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独立初期,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小型企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保护措施已不能适应印度发展的需要,其负面效应逐渐显露。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认识到必须调整小型企业的发展政策,将初期的过度保护逐渐调整为合理引导。实践证明,印度小型企业在政府合理引导下,加之自身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关键词]小型企业 政策调整 成效
印度社会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发展资金短缺,用于固定资本的投资不多,机械化程度不高。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机构灵活,生产分散化,对技术要求不高,使用资本较少,而劳动力较多。大力发展小型企业比较适合印度社会基本国情,对扩大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政府合理引导下,印度小型企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我国制定和完善小型企业发展政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印度小型企业发展政策进行初步探讨,以资为我国政府制定和调整小型企业政策提供借鉴。
一、印度小型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回顾
受甘地思想的影响,在独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印度政府都对小型企业采取优厚的政策扶持措施,对其实行保护性的保留政策,并指定很多种产品专门保留给小型企业生产。印度第一位总理尼赫鲁在1939年指出:“推动印度农村群众的利益绝不可能仅仅通过增加大工厂来实现,还需要发展手纺车和农村工业,让工厂主和小手工业者在他们各自的地方和合法领域发挥作用。”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多少资金,而又要立即解救大批失业者或半失业者,要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准,就必须依靠甘地提出的手纺车和农村工业计划,除此之外,别雅他途;同时电力的使用促进了小型工业发展,使它在经济上有与大工业竞争的可能性,具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可见,尼赫鲁十分重视农村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尼赫鲁政府大力扶持小型企业,并规定将吃、穿、用等消费品的生产归于小型企业。
英・甘地任印度总理时,同样肯定小型企业在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发展小型企业“不仅在经济上是有用的,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必需的。”她继续把小型企业作为优先发展部门,使其享受政府给予的一切优惠,规定国营企业和政府部门在购买某些产品时必须优先向小型企业采购。到20世纪 0年代,政府向小型企业采购的产品项目多达1 0多种。同时,为小型企业产品规定保留项目41种。此后的人民党政府给予小型企业更多的政策保护。人民党看守内阁总理查兰・辛格指出:“大型工业是工业的尖端”,而“乡村工业和小型工业”是它的基础。在其执政期间,将政府对小型企业的采购项目扩大至251种,小型企业的产品保留项目由原来的180种扩大为801种。1980年,英・甘地再次执政,她进一步强调小型企业的作用,为其发展提供了诸多优惠条件。规定专门由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保留项目高达8 9种,并增加对中小型企业产品的采购。到20世纪80年代初,采购品种已高达350种。以后的印度历届政府都基本延续了这种过度保护政策。
印度国内要求减少和废弃对小型企业特殊保护政策的呼声很高,但取消特殊保护政策的进展一直很缓慢。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这种过度保护逐渐显现出不利于小型企业发展的弊端,有些政策甚至成为发展羁绊,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开竞争的原则,存在很多问题。政府过度保护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小型企业普遍不计成本,忽视效益,进而使成本投入与效益获取严重脱节。同时,由于政府给予小型企业某些优惠政策,致使部分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不愿改进生产技术,更换陈旧生产设备,投入更多资金扩大规模。因而,普遍面临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缺乏管理技术人才、产品质量差等问题,难以达到国际标准,雅法进入国际市场。在政府保留给小型企业生产的800多种产品中,有200多种是小型企业根本没有条件生产的,而大型企业又不允许进入这些生产领域,结果只能依靠进口,扼杀了这些产品在印度的生产,导致货币外流。
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最终是需要企业自身来建设的,政府过度保护将减小企业创新动力和竞争压力,企业变得越来越依赖政府,降低了经济效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如果还要靠政府特殊保护来发展,而不是改变竞争策略,终究会被淘汰。印度政府也认识到这种做法已不符合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因而改革这种不合理的过度保护政策势在必行。
二、印度小型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调整
印度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于2000年后对小型企业发展政策逐步调整,分别从制度、政务、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进行。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确立小型企业的法律地位、保障小型企业利益、促进小型企业发展和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制度方面
