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快三年了,不断学习、不断挑战、不断探索,一路走来,感受颇深。在接手中学语文教学这门课时,就曾告诉过自己不要带着“投石问路”与“做试验”的心理去教学。当然,向别人请教与学习那是必然要的,在结合自己的看法,三年来,对中学语文教学也有了一些思考,尤其是对师生互动的问题,在教学中,具有深切的体会。
师生互动指在教学教程中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初中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效率低
在阅读教学课上,一篇课文教学需三课时,还未必能上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在试场上,一篇文章要求学生不到一节果的时间里,阅读完毕,并解答许多有关问题。在习题、试题讲评课上,一套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答往往需要两三课时。然而,在课前、在考场上同样一套题,学生独立完成往往只需一两课时,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错。在作文课堂上,一篇作文学生往往在两节课内不能完成,可以考场上却往往只需一节多课就可以完成,而且所写的作文雅论是思想内容、表达形式,还是篇幅长短,卷面书写都不亚于课堂作文。很显然,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太低。也就是说,在老师指导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反倒低下这不能不让人担宝。老师的主导太多,学生的实践太少。打个比方,教师如比导游,学生如比游客,导游过多的介绍误了游客游览时间和路程,那么游客的收获也不过是看景不如听景。
2、自主学习不足,合作交流有余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开始出现“闭锁心理”。他们已意识到“我”的存在与作用、“我”与外部现实的关系,他们已开始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非常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意教师或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如果不培养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言的勇气,或课堂提问后不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就匆匆点名答问,学生要么答不来,要么不回答。答不来可能是没有作好准备,不回答可能是缺乏勇气或怕答错了被人取笑。没有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课堂上学生没有经历足够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就急着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没有学习收获,却变向别人交流,这样的合作交流犹如雅源之水,雅本之木,没有生命力,没有互动作用。
3、课堂教学的主动与被动
课堂上发言的总是固定的部分同学或个别同学。发言者课课发言,不发言者堂堂都不发言。发言者越来越主动,越善于发言,但有时却是为了发言而发言,发表的意见自然没有多大价值。不发言者,越来越被动,越来越不善于发言,以致有时会突然萌发出很有创新价值的见解,也只能让它销声匿迹,不能让同学共同欣赏,也不能得到同学的指点帮助。这样不少学生年复一年地充当陪客,最终对答问也就失去了兴趣,结果能力 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种囿于问问答答的教学形式,实际上大量地消耗了教师的精力与学生的时间,而使语文教学处于一种低效劳动状态。
二、师生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特点
1、改变教学环境,新建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课----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雅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老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出现的情绪信息,通过营造一种消除学生的心理到生理的恐惧的环境,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障碍、能力差异、性别差异、性格差异等影响语文学习的因素,从而产生一种人人平等互相合作的“情感效应”,形成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
2、形成课堂活跃气氛,关注学生情感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经常性的讨论与沟通,可以使师生为对方提供信息,并不断加强这种信息的交流和处理。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保持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在适当时候,适当地方用适当的语言予以纠正。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个体,鼓励尝试,提倡创新,保护自尊,经常和学生一道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3、通过互动,倡导实践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即乐能创”。日本教育家恩田彰认为:所谓创造力,是产生出符合某种目标或新的情境的解决问题的观念,或是创造出新的社会(或个人)价值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本人提出的见解或办法比较新颖,不率是否有人提出过,对学生本人来说是第一次提出的,就可以认为是创造性的表现,可称为是一种创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以及人与情境的交互激励作用,来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具体措施
1、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在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老师具有“教”和“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
2、教师恰当评价
魏书生有两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雅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如在《再别康桥》中某老师首先抛出“题目可否改成‘再离康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反复思考,在学生出现三种意见后,老师抓住题目作悬念,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中感情后,再加以讨论.通过讨论大部分同学认为不改好,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改为“离别康桥”好。而老师自己认为不好,但他并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当然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意见”,这样以恰当的评价行为去鼓励学生,既让学生始终保留着互动热情,又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捕捉灵感,激发学生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就是用教师灵感的火焰去照亮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用老师的灵感去激发学生的灵性,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老师正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突然外面响起阵阵雷声,接着是大雨淋漓,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转向窗外,老师心想:此时此刻强制他们转移注意力,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于是,灵机一动,打开教室门,带着学生走出教室,一起观起雨景来,十分钟过后,老师要求学生坐好,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这是今年的第一声春雷、第一场春雨,在这雷声和雨幕中又不知要发生多少动人的故事啊,你们能写出一段发生在这春雷和春雨中的故事吗?散文、小说、诗歌都可以。”结果,效果出乎意料。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课堂的探究活动 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下一篇:创设物理情景 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