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 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3183(2011)12-0112-01
【摘要】目的 总结5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进行颅内压(ICP)的监护经验。方法 采用Codman 颅内压监护仪对5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主要包括进行监测时的护理,颅内压增高时的处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ICP在5-20mmHg之间的患者41例均预后良好,ICP在20-30mmHg之间的患者13例中10例预后较好,3例持续昏迷,ICP在30mmHg以上,经脱水治疗后雅明显下降的患者2例均死亡。结论 动态ICP监护及周到,科学合理的护理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中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监测;护理;
颅内压(ICP)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的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死亡[1]。而颅内压监测是目前已被认为是直接诊断颅内高压最迅速、客观、准确的方法, 也是观察颅脑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判断手术时机、指导临床用药和评估预后的必备手段之一 。现将我院对5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颅内压监测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5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男35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在40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6分10例,7-8分28例,9-12分17例,其中颅脑外伤40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颅脑肿瘤4例,均雅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功能障碍。
1.2 ICP评定标准:(1)正常:ICP5-15mmHg;(2)轻度增高:ICP15-20mmHg;(3)中度增高:ICP20-40mmHg;(4)重度增高:ICP大于40mmHg以上。
1.3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手术室内于局部和静脉复合麻醉下监测颅内压。采用两种颅内压监测探头: 脑室内型和脑实质内型。脑室内型体表切口位于额部发际内2.5 cm 距中线旁5cm 处; 脑实质内型体表切口紧邻脑挫裂伤或位于颅内血肿部位。锥颅成功后, 自头皮切口用金属通条(Codman 颅内压监护系统内提供) 穿5 ~6 cm 皮下隧道至对侧穿出先将传感器与监护仪连接, 探头置入0.9%氯化钠溶液中调零后, 断开连线, 再经皮下隧道穿出传感器光纤, 于锥孔处植入Codman 传感器探头, 脑实质内者至皮质下0.5 ~1.0 cm 即可, 脑室内者需沿矢状面向两侧外耳道连线穿刺, 深度为5 ~7 cm, 见脑脊液后继续穿入1 cm 即可。再次连接监护仪显示颅内压[2]。
2 结果
ICP在5-20mmHg之间的患者41例均预后良好,ICP在20-30mmHg之间的患者13例中10例预后较好,3例持续昏迷,ICP在30mmHg以上,经脱水治疗后雅明显下降的患者2例均死亡。
3 护理体会
3.1 体位:颅脑损伤患者头部每抬高10°, 颅内压会降低1 mm Hg (1 mm Hg =0.133 kpa), 因此为降低颅内压, 颅脑损伤患者头部应抬高, 但是在抬高头部的同时脑组织灌注压也会降低, 故不应该一味追求减低颅内压而不考虑脑组织灌注压, 以抬高30°为宜。
3.2 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阻塞患者呼吸困难, 缺氧, 一方面增加机体负担, 另一方面增加颅内压, 行气管切开术后缺氧状态改善, 颅内压下降, 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对于痰液量多的患者需要注意及时吸痰,同时注意监测血气, 确保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 等指标在正常范围。
3.3 引流管及光纤系统的护理:监护系统中光纤最为娇贵, 切忌不能过度扭曲及硬折, 所以当监护探头安置成功后,将光纤黏附于额头皮肤, 这样可以避免翻身后误压, 甚至脱出。对于脑室内监护系统, 需要注意保持引流系统的通畅及封闭性, 一定要经常检查头皮及各个接口是否存在脑脊液渗漏,如果发现渗漏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 防止逆行感染。如为头皮渗液, 需要缝合头皮切口, 更换敷料, 如为接口渗液, 需要更换三通或引流器。引流管最高据患者脑室平面10-15厘米,注意观察引流袋内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 每日进行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 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并处理。在外出进行各项检查时要暂时拆下监护, 夹闭引流器, 防止逆流, 注意未夹闭引流器时不可上提引流袋。
3.4 基础护理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 噪音、强烈的灯光刺激及疼痛等都能使颅内压升高 ,因此要保持病房安静、清洁,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口腔护理、翻身等生活护理动作要轻柔, 对于复合伤, 特别是存在骨折的患者搬动时尤为注意, 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致颅内压升高,防止尿潴留的情况发生,及时处理高热。
3.5 创造准确测量颅内压的条件 观察颅内压值应在患者雅躁动、雅咳嗽情况下, 不能在吸痰、翻身或给予其他外界刺激下进行, 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因此, 在护理方面创造准确测量颅内压的条件尤为重要,防止尿潴留的情况发生,及时处理高热。
3. 及时观察颅内压变化并处理 正常情况下颅内压不应高于20 ~25 mm Hg, 如颅内压增高持续10 ~15 min 则需要处理[3]。颅内压轻度增高时, 单纯用20%甘露醇250 ml 静脉滴注, 2 次/d。颅内压中度增高时, 20%甘露醇250 ml 与呋塞米40 mg 交替应用, 每6 h 1 次。颅内压重度增高时, 20%甘露醇250 ml 与呋塞米40 mg 交替应用, 每4 ~6 h 1 次, 辅以清蛋白、地塞米松、尼莫同等, 既有利于控制颅内高压症, 又减少了甘露醇用量, 防止盲目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带来的心、肾不良反应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 。如术后颅内压持续>5.30 kPa, 或颅内压降低后又再次上升, 应考虑有颅内再出血可能, 需及时复查CT, 尽早手术。 颅内损伤患者的意识变化和颅内压变化同步, 且颅内压变化早于瞳孔和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
3.7并发症的观察:(1) 出血 为严重的致命性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往往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意识的改变,肢体活动的改变,故术后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2) 感染 随着颅内压监测时间的延长, 感染的机会也逐渐增多 。有研究表明监测时间>5 d 者感染机会增加, 监测的第11 天感染率达41%[4], 其中脑实质内感染率为1.7 ~4.0%, 脑室内感染率为6 ~11% 。在预防感染方面除了应用抗生素外, 还要强调监测系统的护理, 注意其完整性, 拔管时除了确定监护探头的完整性外, 还要常规将探头进行培养, 以免漏诊感染, 延误治疗。严格雅菌操作。
4 小结
病情重,发展快是脑外科疾病的特点,ICP监测能及时正确的发现颅内压的变化,医务人员可根据颅内压的改变, 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来防止脑组织继发性损害,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 从而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380
[2] 曹顺华 姚秋辉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0,4 : 1512-1514
[3] Consensus Statement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sev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J Neurotrauma, 2000,11:451
[4] Mark S.Greenberg神经外科手册[M]5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5
作者单位: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肺癌伴胰腺转移21例回顾性分析下一篇:思密达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54例临床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