用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323|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08
发表于 2022-8-27 10: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创伤,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目前,脊髓损伤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发病率,据统计,在中国大陆脊髓损伤患者已经超过100万,绝大多数为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目前,轴突再生在动物模型上被证明是有效的,然而陈旧性脊髓损伤形成的囊腔和瘢痕将阻碍神经纤维再生;只有有效切除瘢痕组织,才能将轴突再生等修复方法应用到陈旧性脊髓损伤上来。因而,陈旧性脊髓损伤范围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课题围绕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模型,研究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范围判定上的应用。首先,切割损伤大鼠脊髓,建立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模型;然后,采用高频超声成像系统(17.5MHz-55MHz)获取大鼠脊髓超声图像,与普通超声(5MHz)图像进行对比,并对高频超声运用于恒河猴脊髓成像的可性能性进行了初步求证;同时,采用7T高场强核磁成像系统,对大鼠脊髓损伤区域进行MRI成像,并对MRI图像与超声图像进行了初步对比;考虑到弹性超声运用到脊髓损伤范围判定中的潜在优势,完成了软组织超声弹性测量装置的初步设计。    本研究表明:与普通超声相比,高频超声图像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均有明显改善,能较清楚区分脊髓灰质和周围的白质,并能清楚观察脊髓损伤后形成的小尺寸囊腔(直径0.1mm)。但瘢痕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边界无法通过高频超声图像直接、清楚的观察。虽然高频超声的穿透性下降,但是其运用于恒河猴等灵长类等动物的脊髓成像是可行的,具有运用到临床的前景。大鼠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尽管MRI成像与普通超声比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但是与高频超声获取的图像相比,MRI成像的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且MRI成像时间较长,但其有助于术前损伤区域的定位,在将来的临床瘢痕切除术术中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胶质瘢痕组织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组成,被认为较正常脊髓组织的力学性质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本课题完成了软组织超声弹性测量装置初步设计。





上一篇:基于工作流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北航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