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210例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果210例胆道疾病患者胆汁细菌检出19 株,阳性率为 8.5%,革兰氏阴性杆菌141株(11.94%),革兰氏阳性球菌55株(28.0 %)。引起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包括:大场埃希氏菌51(29.08%),肠球菌3 (18.31%),假单胞菌21(10.11%)和克雷伯菌19(9. 9%)。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及青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胆道感染胆汁细菌耐药率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484(2011)12-0084-02
胆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抗生素的正确应用在胆道感染治疗中占重要地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也日趋严重,胆道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容易失败。我们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胆道疾病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结果。以期了解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10例胆道疾病患者。其中男114例,女15 例,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54岁。
1.2 方法
术中雅菌抽取或术后通过T管引流雅菌收集胆汁约3ml,立即送检。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35℃CO2孵箱24h,分离纯化进行鉴定及药敏。所有步骤严格按《全国检验操作规程》实施。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ATCC25922,ATCC25923,ATCC21853,ATCC3318 。判读标准 参照CLSI标准执行。
2结果
2.1 细菌分布
210例胆汁标本有185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 8.5%,有11例检出2种菌,共获得19 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41株(11.94%),革兰氏阳性球菌55株(28.0 %)。引起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埃希氏菌属(29.08%),肠球菌属(18.31%),假单胞菌属(10.11%)和克雷伯菌属(9. 9%)。这四种致病菌占所有检出菌株的 1.8 %。混合感染的11例,分别是:阪崎肠杆菌和志贺氏菌感染1例 ;大肠埃希氏菌和泡囊短波单胞菌感染1例;铜绿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感染1例;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感染 例;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感染2例。混合感染发生率为5.95%,以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感染最多见。
2.2 药敏结果
51株埃希氏菌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其中 31株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占54.39%。19株克雷伯菌10株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占52. 3%。三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较高。3 株肠球菌除 株(铅黄肠球菌4株,鹑鸡肠球菌2株)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外。其余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率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万古霉素中介的肠球菌。对替考拉宁(5.5 %)、呋喃妥因(1 . 1%)、氨苄青霉素(19.44%)左氧氟沙星(19.44%)耐药率均较低。而对红霉素(91. 1 %)、利福平(12.22%)耐药率较高。3 株肠球菌仅检出5株为高耐氨基糖苷类的肠球菌(HLAR),占13.89%。
3讨论
正常情况下胆汁是雅菌的,肠道细菌易位被认为是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对于胆道感染致病菌的报道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差异较大。由于胆道疾病不同,胆汁细菌阳性率也有所不同。本组资料结果显示210例胆汁标本有185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 8.5%,与刘涛[1]等报道一致,高于聂哲群[2]等报道的51.2%。检出病原菌株19 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11.94%其中大肠埃希氏菌(29.08%)引起的感染居第一位,均低于文献报道[3];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率28.0 %其中尤以肠球菌为主(18.31%),高于刘涛,彭卫华等报道。埃希氏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的药敏显示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低于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这些头孢1、2、3代的代表药。这可能与临床大量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有关。同时也与本地区引起胆道感染细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比例高有关。分析本组3 株肠球菌的药敏结果可见: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这些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率低外,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这些价格低廉的药物耐药率均较低。这可能与临床长期未选用这些药物治疗胆道感染有关。本组3 株肠球菌仅检出5株为高耐氨基糖苷类的肠球菌(HLAR),占13.89%。说明本地区高耐氨基糖苷类的肠球菌比例不高。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即可有天然耐药,又可产生获得性耐药[4]。针对肠球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范围有限。临床往往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于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目前经验用药可首选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这些价格低廉的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涛,梁仲惠.胆石症患者胆汁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4):210~212.
[2] 聂哲群,尹家俊.胆汁中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J].中国微生物学杂志,2004,1 (3):119.
[3] 彭卫华,廖晚珍.胆汁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28( ):5 1~5 8.
[4] 陈民均.细菌耐药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1998,3 (增刊): ~8.
[5] 朱方远,沈红强.胆汁厌氧菌实验室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1989,1(3):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局麻下疝环充填式雅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51例临床分析下一篇:蒲香复方对慢性胃炎小鼠胃黏膜损伤影响的初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