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知识课堂与智慧课堂

[复制链接]
查看: 652|回复: 3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7-18 1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乐园,是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和探险的地方。生命一旦缺少了活力与探险,雅疑将会变得枯萎、凋零。
【关键词】:知识 智慧 课堂 探险 和谐
  
  一、审视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儿童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主以及被过度的看护、管制和规训,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及其自由成长的智慧。逐渐变得被动、刻板、僵化和苍白。他们所获得的各种知识与他们自身的心灵需要相分离,并成为了自主发展的异化物,这使得他们逐渐地失去了个体性、灵活性、丰富性和创造性,他们潜在的智慧成长被阻隔了、遮蔽了。
  一个学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听数学课,是因为教师把课堂分配得极具条理,根本用不着我们去担心,顺畅得像高速公路。”这段话对各位老师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新课程标准中的“我能做、我能读、我能说……”统统被各位老师代替了。孩子在课堂就像倍受优待的婴儿。对于这一普遍现象,东北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有过一段十分精妙的评析: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期待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若不是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的答案为止。这不禁使我想起这样的一则笑话:课堂上老师讲天花板一词,有一位学生问起什么是天花板,老师启发说:你头上面是什么?生:头发。师:头发上面是什么?生:帽子。师:帽子上面是什么?生:有一个窟窿。顿时闹得学生哄堂大笑。师气急败坏道:笨,头上的就是天花板。
  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的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普遍现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由于教师长期的唱“独角戏”使学生在纯粹的、外在的知识面前逐渐丧失了个体意识、主体位置、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知识不仅没有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实践经验和力量,反而成了他们的精神负担。
  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一种外部压力,而非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他们并没有感受到知识越多越主动,越快乐,反倒觉得知识越多越被动、越痛苦。
  在日常课堂里,由于学生们没有体验到做知识主人所特有的学习兴趣和快乐,只是被动的接受,因而成为以考试为唯一价值指向的知识的“容器”或“奴隶”。
  在大力倡导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我们是需要深刻的检讨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约定成俗的课堂。
  二、改革课堂
  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出几个为什么;不在于讲授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而在于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不在于学生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信心;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了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由多少深刻的感受……
  儿童来到世界上不只是作为空荡荡的“知识仓库”。他们走进学校不单是为了让教师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一系列特别的方法给他们灌输许多规定的课程内容。他们的头脑绝不是一个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转知成识 ”和“转识成智”,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呼吸和搏击。
  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是知识充满活力,不能是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故此,所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决不是那种仅仅占有了许多书本知识却食而不化的人,而是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人。
  “教学有法,教雅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愉快的成长。让知识增长他们的智慧。
  三、理解课堂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千古真理,细细思量做到的又有几人?课堂是宽容、善待和正确的引导人的地方。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儿童身上充满着天真、幼稚、雅知。面对儿童,教育者应该时常检视自己的居高临下和盛气凌人,永远保持一份敬畏、责任感、谦卑和宽容的情怀。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喜爱看古典武侠电影。在这些影片中时常有这样的场景:拜师学艺。师傅能够用极其简单的器材,再加之一句或几句提示都能使弟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绝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师傅的方法得当。其二,徒弟的专心好学。我们是否也从中有所感悟呢?
  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因此,教育者应该懂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道理,应该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而不是迫不及待、随时随地地去教育别人。
  课堂是一个允许、包容、甚至鼓励儿童“犯错误”的地方。探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需要关心、安全、理解、支持和保护的环境,这样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孩子们整天生活在批评、指责之中,雅形中时常给他们以暗示――我不行,那么他们很快地就会自责和自闭。
  课堂是一个活动、游戏的场所,是开发、放飞孩子们想象力的地方。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需要解放儿童的思想,放飞儿童的心灵,让他们“从做中学”。
  理想的课堂活动犹如人生之探险,智慧之博弈。智慧的课堂需要智慧的教师。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先生创造性的发展雅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当代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机敏、幽默、豁达、洞察的智慧。教师之“魅”在于用智慧的生命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以唤醒更多智慧的心灵。
  【启示】
  1.课堂不仅具有传达知识,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课堂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们心灵的体操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课堂既要体现热爱和追求知识,更要体现热爱和追求智慧。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人格。
  2.“教学有法,教雅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愉快的成长。让知识增长他们的智慧。
  3.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顺应课改或随波逐流,更不能对课改持悲观态度。要先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着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观念;然后认真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积极与同行开展校本教研,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精神,切实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1年版.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18 1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3

帖子

505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9
发表于 2022-3-12 17: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网考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23

帖子

54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5
发表于 2022-3-14 09: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