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近些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标准也不断提高,拨付到位的公用经费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但许多学校在公用经费支出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公用经费使用效益,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本人结合自己的会计工作经验和内部审计经历,对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 公用经费 问题 对策
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学生体检、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通讯、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中小学公用经费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但在对学校审计、财务检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在公用经费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公用经费使用效益,不利于学校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我们迫切考虑的问题。
一、 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一是预算编制不到位。学校对预算管理没有高度重视,缺少严格的公用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编制很随意,没有科学性和计划性;二是预算执行不到位。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校长对经费支配较随意,影响预算的严肃性。三是预算分析和绩效评价不到位。学校没有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合理使用的分析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影响公用经费的使用效果。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是会计核算混淆经济科目,表现在使用的明细科目不准确,将招待费、福利费、差旅费等支出随意在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中列支,计提信息技术费却用于电教费的支出等。二是年终随意计提公用经费支出,将公用经费结余转为往来款核算。三是许多会计人员不熟悉财务软件的使用,不知道如何编制义务教育支出明细表,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数据不平衡,不便于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三)支出结构不合理
学校缺少完整的公用经费支出计划,使用上随意性很大,支出结构很不合理,表现在办公费、招待费、交通费支出占比较大,有的学校招待费占比超过公用经费的10%;教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支出偏高,甚至挤占学校公用经费,而教师培训、学生体检和实验实习的费用没有达到标准;实习材料费、图书购置费占比较低,达不到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实际需要;零星维修支出偏少,学校维修普遍依赖专项拨款。
(四)支出手续不完整
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手续上不完整:一是支出票据上,经办人、验收人、证明人、审批人不全,物资采购没有验收人签字。二是支出凭证的附件资料不全,主要表现有:(1)招待费支出仅以一张或者几张大额发票报销,没有用餐记录,没有相关菜单酒水明细作附件,报支手续过于简单随意;(2)维修费只有劳务发票或人员工资,而没有具体的维修明细和劳务用工明细记录;(3)租车费只有发票没有租车事由,没有学校的派车单;(4)培训考察费只有发票,缺少培训通知或批复;(5)会议费只有发票,没有会议方案、参会人员签到表。
(五)支出内容不合规
中小学公用经费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房屋大修理支出、偿还基建债务等方面的开支,不得用于校舍建设、车辆购置、专项设备购置等形成固定资产的资本性项目支出。但一些学校依然在公用经费中列支班主任津贴、教职工补贴、补课费等人员支出。个别学校违反规定,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变相使用公用经费购买小汽车,甚至有些学校制造虚假业务,如虚列参观考察费,维修费,招待费等支出,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
二、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增强领导对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意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这就界定了校长必须为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支出管理及结果负责。学校主要领导是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对公用经费的管理意识提高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这要求校长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本单位涉及的常规财务管理知识并熟悉相应法律法规,自觉增强对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思想意识。
(二)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制度
首先,确定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使用原则。中小学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其次,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分析财务决算,建立公用经费使用的分析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再次,制定学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科学确定公用经费支出结构,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严格控制管理性支出。 最后,规范实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物品采购、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三)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会计核算水平
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会计核算水平,关键要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信息化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快学校财会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轮训在岗的财会人员,规定学习内容,建立考核制度,使其树立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迫切性,树立竞争意识,增强从业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工作进取心,促进其职业道德,工作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强财经法规学习,严格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的公用经费支出范围,对中小学公用经费进行正确的明细核算,合理区分办公费、招等费、交通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经济科目的核算内容,准确反映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状况。
(四)加强对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凭证的审核
审核支出凭证是否合法、真实。支出凭证必须符合有关政策法规、符合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发票不得超出使用期限、所列内容不得超出单位的经济业务范围。严禁使用“白条”报支费用,严禁使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资金。
审核支出凭证填写是否规范完整,手续是否齐全。发票要有供货单位财务公章、货物名称、单价、数量等基本要素,商品名称使用“办公用品、食品、维修”等模糊词语的发票,需附盖有销售单位印章的清单。每笔会计业务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人员的经办、验收、证明、审核、审批等环节,支出凭证的附件资料必须齐全。
(五)优化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支出结构
严格规范各种支出行为,优化公用经费支出结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加大管理力度,从严控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对招待费,交通费实行总额控制,招待费最高不超过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的4%。除“招待费”科目支出外,其他科目一律不得列支招待费用。交通费和差旅费最多不得超过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8%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费;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5%安排实验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专用材料等购置;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10%的比例安排中小学的零星维修以及在校舍防雷、校舍检测等方面的开支并根据相关规定上报审定后组织实施。按规定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安排信息技术费,用于教学资源和软件的购置以及网络信息费用支出;严格控制其他支出,相关支出按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用于与教学教研雅关的外出考察等方面的开支。
(六)加强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的监督检查
一是外部监督部门加强监督。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校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要从思想上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财政、教育、审计、教育督导室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未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挤占、挪用公用经费的,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学校外部监督部门对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每年至少要1至 2次,最好对公用经费的监管进行前移,采用事前、事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用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
二是学校内部组织加强监督。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要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增强学校财务工作透明度。学校应建立由行政、工会、教职工代表组成的财务审查小组,对学校公用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查;学校应建立年度公用经费使用的公示制度,定期公布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接受教职工的监督。
中小学公用经费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学校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加强核算,强化监督,规范和加强公用经费的支出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业务的顺利完成,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苏财教〔2001〕
[2]《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 教育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下一篇:企业管理与蚂蚁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