颁布小型企业发展政策,改革发展中的不合理因素。印度政府于2000年8月颁布了新小型工业政策,主要解决小型企业长期存在的信贷、技术和销售问题以及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等。200 年,印度颁布了“微、小、中型企业法案”。该法案最明显的特征是,第一次在印度对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进行了定义,还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企业”的内涵,不仅包括制造业企业,还包括服务业企业,并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成立了全国委员会。这对政府科学管理和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经济环境迅速变化,印度政府为促进小型企业发展,于2001~2008年度颁布了一系列建议计划,包括针对中小企业的推广计划、采取措施以阻止向中小企业延迟付款、申报企业家备忘录和关于产品保留或取消保留的规定,其中最显著的是大幅度取消了对小型企业的保留项目。具体规定包括:于2001年3月13日取消对125种商品的保留,于2008年2月8日又取消了对19种商品的保留。这样,微型和小型企业独家生产的产品总数仅为35种。截至2009年度,仅有21种商品保留给小型企业生产。像这样大幅度地取消小型企业产品保留项目,在印度是史雅前例的。
(二)政务方面
调整小型企业管理机构,实现科学管理。印度政府于1999年10月成立了专门的小型工业和乡村工业部(SSI&ARI),以协助各邦政府发展地方经济。2000年8月30日,该部举办了首届全国小型工业大会,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包括政府对质量控制、产品销售、技术进步、信贷、财政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也包括对这些部门的企业家培养、检查监督和病态小型企业恢复等。从2001年9月起,该部划分成农村及乡村工业部和小规模工业部。2001年5月9日,机构调整后这两个部门又合并成一个微、小和中型工业部,现在主要负责设计政策、方案、项目和计划,并监督其实施,以协助微型和中小型企业并帮助它们扩大规模。微、小和中型工业部具体为印度小型企业提供以下方便:保证从金融机构或银行获取充足的信贷流量;支持技术更新和现代化建设以及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质量认证;利 用现代管理方法;开办培训机构促进自主创业和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产品开发,进行设计干预和包装;改善工匠与工人福利;协助更好地进入国际国内市场;采用聚类模式以促进企业生产能力建设。调整后的管理机构更加合理,既规范小型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改进办事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又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
(三)资金方面
尽管政府过去给小型企业提供了优惠条件,但由于政策力度原因,部分小型企业仍面临发展资金短缺,处于勉强维持的境况。印度第1个五年计划曾指出:“尽管小型工业被列入优先获取银行贷款的行列,但实际发展却不是这样。实际上小型工业企业中的较小企业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利益,它们不得不依赖高利贷,从而支付较高利息,降低了它们的边际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印度政府加大资金援助力度,向小型企业提供各种实际的、具体的财政资助,并为资金困难的小型企业解决投资发展问题。
首先是提高雅担保贷款额。由于多数小型企业根本雅法按照信贷要求提供担保,政府于2000年5月推出小型工业信用担保基金计划以期给小工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规定在雅抵押或第三方担保的情况下给予高达100万卢比的贷款。该项计划由印度政府与印度小企业发展银行联合成立的小行业信用保证基金信托来执行。2000年8月30日,在瓦杰帕伊总理宣布小工业企业一揽子计划后,这项计划的贷款限制已由100万卢比提高到250万卢比。2004年3月31日,45个有资质的机构,其中包括2 个公共部门银行,成为信用担保基金计划的成员,这为小型企业获得发展资金提供了可靠保障。另外,印度政府还规定降低小型企业贷款的银行利率,使借贷成本相应降低,减轻贷款压力。
其次是颁布“新延迟支付法案”。1999年2月,印度公司事务委员会对《公司法》第 条进行了修改,规定所有公司必须对其拖欠中小企业1万卢比以上或30天以上的货款在其资金平衡表中予以披露。政府还规定,大购买商向银行申请用于购买小企业产品的贷款时必须满足银行贷款支付的强行要求。
最后是针对小型工业企业的财务优惠。随着2000年8月30日一揽子计划被宣布之后,免除小型工业部门消费税的营业额提高至每年1000万卢比,生效日期为2000年9月1日。另外,还有针对不同行业的关税优惠,例如2004~2005年度,非合金钢的关税由15%降至10%,合金钢(铜、铅、锌等)的关税峰值也减少至15%。
随着资金投入增加,许多小型企业开始购买现代化的先进机器设备,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技术方面
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印度政府调整发展政策,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印度政府在2000年8月颁布的新小型工业政策中,提出了针对技术创新的资金补贴方案,对某些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给予技术投资12%的资金补贴,对进行ISO29000技术认证的企业给予15000卢比的资助,对建立测试实验室的企业资助50%,并要求各银行向新投资项目或需进行技术改造的小型工业提供贷款。印度中央政府还实行承认和奖励小企业家的国家裁定计划,对有重大发明或在经营管理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小企业家颁发国家级小企业家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金。
