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核桃腐烂病是危害早实核桃的重要病害。对洛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场5年生早实核桃试验林和偃师市顾县镇8年生早实核桃详细观察后发现,4月下旬~5月为腐烂病危害盛期,采用喷洒农药、刮除病斑和加强管理等技术措施进行防治,有效防治率达到18%以上。
【关键词】:豫西;早实核桃;腐烂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 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910(2011)02-0035-02
核桃做为四大干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植,近年市场价格逐年上升,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核桃腐烂病的危害应引起高度警惕。
核桃腐烂病又称烂皮病、黑水病,是由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胡桃壳囊孢菌Cytospora juglandis(DC.)SaCe.)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核桃树的枝干和树皮,发病树的大枝逐渐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是早实核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中国北方核桃产区发生普遍,豫西地区发生较普遍,受害株率达到20%~30%,甚至高达50%以上。近年来,河南省经济林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豫西地区早实核桃树发展速度很快,进入结果期的早实核桃树腐烂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观测和调查,发现采取多种有效技术措施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1 危害症状
核桃树枝条受害主要发生在营养枝、徒长枝及2~3年生的大侧枝上。表现症状,一种是枝条失绿、皮层充水与木质部剥离,随之迅速失水,枝条干枯,其上产生黑色小点;另一种是从剪口发生感染,病斑沿梢部向下蔓延,环绕一周形成枯梢。
幼树主干和侧枝感病后,病斑初期近梭形,暗灰色,水渍状,微肿起,用手指按压有带泡沫状的液体流出,病皮变褐色,有酒糟味,病皮失水下陷,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空气潮湿时,小黑点上涌出橘红色胶质丝状物(分生孢子角)。病斑沿树干的纵横方向发展,后期从树皮裂缝处流出黏稠的黑水。
大树主干感病后,病斑初期隐蔽在韧皮部,俗称“湿串皮”,有时许多病斑呈小岛状互相串联,周围集结大量白色的菌丝层,一般从外表看不出明显的症状,当发现由皮层向外溢出黑色粘稠的液滴时,皮下已经扩展为纵长数厘米甚至长达20~30cm的病斑。后期沿树皮裂缝流出粘稠的黑水糊在树干上,干燥后发亮犹如黑漆。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等在病部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病原菌可从日灼伤、机械伤、修剪口和嫁接口等伤口侵入树体,引起病害发生。从早春到树体越冬前均可发病,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侵染,豫西地区春秋季为发病高峰期,尤以4月中旬至5月下旬危害最重。
3 发病因素
一是伤口,在树体枝干冻伤、日灼伤、机械伤、修剪口和嫁接口中,以修剪伤口、机械伤口病菌侵染率最高。二是修剪,早实核桃不注意整形修剪,形成大量营养枝及徒长枝,发生冻梢,腐烂病发生率高。三是立地条件及树势,这是影响核桃腐烂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立地条件好,栽植密度适宜,经营管理细致,营养水平高,核桃树势好,抗病性强,不易发病;相反,立地条件差,栽植密度大,经营粗放,营养水平差,核桃树生长衰弱,抗病性弱,易发病。
4 防治方法
4.1 加强栽培管理
对于土壤结构不良、土壤瘠薄和盐碱重的果园,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增强肥力。树体合理修剪,秋季落叶前树冠密闭的疏除部分大枝,打开天窗,生长期疏除下垂枝、老弱枝和病虫枝,剪锯口用1%的硫酸铜消毒,适期采收,尽量避免用棍棒击伤树皮。
4.2 树干涂白防冻
入冬前先刮净病斑,然后涂刷涂白剂(配方:生石灰12kg,食盐1.5kg,硫磺粉500g,植物油250g,水50kg),降低昼夜树皮温差,降低冻害日灼,减少病害侵入通道。
4.3 刮除病斑
多在春季进行,生长期发现病斑随时刮除,刮除的范围可控制在比变色组织大出1cm,略刮去一点好皮即可,树皮没有烂透的部位,只需将上层病皮刮去。病变达木质部的要刮到木质部,刮后涂抹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倍液加细胞分裂素,用布条或深色塑料条包扎刮口,以利伤口愈合,刮下病皮集中烧毁。
4.4 药剂防治
在开春发芽前、 ~1月和9月,对主干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百菌清 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1天喷1次,连喷3次,防治效果明显。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维生素D3联合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观察下一篇:3 例死胎的临床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