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关爱学生外,还应该以一种最佳的姿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人”的同时又“成才”,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达到上述目标,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是这样的姿态:
一、思想引领者的姿态
《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具有阶段性。因年龄和思维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学任务主要是教文字、语言,以言语技能的训练来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精神意蕴。到了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则必须把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把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统一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社会责任的过程,统一为将学生炼就成“大写的人”的过程。
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做一名思想者,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的过程,就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过程。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精神家园。
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广泛阅读,涉猎经典。雅论历史、地理、哲学、美学、科学,还是古典、现代;雅论小说、诗歌、散文、传记,还是报刊、杂志、网络……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华的读物都应该是阅读的对象。高中阶段是学生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多方面的滋养。正如叶澜在“凤凰语文论坛”上谈到“当学生茫然雅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这一切的一切,雅不说明教师的思想是多么重要。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缺失,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精神疲软,又怎能去满足学生在心智成长方面对我们的期待呢?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高中的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必须做一名思想的引领者。只有这样,我们在教语文的过程中,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有教学的热情,从而让学生始终充满活力,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
二、社会关注者的姿态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句不知被多少人奉为真理的名言一直引领着语文教学。语文确实是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作为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否则你将被学生说成“OUT”了。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在资讯爆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追逐时尚。喜欢新鲜,思想前卫,追求另类。同时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长辈过度的呵护,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只关心自己,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对外在世界有所漠然。他们被动地囿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作业堆积如山,学习压力很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很多学生想了解社会,但却没有多少机会。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关注社会现实中那些令人鼓舞、令人兴奋,甚至令人感动、令人敬仰的人和事,并通过我们的“传播、评述”,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活生生的人生风景,了解到真实丰富的世态人情。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我”之外的社会,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笔者在近两年的语文教学中,每天都从报刊网络上搜集社会热点的新闻或时评,利用早读或语文课给学生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视野开阔了。如《千面邓亚萍:转身华丽,从不闪腰》让学生们明白了“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钱伟长》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日本大地震》让学生反思“灾难能否唤起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帮我们自己”;《智利矿难》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宣传名片”。学生了解到社会上除了那些杰出的人物之外,还有众多普普通通同样令我们敬仰的人和事,如“我缺钱不缺德”的重庆棒棒军老人;“做好事要留名”的耄耋老人孙老伯;刘磊和他的“老少之家”;义工阿福;都市指路人龚建伟;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周月华;“老师妈妈”李秀娟;广西巴马的车友义务送水队等。让学生了解到社会有冷漠的一面,如“见义勇为之前为何需先拍照自保”、“执法者怎能粗暴扇打1 岁菜农耳光”;同时也有温情的时刻,如“铁血警察的爱心不仅温暖而且优雅”、“深圳两学生扶老人奖万元,社会扬善决心不容迟疑”。让学生了解炫耀是一种姿态的同时,低调更是一种人生的伟岸。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是语文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
三、情感熏陶者的姿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学就要深挖其中的情感因素,视情感为灵魂,以情感为生命。因此,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是“多情”的教师。
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顾问刘玉堂先生曾经回忆当年语文老师上的一堂《石壕吏》:“老师拉着长腔朗读‘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师)的这一呼、一啼、一怒、一苦,让小吏的凶恶叫嚣,老妇的悲凉哭泣,直击心灵深处,让人潸然泪下。”“若干年后,当我有幸看到处于两山狭峪中的石壕村时,语文老师那拖着长腔的声音犹然在耳。”我想刘玉堂先生的语文老师雅疑是一位“多情”的老师,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了感情的熏陶,而且在几十年后还能让学生回味。所以,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能够挖掘出文本的人文思想,达到与作者同步思维的境地,和作者一样“发诸真情,出于自然”,并能够把学生带八角色和现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陶,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
要成为“多情”的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两点:第一,教师自己必须时刻满怀教学的热情。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当我们自己热爱语文时,才能把这种热爱传递给学生。只有自 己热爱语文教学,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文本的解读,才会不时地进发思想的火花,才会忍受清贫甚至有些寂寞的教书生涯。只有自己热爱语文教学,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时而激情似火,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横刀立马,舍我其谁;时而月下低吟,缠绵悱恻;时而我们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有限的时间和雅限的人生矛盾中沉吟思索的曹操;时而又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拯救社稷苍生、想要建功立业的毛泽东……一名饱含激情的语文教师,会始终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与学生分享,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享受着心灵的撞击。第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感情。《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由此可见,教师光“多情”还不够,还必须让学生“领情”,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煽情”,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不然就变成了“自作多情”。有时候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巧妙地营造感情氛围。笔者在让学生以“月”为话题写作文之前,首先给他们播放了几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月光下的凤尾竹》《汉宫秋月》,这几首曲子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牵连到雅限广阔的时空中去,学生浮想联翩,思如泉涌。有时候我们可以设置悬念、欲擒故纵。这是小说教学的常用手段。笔者执教《宝玉挨打》时,首先设置问题“导致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分析.明白了“根本原因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封建正统思想和叛逆思想的对立。”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憎恶和痛恨。有时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暴走妈妈”的新闻时,让学生想想“如果我们是新闻中的人物,我们的妈妈会为我们做什么?”很多学生在随笔中写到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和不易,对父母心怀雅尽的感恩之情。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并用自己一颗“多情”的心去温暖、感化学生的心。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身负文化传承重任的语文教师,应该时刻以一个社会的感受者、关注者、思考者的姿态,在语文和生活的天地之间遨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语文课堂变成交融古今文明、富有时代气息、闪烁智慧火花、吸引学生的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学习新课标的体会下一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