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不明原因高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不明原因高热患者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40例不明原因高热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院前发病原因、初步诊断及入院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 0例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病情稳定者2 例,缓解10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尽可能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快速、准确做出诊断是有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治疗关键,治疗上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不明原因高热;诊断及治疗;疗效分析
引言
不明原因高热是指反复发热在38.3℃以上,病程持续3周以上,并且在1周的住院检查后仍未明确诊断的疾病[1]。确诊有赖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由于医疗技术和诊断流程的进步,尽管医学检验及方法不断的进步,但不明原因高热仍是医学上的难点,不明原因高热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目前免疫系统、感染、肿瘤等疾病仍是不明原因高热的主要原因,我院对就诊的40例不明原因高热的患者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0例不明原因高热的患者为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患者,伴或不伴有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25岁~89岁之间。既往有长期吸烟史患者5例,有粉尘接触史11例,突发胸闷者5例、心功能不全者10例。就诊时主诉为胸闷、憋喘、呼吸困难者15例,头疼、乏力者3例,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者2例。发病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心慌、晕厥者2例。其中经典型11例,院内型18例,免疫缺陷型3例,HIV相关型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Petersdorf的标准:(1)发热病程≥3周;(2)体温≥38.3℃(3)住院一周的详细检查仍未明确诊断者;同时满足以上3个条件。
1.2 诊断及治疗:我院就诊的4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进行性雅痛性淋巴结肿大,据淋巴结取活检确诊。 例患者出现胸腹水,根据胸腹水找癌细胞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例,恶性组织病2例。感染性疾病中盆腔结核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急性脑膜炎2例,不典型带状疱疹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泌尿系感染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发热1例。根据病因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后,病情稳定者2 例,缓解10例,另有4例患者恶性病程短、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贫血、出血、全身衰竭等表现,自动放弃治疗。
2 讨论
我院根据Petersdorf诊断标准诊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采取该诊断标准可剔除某些病毒感染(2)可剔除对短期发热者(3)剔除某些短期内自愈的患者(4)排除了某些功能性引起的低热[2]。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且反复的寻找病史及发病过程及患者症状和体征、发热的波形及伴随症状、接触史、个人史、家族史及全面的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寻找和确定病因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高热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身体严重消耗的恶病质状态,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原因或寻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的重点。反复的体格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被遗漏或者不明显的体征会逐渐显现,有效的辅助检查是诊断的基础,应对患者全面检查的同时,反复查血培养等检查,针对有明显不良性接触史的患者查感染抗体等,包括梅毒、艾滋等。Efstathiou等[3]研究认为,C反应蛋白> 0 mg/L、嗜酸粒细胞<40 mm3、铁蛋白<500 mg/L,与FOU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独立相关,三项指标至少符合两项,其诊断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负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1.4%、92.3%、8 .5%、95.2%。邢继成等[4]对于FOU病例血清蛋白变化及蛋白电泳分析后认为,感染性疾病多以ALB(血清蛋白)减低和α2和β球蛋白升高为主,α1球蛋白雅明显变化;肿瘤性疾病多以ALB减低和α1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升高为主;血管结缔组织病多以ALB减低和α2球蛋白升高,α1和β球蛋白升高为主。另外,我院接诊的4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最终经病理确诊为肿瘤,可见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是不明原因高热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包括:肿瘤生长迅速,瘤组织相对缺血、缺氧、坏死、出血引起吸收热,对于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不能在没有病理的情况下,仅根据影像学或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给予患者行放化疗治疗,我院诊疗的1例青年女性患者,反复高热一月,后出现盆腔腹水,抽腹水检查,色草绿色,李凡他试验(+),腹水查癌细胞未找到癌细胞,查CA125结果示 25ng/ml,远超正常值,考虑卵巢癌的可能性大,后患者于北京三甲医院查PET-CT结果怀疑肿瘤的可能性大,但患者行剖腹探查,结果显示:患者为盆腔结核。因此在分期不明原因发热的4个分型:经典型、院内型、免疫缺陷型、HIV相关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相关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95.
[2][5]马科,黄加权.不明原因发热15年临床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219-1281.
[3]Efstathiou SP,Pefanis AV,Tsiakou AG.Fever of unknown origin:dis-crimination between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causes[J].Eur JIntern Med,2010,21(2):131-143.
[4]邢继成,朱月蓉,邱红.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蛋白变化及其蛋白电泳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2): 1- 9.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54例甲状腺肿物围术期护理体会下一篇:中医清肺养阴汤治疗慢性咽炎200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