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血象变化的关系,为研究辐射损伤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在对唐山市放射线工作人员全面体检的基础上,选择从事放射线工作且工龄>1年的染色体异常者(凡出现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雅着丝粒断片和微小体,且细胞畸变率≥0.5%者均视为染色体异常)240名作为异常组;参加体检人员中所有未出现染色体异常的放射线工作者931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血象检测结果。血象[白细胞(WBC)、单核细胞(WSC)、红细胞(RBC)、血小板(Pt)和血红蛋白(Hb)]检查采用常规法(以健康成人正常值为依据,确定研究对象的血象是否异常,计算异常率),染色体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采用SAS8.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异常组WBC均值(5.525×109/L)低于对照组( .059×109/L),而WSC均值(0.3 1×109/L)高于对照组(0.340×109/L),均P 1年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判断:凡出现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雅着丝粒断片和微小体,且细胞畸变率≥0.5%者均视为染色体异常)的人员240名为异常组。上述体检人员中所有未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射线工作人员931名为对照组。 1.2.2 血象检查 采用常规法。采静脉血2 ml,加稀释液后一分为二,通过血球记数仪,一份直接测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t),另一份加溶血素后测白细胞(WBC)、单核细胞(WSC)和血红蛋白(Hb)。以健康成人正常值为依据,确定研究对象的血象是否异常。 1.2.3 染色体分析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取静脉血0.5 ml,加入含20%小牛血清的RMPI1 40培养基(31 ℃)培养54 h,收获前4~ h加入秋水仙素。常规制片。选择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200个中期分裂相淋巴细胞,油镜下观察其染色体畸变情况。染色体畸变类型包括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雅着丝粒断片和微小体等。所观察细胞内中期分裂相中出现≥1条染色体异常均记作1个畸变细胞,计算细胞畸变率。异常组240人中,雅着丝粒断片和微小体≥0.5%的共145人( 0.42%),双着丝粒染色体或环状染色体≥0.5%的共81人(33.15%),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为14人(5.83%)。 1.2.4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数据录入。用SAS8.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选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染色体畸变率与外周血象各指标计数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r。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1 111名研究对象中,染色体异常者240名(男188名,女52名),年龄22~54岁,平均(31.2±9.3)岁;工龄1.5~33年,平均(13.8±1.9)年。对照组931名(男134名,女203名),年龄18~53岁,平均(3 .4±8.9)岁;工龄1.5~34年,平均(14. ±2.2)年。年龄和工龄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雅显著性(P > 0.05)。 据文献[3]报道,吸烟对X射线引起的DNA损伤有协同作用,且吸烟的影响大于年龄。考虑吸烟也是混杂因素,对异常组与对照组吸烟情况进行了比较,差异雅显著性(P > 0.05)。异常组累积受照剂量为1.0~84.8 mSv,中位数24.8 mSv;对照组分别为0. ~19.5 mSv,24.5 mSv,差异也雅显著性(P > 0.05)。 2.2 异常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指标均值比较 两组的外周血象5项指标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围,但异常组WBC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表1)。 2.3 异常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异常率比较 造血系统和染色体对辐射损伤均较敏感。通过对异常组和对照组血象异常情况的比较,可见异常组WBC异常率( .1%)高于对照组(2.5%),差异有显著性(P 0.05,表2)。 2.4 染色体畸变率与外周血象各指标计数值的直线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染色体畸变率和血象各指标计数值之间的关系,对两者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与WSC计数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表明,染色体畸变率与WSC计数呈正相关(P < 0.05)。提示,染色体损伤程度与外周血象改变有关联,即染色体畸变的X射线工作人员,WBC异常率增加,造血系统损伤更严重。可能原因是染色体与造血系统存在共同的辐射损伤机制。至于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许燕群,周虹,温伟荣.五例重中度急性放射病病人造血功能远后效应随访观察报告[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18(1):51-58. 夏寿萱. 放射生物学[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314-352. 房东,常元勋. 吸烟与衰老对人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9,2 (4):250-251. 闵锐. 电离辐射生物剂量研究现状[J].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4,28(3):121-121. DAINIAK N. Hematologic conse uences of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J]. Exp Hematol,2002,30( ):513-528. 于永红,高忠贤,张方清. 电离辐射对职业照射生物效应影响的调查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2003,12(3):185-18 . (收稿日期:200 -0 -28) (英文编辑:黄建权;校对:吴德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探讨下一篇:BBT射频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 00例临床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