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据生态位理论,理想的课堂是生态化的、焕发生命活力的、充满思维风暴的磁场。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既要建立良性竞争的机制,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引导和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以终身教育为典型特征的学习型社会,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健全人格建构的必由之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致力于课堂生态化建构,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积极营造民主、激情、理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室充盈快乐的气息,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家园。
一、树立学生立场,构建有尊严的课堂生活
建构思想品德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体现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卢梭指出,一切良好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核心,“问题不在于你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学生对知识最好的理解方式是亲历知识发现的过程,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亲历过程和所获得的结果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考察到学习者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正如第斯多惠所说:“谁要享有发展,必须用自己的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而与此相适应,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重要的不是告知学生什么,而是真正将课堂教学建设成一种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的活动,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对活动过程的体验中获得主体性的提升,体验成长的意义。
建构思想品德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体现在赋予学生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课堂教学活动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富有生命的意义。教师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阅历和知识,对生成性的内容巧妙把握,因势利导,把思维引向深入,把课堂引向生活,把情感引向生命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的感动与每节课堂的温馨记忆有关。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在教学目标上,更注重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达成,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教学方式上更加倡导学生去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主动、互动、自我调节地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过程。
建构思想品德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体现在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上,还给学生平等自由的发展空间。叶澜教授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点拨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知识的被动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倾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
二、师生互动,构建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国教育领域,“对话”已被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形态,它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效性、人文性和思想性,使得“对话”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作为教学原则而存在,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体现现代对话精神。这就意味着思想品德课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自主建构,意味着师生关系人性化,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
1.创设情境,准备对话。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直面外来文化”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几幅有关“肯德基”、“哈利波特”、“美国NBA”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其中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什么现象,我们如何对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这种情景需要教师要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和挖掘生活中思想品德素材,适时引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探究的水平。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情境。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一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批判与继承的关系的知识探究“目前有些人用外来语替代汉语,如不说‘再见’说‘拜拜’;不说‘电子信箱’说‘伊妹儿’”的现象,并谈谈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创设由社会热点出发的问题情境。思想品德学科是与社会热点联系最紧密的学科。通过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但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体会出思想品德知识对解决当前热点问题的作用和意义。2.设置话题,启动对话。对话教学中的对话话题是对文本理解和教学过程具有内在牵引力的问题。话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影响着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对话。在设置对话话题时,一要注意话题的针对性,二要注意话题的开放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其他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类社会科学,以及时事政治等各方面的报刊、书籍、图片、影视作品等,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知识的学习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以,可以由教学内容而触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环境、人口、粮食、战争等问题,都可以用来作为课堂对话的话题。
3.群体互动,展开对话。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的生生对话。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使得问题在不断探索中变得清晰明了。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更表现为交流与探讨、言语与倾听。教师依据主题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学生积极投入对话进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和教学能力,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对话,从始至终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基于共同的对话主题而进行的探究与交流,意味着所有的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生生之间可以开展单个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是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等对话形式,倾听彼此的发言,修正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适时的给予点拨和引导,防止生生对话流于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不是毫不相关,各行其是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并在此相互过程中,师生之间同时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共建新知,内化新知,从而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相长。
4.合理评价,深入对话。在对话教学中,评价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或等级,更不是进行选拔和甄别,而是追求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提高对话能力,使对话不断深入,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把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的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此过程中评价既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等。学生通过自评,能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评价;教师的评价要确切适度,应以肯定和赏识为主,做一个善于倾听者,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以及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评价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指出学生的失误与偏差,又要继续调动学生参与对话教学的意识与信心,使对话更加的深入,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三、以生为本,构建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
在教育观念的变革中,教学评价是体现教育思想的有机环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坚持评价工作的开放性,开放评价的对象、主体、内容、标准、方法、过程和结果、让评价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助推剂。开放多元的评价文化,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都会激发持久而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评价标准是以教师(或教材)的观点作为衡量尺度,学生具有不同的观点,也只能统一于“标准答案”之内。创新教学强调用赏识性评价去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做学生的幸福。让他们在深刻的反省中增强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尊严。建构思想品德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我们所有老师的课堂语言要有亲和力,课堂评价要准确、丰富、恰当得体,并且具有激励性与启发性。课堂上教师上课时的注意力时刻放在学生身上,面带微笑,和蔼亲切,认真地听学生讲,听学生争论,听学生评价并适时地给以点拨和点评。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质疑的权利。多鼓励学生,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和能力养成起了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触角与根本在课堂,理想的课堂是生态化的。构建思想品德的生态课堂体现了自由、自主、自觉、民主、平等、沟通、合作和创新等品质,而这一切都非常准确、自然地契合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追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只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转换课堂角色,就一定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态化、生命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