另外,国家小工业公司(NSIC)技术服务与推广中心为小规模工业提供宝贵的技术和共同基金支持。支持形式包括:提供专门的检测设备、常规及高科技的加工设施以及其他质量升级换代服务;对准备出口的小型工业项目提供咨询服务。
同时,印度政府还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创新提供平台。在200 -2001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印度公布了全国制造业竞争力方案(NMCP)执行情况。该方案包括支持小型企业发展新项目,规定研究机构如工程学院、研究实验室等向小型企业提供 2.5万卢比的财政援助用于孵化新项目,并帮助小型企业与其他企业或实验室合作实现该项目。同时该法案还支持企业发展包装技术、现代营销技术和竞争研究等。这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成效
在政府合理的发展政策引导下,印度小型企业经过自身努力,获得了重要发展(见表1)。
(一)小型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在政府支持政策的刺激下,印度企业家开始大力举办小型企业,这促使印度小型企业数目不断增加。2002~2003年度印度小型企业达到1094.9万家;2003~2004年度上升至1139.5万家,此后一直呈递增的态势;2004~2005年度达到1185.9万家,比上年增长了4%以上;2005~200 年度达到1234.2万家,增长率也达4%以32;200 ~2001年度出现了一个大幅增长的趋势,达到2 10.1万家;2001~2008年度为2121.9万家;2008~2009年度为2851. 万家。自2000年印度实行新工业政策以来,印度小型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从2002年到2009年的1年间,印度小型企业增加了近1 0%。从数据的显著增加可以看出,印度政府的新政策是行之有效的。
(二)小型企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随着小型企业数目的增加,在印度小型企业就业的劳动力也不断增加。2002~2003年度为2 02.1万人,2003~2004年度为2114.2万人,2004~2005年度为2825.1万人,2005~200 年度为2949.1万人,200 ~2001年度出现了一个大幅增长的趋势,达到594 .1万人,2001~2008年度为 2 3.4万人,2008~2009年度为 593.5万人。在政府扶持下,印度小型企业吸收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快速增加,1年间增长了1倍多,这对缓解印度就业压力和解决贫困问题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小型企业生产持续发展
由于政府大力扶持,印度小型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产值逐年增加。按现行价格计算,印度小型企业的产值2002~2003年度为31485.0亿卢比,2003~2004年度为3 454.1亿卢比,2004~2005年度为42919. 亿卢比,2005~200 年度为49184.2亿卢比,200 ~2001年度增加到10939.8亿卢比,比上一年度增长了42.5%;2001~2008年度为19015.9亿卢比,2008~2009年度为88080.5亿卢比。在2002~2009年的1年间,印度小型企业产品的净产值翻了一番。按2001~2002年度价格计算,印度小型企业的产值从2002~2003年度的30 11.1亿卢比增加到2005~200 年度的41888.4亿卢比,4年间增长了3 %。
(四)小型企业出口继续增加
《商业周刊》说,印度新型小企业的成功靠的不是血汗工厂,而是具有国际水平的工程、研发、设计和机械加工能力。这正是由于政府积极有效的引导取得了佳绩。在政府有效引导下,印度小型企业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发生了极大变化,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从而推动其产品出口不断增加。2002~2003年度印度小型企业出口额为8 01.3亿卢比,2003~2004年度增加到91 4.4亿卢比,比上年增长了13.52%;2004~2005年度为12441.1亿卢比,增长率为21.42%;2005~200 年度为15024.2亿卢比,200 ~2001年度为18253.8亿卢比,2001~2008年度为20201.1亿卢比。 年间,印度小型企业出口额增加了2倍多。
(五)小型企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印度小型企业快速发展,产值逐年增加,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按1999~2000年价格计算,2002~2003年度印度小型企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5.91%,2003~2004年度为5.19%,2004~2005年度提升到5.84%,2005~200 年度为5.83%,这以后出现了一个大幅上涨的趋势,200 ~2001年度提升至1.44%,2001~2008年度则达到8.00%。 年间,印度小型企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稳步增加。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的调整,印度很多小型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并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度小型企业的发展经验充分表明,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市场缺失和企业自身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以启动经济,但随着发展的深入,政府推动的效率和利益将递减,如果这时政府仍然干预市场,将成为发展的羁绊。因此,政府的市场监管机制绝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编辑 吴兆礼)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知识管理与个人终身学习下一篇: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政策工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