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复制链接]
查看: 1356|回复: 4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630
发表于 2020-7-17 10: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社会管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文章从民生的内涵及实质出发,深刻分析了改善民生在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指出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必须坚持以民生幸福为最高的价值诉求。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使全体公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唐永文,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2128(2011)10-0048-04
  
  一、民生含义及问题实质
  
  (一) 民生的内涵
  “民生”(the Livelihood 0f the People)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是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事宜,是国民的生活和生计,如维持人们生命存在所必需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民生思想源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和“国计”相提并论。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论述道:“可以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需要就是衣食住行”。同时他还指出:“大凡有组织的众人就叫做民。”在当时的语境下,孙中山所言的“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民生所涉及的并非一国之内所有的人,而是特指社会下层贫困者;从其对当时中国落后原因的分析来看,民生所涉及的乃是整个国民。民生是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反映了人类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生存需要,体现对人的终极关切和现实关切,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意义。民生作为一种观念、制度、生活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在古代,最大的民生就是“民以食为天”。在近代,民生首先涉及的是人们的衣、食、住、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民生将超出人的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逐渐涉及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最终走向全面发展的美好人生。在现代,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我国现实生活中所言“民生”中的“民”是指称一些特殊的群体:从结构层次上看,主要是指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从资源占有状况来看,主要是指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资源很少占有或根本不占有的群体;从能力特征来看,是指那些创造财富、积累财富能力弱,就业竞争力、基本生活能力差的群体;从生存、生活表现来看,是指那些具有经济贫困性、生活质量低层次性和承受力脆弱性等特征的群体。所以,当下所言“民生”所关涉的主要是那些谋生能力弱、条件差、机会少的群体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问题。这些群体生存面临危机,生活艰难,发展受阻,具体表现在温饱、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维权等方面。
  民生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也随着现代性的展开而展开,它是对人的生存问题的回应。是对人的生存问题尚未被触动方面的回应。从时间维度看,民生问题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时期,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在采集渔猎时代,民生可能涉及到果腹之“食”和御寒之“衣”;在农业时代,除了衣食之需外,也许还包括居住之所;在工业时代,可能是生存竞争的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各种矛盾不断突出,关涉民生的核心要素则以新的更为分化的形式――就业、教育、保障、医疗、分配、安全等体现出来。从空间维度看,民生问题既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也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落后国家,民生更多地体现在基本生活保障层面;而在发达国家,民生更多地体现在分配公平、失业保障等层面。在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东部地区的住房、就业矛盾比较突出,而中西部地区的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医疗问题等则更为突出。从程度上来看,民生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较其他时期更为严重,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秩序重构、资源重组及相伴的各种制度缺位,都会导致民生问题突出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 民生问题的实质
  直观地看。民生是一个经济问题,反映在一些群体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的物质层面:经济收入少,生活层次低,恩格尔系数大,雅法满足体面生活的需要,雅法支付昂贵的开支(教育、医疗费用等),缺乏创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分析,民生问题是各种稀缺资源不平等分配的结果。资源分配的悖论――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人人都必需但又不可能平均分配,是导致民生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所谓民生问题,就是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生存和发展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它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在其逻辑展开中必然呈现为――在经济生活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以实现;在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普遍需求的公共服务得以享受;在文化生活中,人民群众合法的文化权益得以落实;在政治生活中,人民群众正当的政治权利得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关乎着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所以,研究现代民生问题,既要关注人民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更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关注人民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及相关的基本权益。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是民生的基本问题。而任何一类问题都与社会政策的公平性紧密相关。民生问题不是单纯因资源短缺而引发的不能充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问题,其实质是政治问题。因为不尽完善的民生问题与我们不尽公平的财政分配及公共品分配制度、不很完善的民主决策及民意表达机制,以及不太健全的政府功能及管理体制有关。因此,需要政府功能和权力的全新定位,实现预算民主,财政公开,公众参与,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构建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体制。因而民生问题与政府社会政治经济秩序构建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五大突出民生问题。不仅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而且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体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生状况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也得到了不少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然而,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期的社会秩序重构、资源重组及各样的制度缺位,都会导致民生问题突出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从程度上讲,民生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较其他时期更为严重。温家宝总理在2001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二、改善民生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10年,广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00.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5位;财政收入9  .89亿元,增长14.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 .1亿元,超过“十五”时期5年总和,比上年增长50.8%,增速为1 年来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1元,实际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实际增长10. %。2011年上半年,广西财政收入近800亿元增幅创lO年来新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发,社会问题凸显,社会风险增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极为重要、极为紧迫。“十二五”时期,广西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当前解决好民生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一是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二是明确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的任务
  社会管理水平不提高,各种社会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社会不满和社会冲突增加,势必影响社会稳定。若失去了基本条件,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就雅从谈起。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跟不上,不能有力、有序、有效化解社会风险,就可能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拉美一些国家的社会状况就是前车之鉴。“十二五”时期,如何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民生难题,激发社会活力,避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防止落人“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2011年4月在广西调研时强调,要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紧密结合广西实际,争做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示范区,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何处发力?必须在源头治理上下更大功夫。抓源头是治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从源头上治理社会不和谐问题,关键是坚持科学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社会管理创新有广泛群众基础。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只有继续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更加注重分好“蛋糕”,维护公平正义,人民生活改善了,幸福指数提高了,社会和谐稳定才有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与改革的成果,才能以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不断和谐。因此,坚持科学发展,不但把“蛋糕”做大,而且把“蛋糕”分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
  
