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处在求知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室前三排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前三排不仅在视力、听力等方面“近水楼台”,而且可以近距离与老师接触,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优势感,增进师生亲和力。
大学教室里,前三排也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每到上课前半小时,衣服、书本、发卡等占座工具都会“粉墨登场”。有的求知欲强烈的学生,早早地就到教室里占据“有利地形”,为的就是在上课时,可以看得清楚,甚至仅仅只是为了高高举起手,获得一个老师提问的回答权。没有人强迫,更没有“加星”、换“月亮”、集“太阳”之类的加分诱惑。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学校园中教室的前三排,特别是一些公共课的前三排,由“香饽饽”慢慢地变成了“鸡肋”,不坐前三排成了学生普遍的选择。每到上课之时,教室里就呈现出前少后多的情况,让一些教师、教授产生距离感,甚至产生一种不被学生尊重的感觉。由此,教学与传授知识的积极性和效果也大打折扣。
武汉汉口学院某班级,把教室前三排当成“硬骨头”,举“加分”之措施“强啃”,搞出来一个“QQ等级式”班规,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细想想也着实让人觉得哭笑不得。
我们且不论坐前三排可以提升等级、加平时成绩分的做法是否有违公平与公正,是否果真能“直观地提醒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和老师近距离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或者是否能“使平时学生争议较大的成绩评定更加公开化”,仅从大学生对教室前三排退避三舍的态度来看,我们就不免宝心忡忡――前三排“不上座”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如今一些大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退步,求知欲的下降。
事实上,回到大学教育这个总环境下来看,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和求知欲的退步,不过是大学精神出现沦落之势的一个表现方面。如今一些大学老师则忙于论文写作,忙于评职称、做专家、捞外快。尽管各大学为了抢“状元”而撕破脸互相攻击、掐架,但招到学生之后,却不能投入全力进行教育与教导。而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读书雅用论”再次充斥人们的大脑……身处这样环境中的大学生,又如何能够逃得掉短视的影响、功利的诱惑?
就此而言,提高前三排“上座率”,标在学生的求知欲与求知积极性,本在教育体制、大学精神和社会人才观念、用人机制。单从加分利诱的角度出发,治标不治本。也许,“QQ等级式”班规一实施,前三排倒是果真“上座”了,但离大学精神恐怕越来越远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关于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考下一篇:高校文明礼仪教育要敢于“补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