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两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轧,1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走过。一周后,小悦悦经抢救雅效死亡。“小悦悦事件”经过媒体报道以后,迅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密切关注该事件,引发了一场全社会的大反思、大讨论。
作为一起车祸,“小悦悦事件”之所以引起全民关注,就是因为该事件有一个关键词:冷漠。社会集中反思的是先后经过小悦悦身边的18名路人为什么都如此冷漠、冷血?有来自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声音,认为“小悦悦事件”反映了中国人的道德滑坡。“小悦悦事件”反映了社会的冷漠,那么,类似事件只会发生在中国或者只会发生在广东吗?道德沦丧真的是冷漠的根本原因吗?解决冷漠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有关冷漠的科学分析
19 4年3月的一个深夜,美国纽约一位名叫Kitty Genovese的女子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受到一个狂徒的袭击,当她恐怖地高声呼救时,她所在的Kew Gardens社区的38个邻居推开窗户目击了整个袭击过程,凶手花了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杀害Kitty Genovese,但没有一个现场目击的邻居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就连打个电话报警也没有。“Kitty Genovese事件”就是美国版的“小悦悦事件”,成为整个20世纪 0年代美国新闻界的热点话题,就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美国人进行了长达一个年代的社会大反思、大检讨。报纸纷纷谴责社会的“冷酷雅情”,传教士、教授及其他布道者痛陈美国社会“道德沦陷”、“人性丧失”、“仁心尽散”,大量电影、电视、戏剧、图书讨论这一事件及其他类似社会现象。
但是,集中于伦理道德的批判和讨论,并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所以,一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价值中立性的研究。他们将这类事件定义为“突发事件(emergency)”。突发事件有几个特征: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威胁性和伤害性,涉及者的生命、健康、财产将受到威胁;二是突发事件一般不常见、很少发生,涉及者通常没有现成的人生经验和相关知识;三是每一个突发事件都具有个性、特殊性,涉及者没有处理事件的流程、标准、规范可以参考;四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涉及者必须在瞬间作出判断和决定;五是突发事件要求涉及者立即行动。所有这几个突发事件的特征,都将使涉及者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使涉及者的决策具有较大的难度。多数时候涉及者不是不愿意提供帮助,而是不知道该不该、能不能以及如何提供帮助。所以,冷漠不完全是道德现象,更多的是心理现象,我们应该探索冷漠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社会心理实验,发现以下几个有关冷漠的社会心理规律:
一是他人在场规律。实验证明,如果突发事件的涉及者具有唯一性,即只有单一的目击者,涉及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一旦有一个以上的目击者,或者当事人认为有一个以上的目击者,涉及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二是责任分散规律。与他人在场规律紧密相关,目击者的数量越多,目击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越低。其原因是涉及者越多,提供帮助的责任越分散,旁观的心理压力越小。
三是陌生人规律。实验证明,目击者之间如果互相熟悉,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目击者之间的互相交流,有利于他们注意、理解突发事件,并共同承担责任。
四是城乡差异规律。城市越大,人口越密集、人口异质性越强,他人在场、责任分散、互不认识的可能性越大,因而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与村镇相比,冷漠事件更可能发生。
陌生人社会的社会管理
广东是中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高度城市化加上大规模流动人口,使广东城市社会、“陌生人社会”的特征十分明显。如今广东已经出现了美国50年以前出现过的极端冷漠事件,我们必须努力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根本出路在于要改善陌生人环境,学会管理陌生人社会。
首先,我们要注意识别和重点关注陌生人聚集的区域。以广东为例,有几种区域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像广佛五金城这样的专业市场,到2008年底,仅在“珠三角”,专业批发市场就有14 5家。据调查,广佛五金城有12年历史,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2000多户。数以万计的城中居民如一盘散沙,相互之间陌生、隔离、疏远,就连邻居店铺也互不往来、形同陌路,是一种极端的陌生人社会。二是城中村,目前广东全省共有1100多个城中村,每个村聚集人口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外来人口通常是本地人的数倍以至十多倍,各个城中村人口来源复杂、流动性很强,是比专业市场规模更大的陌生人社会。三是新建小区,广州有小区10,000多个,其中估计有一半属于新建小区。这些新建小区和老城区的旧社区、单位住宅小区不同,居民来源复杂,而且比较新,所以大多属于陌生人社会。
其次,在制度设计上,我们必须改变以户籍管理为依托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代之以社区管理为依托的现代社会管理模式。户籍管理是中国“编户齐民”制度传统的延续,建立在农业社会封闭分散、罕有流动的社会基础之上。所以以户籍管理为依托的社会管理模式不适用于开放、流动、集中的陌生人社会。对于陌生人社会的管理,必须以社区管理为依托。在这样的社会管理模式下,一个人一旦进入某一个社区,不管他有没有社区的户籍,不管他进入这个社区的原因,不管他什么时间进入这个社区,不管他在这个社区停留多久,也不管他与这个社区关系是否紧密,他都将进入社区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之中,也就是进入社区的社会公共性网络体系之中,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断线的风筝。这种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政府的角色是制度的设计者和制度执行的监督者,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二是政府应该强制性地规定或明确各类型社区的社会管理责任主体,比如专业市场的投资人和物业管理、城中村的社区委员会、新建小区的发展商、物业管理和业主委员会等。
三是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该强制性地规定各类型社区的社区功能规划标准,要求各责任主体健全各类必要的有利于陌生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和设备设施,比如小型公园、儿童乐园、体育设施、图书馆、娱乐设施、聚会场所等等,并将之定为标准配置。
四是政府应该鼓励各种民间组织的建立和正常活动,比如各种同乡会、宗族组织、宗教组织、同学会、商会、兴趣小组、俱乐部、社团等等。政府应该编制相应的民间组织行为规范,指导民间组织合法进行高频率的组织活动,让社区中的陌生人都能顺利进入自己的圈子,认识更多的朋友。
五是政府应该指导各类型社区,因地制宜建立规模适当的邻里组织,与上述民间组织一起形成纵横交错的社会交际网络。比如专业市场可以以相邻店铺为单位、城中村可以以一栋楼为单位、新建小区可以以楼层单元为单位组成邻里组织,轮流负责、定期活动、守望相助。
六是政府应出资以广告、路牌、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手册、电影、戏剧、晚会、娱乐活动、游戏等各种方式,进入陌生人聚集的各类型社区进行公益性宣传,宣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同时,教授市民助人和救人的知识与注意事项。还应该提醒市民,在陌生人社会环境中可能产生的一些冷漠现象及其应对措施。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责编/张立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淡基层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日常管理下一篇: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