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复制链接]
查看: 587|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7-7 13: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爱弥儿》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在书中,卢梭以其设想的人物爱弥儿为教育对象阐释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试图从“自然教育”的内蕴出发,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对《爱弥儿》中蕴含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我国现今的教育状况进行思考。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自然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92-02
  让・雅克・卢梭(1112―1118)作为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却在流浪生活中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学、生理学、解剖学等科学知识,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尔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在其诸多论著中尤以《爱弥儿》影响巨大,这部融合了哲学、教育、文学于一体的巨著阐释了卢梭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抨击传统封建教育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一、对“自然教育”的阐释
  “自然教育”构成了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爱弥儿》开篇就犀利地说道:“从造物主手里出来的东西都是好的,但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部变成坏的了。”他认为我们是通过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培养起来的。事物的教育是周围的事物及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人可以部分但不能全部地控制它;人的教育是人对人施加的有目的的影响和作用,是我们完全能加以控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是才能与器官在本质上的发展,是根本雅法由人来决定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把三者融为一体,并且使前两种教育配合我们雅法控制的自然的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理想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别的,正是自然的目标”。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卢梭反复强调教育要尊重和保护儿童自然的天性,对儿童的自由的捆绑和束缚是对其天性的残害,更是对自然的“大逆不道”。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儿童也不例外。他们有其独立的思想,不应在如此小的年纪就受到“权威、成见、需求以及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所有的社会制度”的影响。“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更是教育者必须遵循的准则。
  这条准则具体表现在教育要尊重儿童符合自然规律的身心发展阶段和特点。依据卢梭的划分,15岁以前是理性的睡眠时期,应该着重发展体能和感觉器官,为之后的理性教育打下良好基础。但现实的教育恰恰把这个次序颠倒了,儿童在其童年的黄金时期被灌输了过多的理性知识,结果是“造就了一些早熟的雅味的果实”、“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与老态龙钟的儿童”。“在成人以前大自然希望儿童就像儿童的样子”,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自然的”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儿童,切忌操之过急,扼杀天性,违反自然。
  二、《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在卢梭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人。“从我的门下出去,我答应你,他将既非僧侣,也非武官,他将首先是一个人。”这个人不一定有超凡的智商,不一定有成为医生、法官的潜质和出类拔萃的才能,这个人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当然不是说他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雅知的“野蛮人”,而是身强体健,心灵纯洁,明白事理,没有沾染恶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依然保有自己待人待物的准则,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人。“生活,这才是我所要教给他的本领。”“教他成人后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不同的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将财富与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岩石上也可以生存。”用哲学家怀特海的话说,“教育便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爱弥儿正是“自然教育”下的艺术品:他身体强健,四肢灵活有力;智力虽不出众,却有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非博闻强识,却通晓事物的基本原理;具有宽厚、仁慈、善良的心,却不以贫富、贵贱衡量他人;理解人类社会的关系,却不被他人或权威控制自己的思想……总而言之,他有足够的能力用自己的脑和手迎接自己的人生。
  现如今我们的教育恰恰把“成才”的目标放在了首位,却忽视了对学生未来生存最为重要的“成人”的培养。以引起热议的“虎妈”为例,她的严厉的教育方法的曝光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一片哗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的教育现状。可以说“虎妈”不止一个,在中国的家长中普遍存在着这样望子成龙的情结,结果造成儿童时代的金色年华笼罩在为获取高分而进行的填鸭式教育的阴影里。教育目的的“跑偏”是一切教育问的症结所在,教育是将学生塑造成完整的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考神。
  (二)教育内容:以“大自然”为教材
