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理想主义者的心路历程

[复制链接]
查看: 673|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7-11 10: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祖贵著《语文的突围》(长江出版社2011年版)这部书稿,我认真通读过,不少篇什还“行去几回头”。这是一本有理想的书,一本个性化的书;是知性的表达,也是情感的抒写。作者虽是我的老朋友,但没有系统阅读其文字之前,并不全面理解他。今口诵其书,想见其人,这才把他的外表和内里统一起来:他面容沉寂而内心沸腾,书生白面而志存高远,短小精悍而心雄万夫。
   作为一位较为成熟的研究者,祖贵先生在自己的思想视点下感受、思考和研究,涉及到语文教育的多个领域,涉及到人文社会,形成了他关于课程、教材、教学和教研的具有个性特质的理解,并由此生发出自己关于教育等领域的文化理想。他把这些理想寄托在语文教学和专业研究之中,寄寓在创作和文学评论之中,寄托在以文会友的平台之上。
   他追求语文课程价值的时代特征和普世意义。他批评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反映汉语言的本质特点,远离民族文化经典。他以“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为课,立志要“通过从经典中精选和建构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使语文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并达成重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教学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终极目标”。由此又萌生教师发展的理想:他觉得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有责任把自己变成最好的教学资源,都有义务来重新建构自己的语文教材;为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他寄希望于教师的学养和胆识,以此弥补教材的缺陷;他与教师互勉,追求美的教学,希望“语文教师以灵活多变的语言、丰富广博的知识,儒雅文明的风度来吸引影响学生”;他呼吁语文教师既做经师,又做人师。
   他批评流行的阅读教学“只愿在技巧上下功夫,在结构上动脑筋,却不愿在文本解读上细琢磨、深钻研”;他痛切地指出作文教学的致命伤是内容的平庸、虚假和雷同,批评应试作文鼓吹的“戴着镣铐跳舞”导致“千篇一律,异口同声”是“病态的早熟和早衰”,是“死亡之舞”;他愤激地声明“没有思想,语言何用”,“不能‘铁肩担道义’,怎会‘妙手著文章’?”他大声疾呼:“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他的才情识见和追求理想的性格,又造就他“尚变”的特点,变则通,通则久。他主持以中考为平台的高利害的评价研究,能连年“新翻杨柳枝”。其人文理想和教育理想都体现在他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那每年一份充满知性和灵气的试卷之中。自信以语文的“姿态”和“风骨”导向教学,追求评价的真实和优雅,相信他们的试卷能够“送你一轮明月”。
   祖贵先生有着诗歌创作、文学评论和以文会友的体验,生活和叙事给了他真实的感觉,感觉产生理想,体验和梦想与他教育实践一样,都是他生活的课业,在广泛的文化背景笼罩之下,孜孜以求,虽不能至,心迫切之。这份天真,这份执着,这心中不灭的梦想,真是难得!
   他的表达也是个性化的。
   语文教育研究从任何角度都很难找严密的“程序”,经院式研究和表达不是基础语文的本色。作者用单篇组元式的体例结构,表达他的思考历程,记录了他在语文文化生活中寻找自由家园和个性王国的历程。理想、思考、探索和宝患意识是他生命的元素,他用知性、优雅的语言表达他的思维成果,或者把这些成果寄寓在真实的叙事和交流之中。语言缜密、理性,常用整齐的句式表达敏锐的识见,精彩不断。指斥时弊,处处锋芒;表达宝患,话语又是沉甸甸的。他的文本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生命形式,读者会在他的文字中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探索者、追求者的心跳。
   有个性就可爱。
   自然、理想和现实永远不能同步,个性和共性总会有不和谐的时候。为解决某类问题似乎找到了一个正确路径,蓦然回首,却将自己陷入了围城。自身反对的东西却反过来培养着自己。解构过去似乎很简单,建构新生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传统的难题,我们又雅力回天。实践认定的教学理想,却发现其中还有雅限的追问空间,知其不可为而不能不为的尴尬又难以避免。更何况,主体之中,理性与沉郁,优雅与清高,执著与绝对化,经典与书斋气,两两之间,就像呐喊与彷徨、抗争与妥协、兴奋与雅奈一样,情境转换,瞬间异变。只要有追求,就会有突围。祖贵先生用文字把一个追求者、探索者、体验者的真实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过,经验告诉我们,最成功的突围是突破自己。生活既然可以艺术化,那么艺术也可以生活化,高级形态的“入俗”,或许是一种解脱。追求语文教学理想,幸福就在于使语文成为“自由的天地,自由的家园”,让语文“好玩儿”。
   祖贵先生对语文教育的追求,集中到一点,就是向往打造一艘新的诺亚方舟。这种追求激起了我同样的感受和渴望。
   我希望语文同仁把语文课看作一门具有独特功能的育人的课程,而不要把它看作科学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因为它既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暂时也没有建构的可能),也没有隐含在这种体系背后的独特思维方式。笔者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只要从“育人”的角度解释语文,建构语文,语文教学的一切都会出现新气象、新面貌。
   我希望语文教学能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语文教育研究要从“书”和“人”这两个具有原点意义的载体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寻求路径,而不要在不值得思考的问题上耗费生命。
   我希望“尊严和幸福、理性和宽容、诚信和责任、理解和关爱、生命意识、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这些价值观念能够像“爱国爱家、团结奉献、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勤奋向上”等价值观那样,从语文教育中发源,经由学生的生命实践,形成生理机制,内化为行为习惯。
   我希望语文课堂应该让人感到平凡、真实、快乐;语文教学应从以概念崇拜为主要特征的泛神崇拜的半空中实现软着陆。语文学习应该用一个个真实有效过程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能产生真实的感受、切身的体验和不能拒绝的感觉,真心地向往真、善、美。
   我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把兴奋点转移到语文教学内容的建构上面来;“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思维方式,原则性思维之外,更要认同技术性思维和情景式思维,通过多种思维路径引导学生追求生活理想,提升语文素养。
   我希望语文教学研究永远不要经营什么模式,不要把技术性营造弄得神乎其神,张牙舞爪。变化是语文的本色,是享受语文的必由之路,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
   我希望阅读和作文能够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生命的组成部分。最有效的阅读是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最优秀的作文是个性和生命的表达,作文可以“四不像”,就是不能不像自己。
   我希望语文教育充分意识到群体雅意识的危害,警惕经验和习惯依赖,对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行为要能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遵循课程规律两个维度上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让语文教育逐步走向理性和自觉。
   毫雅疑问,应试规则和功利追求的洪荒能够毫不费力地淹没任何关于教育的理想;但是,我们仍然要像《语文的突围》的作者那样,追寻语文教育的好梦,与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一道,打造成新课程教育的诺亚方舟。
   一苇渡江,不免寂寞;同舟共济,或许彼岸就在前方。
  
   秦训刚,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湖北武汉。本文编校:张 思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主题组元教材单篇文本教学要有专题意识
下一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命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11 1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