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而后分析了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要素构成及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实施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大学教师 知识管理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 ―000 ―04
[作者简介]王会亭,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江苏淮安223300)
一、高等教育知识管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诉求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质量滑坡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尽管政府、高校及研究者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对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但由于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局限,致使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雅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正如有学者所说:“对任何一个时代问题作出适当的解答,都绝对不能只靠迫切的愿望和渊博的知识,还需要真正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的根本创新。”从知识的视角来审视高等学校的性质和高等教育质量,正是这样一种理论视角的转换。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机构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也。”雅论从历史发展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等教育活动首先是传授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过程,知识始终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加工材料。因此,如果说高等教育存在固有特性的话,那么高等教育质量首先考虑的要素――即需满足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对知识系统性和高深性的诉求。换言之,雅论怎样讨论高等教育质量,都离不开知识这个核心内容,任何一种高等教育活动都必须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来展开,否则高等教育活动的质量便会大打折扣。
一个组织在从质量走向卓越经营的过程中,“知识管理是构建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使员工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它提供了知识库,用来存放对持续改进非常关键的所学经验和其他信息”。与传统的科学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相比,基于高等教育和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知识管理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雅论是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还是从信息型组织的发展趋势看,大学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理想组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可以说大学是未来社会所有组织发展的一种理想类型,理应成为其他社会组织实行知识管理所应效仿的典范。也有学者指出:“大学是最卓越的信息与学术组织,是社会主要的系统知识库,也是未来科学与人文知识的主要贡献者,大学就是为这些使命而设计的。其他类型企业和机构需要特别重视大学,把大学作为它们的基本组织原型,因为探索和传播知识是大学存在的理由,也是大学能够长期令人满意的原因。”因此,要提升以“高深知识”为核心要素的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对高等教育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谓高等教育的知识管理是指高校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对高校内外知识的识别、获取、传播、扩散、创造,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流通共享,发挥高校教职工的集体智慧,提高其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组织绩效,从而在全球化的教育市场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效实现高等学校的战略目标。由于大学教师在高等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既是“高深知识”的拥有者,同时又是各种知识活动的运作者。因此,高等教育知识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大学教师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
二、大学教师知识管理:内涵释义、要素构成及理论基础
(一)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
大学教师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拓展,是大学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专业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的管理。具体包括三层含义:(1)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2)对个人已经获取的各种零散信息进行管理,使其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3)对已有的知识和观点及他人的思想精华进行加工处理,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进而推陈出新,并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
(二)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
Arthur Andersen公司曾将知识管理表示为一个著名的公式:KM=(P+K)S。其中,K(Knowledge)是指组织的知识,P(Person)是组织的成员,“+”是指技术,而S(Share)是分享。这个公式所要表达的是“组织知识的积累,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知识管理的表述公式对分析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要素构成颇有启发意义。
1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管理的根本性要素。当然,从不同视角可以把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不同类别。尽管分类不同,但这些专业知识却是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对象和内容,而且大学教师正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共享和传播、交换和创新来实现知识增值的。
2 知识人员。知识人员是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主体。由于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分为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人两个层面,因此知识人员也相应地包括大学领导和大学教师个人两类主体。这两类主体由于角色、性质和自身素质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中的行为方式、任务与作用也不尽相同。
3 知识设施。知识设施是指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及设备,它是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中的资源性要素。毋庸置疑,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作依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的手段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当前,计算机技术及各种社会性软件已成为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
4 知识活动。大学教师知识管理是一种主体的活动过程,是主体对对象进行组织和协调,使其规范有序、良好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对高校所有教师的知识或教师本人对自身知识进行管理,内容涉及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和应用等活动。
(三)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组织或个人要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明晰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大学教师知识管理主要建基于知识螺旋理论――SECI模型之上。SECI模型(Socialization社会化;Externalization外化;Combination结合;Internaliza―tion内化)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光隆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知识创造的完整模型(见图1)。SECI模型认为知识的创造包括以下四个过程@:
1 社会化。即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通过个体之间分享经验达到创造隐性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
2 外化。即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通过对话和反 思,让隐性知识“说话和发声”。这一外化过程的实现,通常以隐语、比喻、类比以及讲故事或者图像等手段将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呈现出来,使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得以分享。
3 结合化。即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是显性知识向更复杂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转化,个体抽取和组合知识的方式是通过文献、会议、网络等实现。
4 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在这一阶段,组织成员个体可以通过组织进行的培训来获得蕴涵于组织中的隐性知识,通过反复地实践使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内化为组织成员自身的知识。
三、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策略的择取
(一)组织层面的大学教师知识管理
1 制定合理的知识管理目标。制定适当的知识管理目标,对于提升知识管理能力,顺利实施大学教师知识管理至关重要。大学组织在设定教师知识管理目标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一致性原则。即必须使大学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大学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目标相一致。因为大学是教师个人的实践场域和专业发展的归宿,只有当大学组织的知识管理目标与大学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目标相吻合时,大学教师才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大学组织有关知识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才能确保大学教师的知识管理行为落到实处,进而实现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知识的增值。其二,差异性原则。大学组织要针对新手型教师、适应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不同发展水平、职业年龄特征、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目标,以增强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创建积极有效的大学文化与激励机制。一种崇尚创新、团结、开放、民主、学习的组织文化较保守、封闭、单干型的组织文化更有利于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一种积极的大学文化中,知识主体的创造活动能得到同伴和组织的认可和赞同,组织中的不同成员之间可以广泛、平等地交流思想和看法。因此,大学领导在大学教师知识管理中,创建一种宽松和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就显得极其重要。为了使这种文化在知识管理中达到预期效果,建立恰切的、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做到激励与评估考核相结合。对大学教师在知识获取、积累、共享、创新等知识管理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绩效评估,对于考核优异者予以奖励,从而激励教师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实现知识管理目标。
