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五年制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和近几年学生的变化,其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作者通过参加几次新课改的培训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此种教学模式的利与弊,并探讨了五年制高师音乐教学的改进内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音乐 教学模式 新课改 素质
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学校的课程已有百年的历史,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音乐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极为迅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对音乐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中小学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方案,音乐教学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一次次地被打破,朝着现代化教学方向不断前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新课改的培训工作,有些收获与心得,在此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分析现状,查找问题
五年制高等师范的音乐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由几代优秀教师根据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状况潜心研究,经过实践检验及数次修改,不断改善与创新,已经形成了具有高等师范特色的一系列课程。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原有音乐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五年制高等师范的音乐课程大多是以培养学生的单一技巧为主要内容,如单一的视谱训练、乐理训练和琴法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生搬硬套或是机械训练,这种教学不容易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单科独立的教学也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很难融会贯通,因此合作能力不强。同时,对于音乐的基本修养的培养跟不上,学生缺少对音乐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得学到的技巧只能停留在最初的基础上,加之音乐素养有限,雅法在技巧熟练的基础上将其升华。
总体来看,五年制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虽然也在不断地探索前进,但缺少改革目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困惑和偏差,也使得音乐教学在夹缝中求生存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从而使得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道路步履艰难。
二、改变思路,明确目标
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既有别于高中音乐教育又不同于高校专业教育,既要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又要兼顾到高校教育中体现学科的专业性的因素。因此,其教学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对其内容的设计、时间的统筹、培养的方向均应有别于中学与高校,同时又要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向综合使用,使之形成具有高等师范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单单是停留在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鉴赏层面上,还要求学生能静下心学习一门技能。同时,高等师范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也有不同,一部分面临升学,另一部分面临着就业。因此,学校倡导“凭成绩升学,凭才艺就业,凭素质立身”,鼓励并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才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多层次的需求,也给音乐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胆构思,初步设想
根据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这种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的特殊情况,我们既要有音乐实践、创造,还要有音乐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其音乐教学内容要远多于、深于中学教学。基于以上认识,高等师范的音乐教育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及鉴赏能力。
中学教改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及鉴赏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核心。笔者认为,这种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适用于中学,同样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鉴于当今社会多元音乐的并存与发展,一些学生在多种音乐形式下会迷失方向,对于音乐审美的界限的认识也会出现模糊和偏差,这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美的界定与衡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悟和体验,调动学生对音乐美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整合创新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首先,教学方法的更新。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授课制度,运用引导发现及学生间互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其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在音乐课教学中已经是广泛运用,因其扩大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制作课件的技术,能够根据课程要求制定出实用、全面的课件,通过这种媒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技能训练的实用性,让学生学有所用
高等师范的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专修一门技术,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人才。但是,音乐中的所有技能训练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必须经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掌握。以高等师范教学最为多的琴法教学为例,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采用的是大学的琴法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的基础性和层次性。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加之学生的练琴时间少,当按部就班地进行部分基础训练后,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了。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进行了枯燥的训练,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歌曲的演奏,即简单的即兴伴奏,选择学生身边流行的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既能让学生学会感悟、体验和表现音乐,又能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走进课堂
高等师范培养的对象就是小学教师,这些学生在经过数年学习后,大多会走上讲台已成为必然。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课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课题进行课时设计、查找资料及整合相关内容,通过实际演示和相互交流的方法,查找出优缺点,并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这种试讲方式,学生不再对站上讲台存在着恐惧,而在一次次的实战中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在以后的面试工作中能正常发挥自己真正的水平。
四、面向社会,搭建平台
音乐虽较为高雅,却是从生活中来,我们说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再恰当不过了。而音乐美的表达则贵在展现,这也说明了音乐的最终目标是要回归生活。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其次,应为学生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空间;最后,要在一次次的实践总结中,让音乐的表现达到完美的境界。
作者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轩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电脑音乐技术在配器法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应用型本科和声学教学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