  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高度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提供更多更好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产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这既是社会管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搞好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合理制定社会政策,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
  
  (一)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事业是民族振兴、富民强国的基石。同时,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人们获得基本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其受教育的程度构成了他在劳动力市场中收益和绩效的幅度。如果一个人因教育不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平等权利,那么,他后来就很难再有什么机会平等和收入公平可言。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维护社会公平、提升人民素质、防止贫富悬殊这一战略高度来认识“学有所教”问题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千方百计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等,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学有所教”的实惠。
  
  (二) 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多年来,广西在扩大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要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推进就业体制的改革创新,必须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城乡劳动者的相关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拖欠民工工资,要切实解决好。
  
  (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向民生倾斜,要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任务”,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通过扩大就业、支持创业、鼓励投资、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收入倍增带来的实惠。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减轻群众在上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负担。
  大力推进居民收入倍增,坚持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并举,形成以工资性收入为基础支撑、经营性收入为新增长点、财产性收入为重要来源、转移性收入为必要补充,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四)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三个并轨”统一
  要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并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和城乡医疗保险并轨等“三个并轨”。首先,对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只要符合条件,都要做到应保尽保,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还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打破部门、系统、地域、身份的各种界限,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各行各业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既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劳动人口在全国范围的流动就业。要建立社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增长调整机制,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完善困难群众救助机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其次,要完善传统的城镇劳动领域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要积极探索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道路;对虽未纳入低保标准但生活困难人群以及因遭遇突发灾害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再次,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仅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还要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医疗卫生理所当然地成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关键内涵之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困难群体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逐步提高重症病人、残疾人的救助标准,切实解决因病、因残、因祸致贫等问题。最后,要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保证“住有所居”。
  
  (五) 建立工资增长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形成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工会推动、企业实施、职工参与的和谐创建格局和运行机制。加强劳动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落实同岗同酬、同工同酬平等待遇,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协商共决、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职工劳动报酬与企业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依法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工会和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推动落实体面劳动。要以企业和工业园区为重点,切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高度关注青年职工和新生代农民工诉求新变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维护企业内部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钟山]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政策工具选择
下一篇:建设和创新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管理体制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17 1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17 10: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5

帖子

53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35
发表于 2022-3-13 00: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电大开放大学题库答案怎么找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3

帖子

52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5
发表于 2022-3-13 16: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