3 建立富于凝聚力的学习型组织。大学要加强教师知识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学习型组织是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间为了实现自我超越,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提高教师学习能力、激发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组织。一般而言,学习型组织具有如下特征:(1)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知识创新性组织,依靠知识的创造、获取和转移创造价值;(2)学习型组织支持个人发展,强调人的价值,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激励和保护;(3)学习型组织强调合作,组织成员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4)学习型组织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对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5)传统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过渡是一个过程,需要在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组织文化等方面做出持续不断的变革。当然,学习型组织可以由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不同教学水平、不同高校的教师组成,且每个大学教师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学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分享对方的观点,相互帮助,最终促使大学教师在专业上共同发展。
4 构建便捷的大学教师知识库。构建教师知识库是大学组织进行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策略。知识库是知识储存、分享、应用与创造的重要系统平台。大学通过构建教师知识库,可以把共同体成员本来处于自然状态的知识聚合起来,实现有序的存储和分配,使每一位共同体成员都能够方便、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当然,知识库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构建的方式。因此,学校应将优秀教师的知识与经验,雅论是结构化或是非结构化的,包括教材、教案、参考资料、个人学习心得、研究论文、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方法、对某个问题独特的解决方法等等,以文件、报告形式外显出来并对其进行电子化,再经系统分类、整理,建成教师知识库,作为支持教师教学或研究之用。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教师知识库的构建,大学组织必须充分调动教师、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信息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方能顺利完成。
(二)个人层面的大学教师知识管理
1 运用多种知识管理工具。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应用到的技术主要有: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共享技术、文档管理技术、信息查询与检索技术、推理技术、群件技术、中间件技术、联机分析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推拉技术、存贮结构技术、元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文本挖掘技术0等。而知识管理工具则是实施上述信息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所谓知识管理工具,是指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的手段和方法。从知识的生命周期来看,知识处理可以分为知识的生成、编码与共享。相应地,知识管理工具也可分为三类:知识的生成、编码和共享工具。当前,比较适合教师使用的有Blog、Wiki、Mybase、PowerKM、Moodle和知识地图等个人管理工具。为了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每位大学教师必须努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学会使用各种常见的个人管理工具,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设计、课件等加以整理和升华,或者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总之,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大学教师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来源的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显性知识在大学教师个体和团体之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为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创造条件。
2 强化教学实践反思。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的自我改造。教学实践反思是大学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次再思考,是大学教师与复杂问题情境有意识的交互。事实上,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大学教师对自身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反恩,既可使大学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又可使大学教师的显性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实现知识的增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于教学实践反思的重要作用正如有学者所言:“当教师以反思行动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学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充分体现和发展反思意识和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自主和自身解放,富有刨新性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教师知识就生成于其中。”一般而言,大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分为行 动后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为行动反思等三种类型。虽然不同类型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时机和具体适用情境方面不尽相同,但是在大学教师知识管理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可通过个人备课、课堂教学、写教后记、建立教学档案、撰写专业日记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3 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大学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大学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一种直接指向实践、重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研究的问题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中发生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现场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学教师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将群体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拓展、延伸和重构。开展行动研究,能使大学教师省察自己学习的教育理论与自己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能不断地应用、修正、更新与活化知识。大学教师在开展行动研究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四个步骤:(1)制定指导研究过程的计划;(2)收集能深入阐释问题的资料;(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解释;(4)付诸行动0。
4 进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又一重要途径。案例研究是大学教师的一种定性研究,是大学教师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大学教师开展的案例研究,从案例的形成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体现了对教师知识进行管理的行为:其一,案例的撰写是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其二,案例教学活动是知识的分享活动;其三,案例教学是显性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大学教师从事案例研究,对教学案例中的不同类型知识进行反思、提取、转化和总结,不仅是大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应然之举,更是实现大学教师知识管理极为有效的手段。
5 开展大学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大学教师的行动与其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大学教师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历史内容,会逐渐发展成为足以支配其日后理念与行为的要素,对其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开展“大学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对大学教师个人知识的来源与形成进行分析,是促成大学教师知识重构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大学教师知识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很像是自传、日记、日志、个人故事小说。但是,它与一般的自传、日记不同,它所研究的应是教师教育生活的成长史,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如何形成的历史~。大学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大学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教师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性、知识结构、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影响、形成个人专业成长的转折点和关键、个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总之,经常进行大学教师专业生活史研究,即对自身教育活动及成长进行回顾的大学教师,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知识,会选择与建构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并对其专业成长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注释:
①黄启兵,毛庆亚.高等教育质量的知识解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 )
②查勒斯G・库博,从质量到卓越经营:一种管理的系统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8
③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管理今日大学:为了活力、变革与卓越之战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4
④姜建明,马竟飞,试论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⑤野中郁次郎等,创造知识的公司――日本企业如何建立创新动力学的[M],北京: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1999:132
⑥王健,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学校知识管理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
⑦王润良,郑晓齐.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9)
⑧邵晶晶.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
⑨寺久雄.教师的心灵与风貌[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3
⑩刘旭东.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
⑩黄首晶.行动研究:教育实践者创新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⑥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⑩吴卫东.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5,(2)
⑩姜勇.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⑩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2,(1).
(责任编辑:赵淑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下一篇:浅析在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中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