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中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但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中却忽略了对标点的品味和思考。郭沫若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品味标点在不同的地方所起的不同的作用,不仅能有助于学生掌握标点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也是很有帮助的。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品味标点。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学
一、根据上下文语境品味
《最后一课》中,使用了几个破折号,有的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搞清用法。但文章最后两处的破折号,是需要语文教师引导、点拨的。
第一处:“‘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学生知道用法是表示停顿。学生仅仅知道破折号在这里的用法是不够的,接着可以这样提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此时说话会断断续续?通过思考、讨论,明白: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听到教堂的钟敲响,将要结束这最后一课的悲痛之情。因为普鲁士兵的号声雅情的提醒人们,最后一课不得不结束了,在即将结束最后一课时,韩麦尔先生还想跟同学们说最后的几句话,以激发他们的爱国感情,但难过得说不下去,因此,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声“我―”就说不出来了。说明韩麦尔先生当时的心情非常悲痛,十分真实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处:“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韩麦尔先生用手势来表示意思,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此时此刻的情境思考、品味,很快回答:当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极为痛心,有口难言,只得用手势表示意思,表现此时的他痛苦之极。这样品味,学生不仅明白了破折号的用法,更理解了破折号对表现文章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选择以标点为切入口品味
鲁迅小说《故乡》一文使用了很多省略号,既典型又很有特点。教学中以此为切入口,分析理解本文省略号的用法,有助于学生对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本文用了很多省略号,请找出来,看看这些省略号有什么作用?重点研读闰土话语中的省略号,对表现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究的兴趣异常高涨。很快归纳出:少年闰土话语中用省略号来表现少年闰土说的话非常多,表现了少年闰土说话滔滔不绝,知道的多,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中年闰土话语中用省略号来表现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表现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样是话语中的省略号,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描写中,用法却不相同,但却鲜明地塑造了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小说主题。
从玩味省略号入手,一改过去小说教学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主题的做法,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好奇心,阅读探究的兴趣更浓了。品味省略号,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抓住了文章的重点,突破了文章的难点,品味了文章的妙点。
三、改换标点比较品味
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引导学生探讨“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中的“你看”后面的逗号去掉会不会影响表达效果?开始学生的理解是肤浅而模糊的,进一步讨论后,学生明白:不能去掉,有逗号停顿,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节奏感强,去掉后就平淡了;“你看”后面的逗号,把读者也带进了幻想中;朗读时应该轻轻的停顿,表现诗人欣喜情绪、祈望读者目光投向遥远的天空,寻找“那浅浅的天河”。这样品味,诗歌的“境”会和读者的“意”相通相融,构成和谐而美妙的“意境”。一个不起眼的逗号,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能敏捷地把握标点作用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品味,体会标点的丰富的意蕴,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一位教师上《金色花》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时,通过改变句末的标点进行品味。(下接第 2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作业的创新与设计下一篇:语文课堂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