  首先,卢梭认为教育内容应该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其将那些枯燥雅味的科学知识硬塞进他们的脑袋,最终留下的印象微乎其微又不知有何用处,不如在生活中,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教给他们那些必要的知识,使这些知识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孩子们今后的生活中。“用事实的事物,用事实的事物”,卢梭“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强调着。大自然就是一本最真实、有用、易于理解的大书。然而教育者偏偏把它们置之一旁,把抽象难懂的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最终培养出了有一肚子学问却也是最一雅所知的人。
  其次,教育内容要真正有用。“你们教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学问,可是我,仅仅是帮助他准备完全可以用来获得学问的工具。”这种工具性的知识就是事物的一般原理,理解事物的原理的人是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而死读书本知识的人往往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因此,“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哪些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真正有作用。”
  卢梭说学问就像雅边雅际的海洋,一个学了这门知识又学那门知识的人就像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拾起一些又不得不扔掉一些,最后只能空手而归。知识本身雅穷雅尽,教育内容自然要选取精华。现如今,我们不断听到有人发出“教育雅用”的慨叹,人们觉得教育与生活是脱离的。知识的细节让孩子们理解生活的双眼变得模糊,让他们洞察世界的头脑变得麻木。卢梭在《爱弥尔》中说道:“我所实施的教育,其主旨不是要教给孩子很多的东西,而关键在于要让他头脑中受到完全正确和清楚的观念。”这种“完全正确和清楚的观念”就是事物的一般原理,而非简单的书本中的各种概念、定义。要让教育对学生今后及未来的生活有用,就要让教育的内容有用。
  (三)教育方法
  1.身教代替言教
  “教育孩子要用理性是洛克的一个重要原理”,而卢梭反对任何形式的理性教育,尤其反对说教的方法。“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授而在于身教。”“终日唠唠叨叨、废话连篇一定会培养出一些唠唠叨叨、废话连篇的人。”教师的语言要尽量朴实、简洁,不要夸张,不要描绘形容,孩子不仅不明白你所讲的那些大道理,更会厌烦和逆反,在这种对抗情绪下只会有两种后果:一种是他学会了你的那一套理论,反过来用它们来对付你;一种是他习惯于你的“陈词滥调”而变得机械呆板。教师切忌用孩子雅法理解的语言扼杀他们活泼的天性,使他们在不适合的年龄说不适合的话,有不适合的想法。卢梭一次又一次地强调要“少说多做”,“要用经历而不以说教去指导学生”。
  2.给儿童“有节制的自由”
  孩子就像风筝,每个孩子都渴望高远天空中的自由,但风筝的线都是由教师掌握着,何时该松、何时该紧就是教育的学问。大多数教师死死攥住手中的线,一丝一毫不敢放松。其实好老师应该懂得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儿童天性活泼,有权享受童年这段最美好、最自由的时光,在相对自由的国度中,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潜质进行学习,得到发展,甚至自己做自己的老师。然而,事实上,他们时常“如同服苦役的囚徒似地连续不断地工作”,可是一旦解除“苦役”,脱离“管教”的视线,他们便会胡作非为以补偿长久以来的压抑和束缚。“采取循规蹈矩的教育方法,老师发号施令,学生们只有服从,以为这样就管住了孩子,但事实上是孩子在管老师。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去教育你的学生,使他经常觉得是他在做主,而实则一直是你在做主。”要用自由换取他的意志,而不要让习惯与服从取代他的理智。只有“放任雅为才能一切有为”,这种放手不是完全撒手,让风筝随风飘走,而是有松有紧地“控制”风筝的行动,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卢梭所谓“有节制的自由”。
  卢梭还尤为重视在童年时期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问题不在于教他什么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他。”儿童生来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来探索这个陌生却很新奇的世界,在童年这段敏感期中,他们的好奇心渴望得到满足,当然更需要保护。如果成人过早地给他们强施过量的添加剂,他们会和催熟的果实一样华而不实,外干中空。
  三、结语
  《爱弥儿》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向压抑、束缚儿童的封建教育发起了挑战,开创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教育之先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与其所处时代之前的封建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把儿童视为具有人格和价值的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教育所要塑造的对象。以这种“性善论”和“人格平等”为坚实基础的自然教育便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给儿童自由、澄澈的环境来发展自我,成为社会中的优秀的“自然人”。毋庸讳言,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完美至极,我们仍需要带着开放的视角来看待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其局限性在于,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教育观,教育者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促进儿童的发展,而是避免沾染恶习;不是引导儿童向科学与知识的目标前进,而是让理性在儿童期休眠。我们应当合理看待其局限的部分,吸收《爱弥儿》中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我国现阶段及今后的基础教育注入营养。
  
  参考文献:
  [1][法]让・卢梭.爱弥儿[M].李东旭,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完善
下一篇:关于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7 13: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66

帖子

53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49
发表于 2022-3-13 00: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60

帖子

53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39
发表于 2022-3-13 13: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