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的冬季,是一个冬眠的季节。然而,糖尿病与血糖并没有因此“冬眠”。大量的数据显示,一般情况下,冬季的血糖要比春秋两季高,而夏季则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节。糖尿病性皮肤病、糖尿病足等两种糖尿病并发症在冬季是高发期。
可见,冬季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诱发各种并发症的季节,糖尿病患者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熬冬”。那么,怎样地平安度过这个严冬呢?糖尿病患者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体重,监测血糖,密切观察皮肤及身体各部位。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另外,糖尿病患者在这个冬季千万不要犯懒,谨防“冻”出病来而加重病情。
>> 警惕血糖升高,诱发并发症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如今,寒冷的冬季又来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冬季并不是讨人喜欢的季节,冬季血糖易升高并反复,易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胡桂敏 曾采姣 罗春燕各种并发症。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冬天受到寒冷刺激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进而促使肝糖输出增多,肌肉对血中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又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缺乏,失去与肾上腺素对抗的作用,于是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另外,人的血糖一天24小时都是有变化的,血糖随着季节变化也有变化。冬季之所以血糖会升高,是因为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寒冷的天气会使血管收缩以保暖,减少散热,但是血管收缩后会引起血糖升高。
除以上所述之外,饮食、运动也是导致血糖上升的原因。寒冷的冬季,促使人体的各种消化酶分泌增加,使人胃口大开。对于一般人来说,多吃点对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大碍,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每日摄入量过多,则可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加之天冷易犯懒,运动量相对减少等,这些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导火线。
那么,为何又说冬季易诱发糖尿病并发症呢?当气温降到零度时,寒冷的天气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同时上升。这是因为骤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造成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以及血压攀升、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冠心病症状,诱发心绞痛等。对于有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原本就已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引起脑出血等疾病。另外,寒冷天气还可能使血液粘稠度来不及自我调理,血液在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易形成小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或心肌梗死。
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天更应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冬季血糖监测一定要勤。现实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没有定期检查血糖的习惯,有的患者一两个月才查一次。有些患者为了省钱能拖则拖,直到身体不适,才查血糖,结果发现血糖比平时高了许多,并已诱发了并发症,得不偿失!另外,还要坚持适当运动,必要时还需及时增加药物,要特别注意预防流感。流感不但使血糖升高,而且还会导致其他合并症的发生或加重。
>> 当心皮肤沾上“瘙痒”
我们知道,汗液和油脂都是保护皮肤润滑的必须物质。皮肤为了保温,毛细血管会收缩起来,汗液减少。同时新陈代谢降低,油脂分泌也不旺盛,由此皮肤在冬季会变得异常干燥。如果稍不留神,可能就会患上皮肤瘙痒症。有的患者皮肤瘙痒,就用手频繁抓挠痒处,结果皮肤上出现了一条条的抓痕,还有的甚至可以看到淡褐色的斑片。当不慎抓伤后,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诱发糖尿病性皮肤病。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而寒冷的冬季发病率甚至能飙升到最高值。据统计,冬季患病率比夏季高出50%以上。皮肤瘙痒症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瘙痒处以小腿、背部、腰腹部最常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冬季四肢和皮肤皱褶处等部位易发生皮肤瘙痒。
专家指出,出现皮肤瘙痒情况不仅和干燥的气候有关,也是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先兆。糖尿病的皮肤病变多样,包括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症、皮肤发红、湿疹、雅汗症、紫癜和胫前色素斑等。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糖升高,外加冬季气候干燥、寒冷,血管收缩病变,所以易诱发糖尿病性皮肤病。
当血糖升高时,会引起皮肤抵抗力下降,同时皮肤腺体分泌的体液中含糖量升高,形成了细菌或真菌滋生的温床;血糖升高还会引起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植物神经紊乱,皮肤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瘙痒。此外,血糖升高还会侵害局部血管,造成血管闭塞,引起皮肤脂质渐进性坏死等。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冬季难以脱逃皮肤瘙痒的“魔掌”。
对肥胖或血糖水平过高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皮肤出现感染十分常见,此时要留意是否有皮肤破损,以防皮肤感染。因为高血糖会干扰和损害机体正常的防御系统,一旦出现感染就会迅速扩散和蔓延,引起高热、寒战和四肢雅力。为减少糖尿病皮肤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皮肤瘙痒、皮肤是否破损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出汗。天气冷,患者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如果糖尿病患者某个部位出汗太多,或出汗异常,应留意是否发生了糖尿病性皮肤病。除了某个部位出汗多外,还有的是某些部位不易出汗,这都会导致皮肤感染。
2.皮肤发红、肿胀。皮肤没有受冻,但四肢的皮肤会出现比较多的雅痛性红斑,发红、肿胀,这种情况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
3.皮肤起水疱。皮肤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起水疱,水疱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而且壁薄、透明。这种情况说明病情较严重或很严重,要注意联合用药。
那么,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性皮肤病呢?专家指出,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每天清洁和检查皮肤也同样很重要。糖尿病患者要用性质温和的香皂或沐浴液洗澡。对于皮肤油脂分泌较少的人,在冬季应避免过度频繁地洗澡,且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40℃左右即可。洗澡的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用浴具长时间用力的搓澡,以免损伤皮肤。为避免皮肤干燥,患者可在沐浴后涂抹润肤乳。另外,男性糖尿病患者刮脸时,应小心谨慎,以免刮伤脸部引发感染。一旦发现皮肤破损,要及时就医治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喝水,穿纯棉内衣,不要贪吃辛辣食物,少喝酒。当瘙痒加重时,应及早就医。
>> 冬季谨防冻疮
众所周知,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皮肤病。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边缘、脚背、耳轮、耳垂、面颊等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易生冻疮。
从中医角度来讲,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冻疮会反复发生。被冻伤的部位一开始充血发红,形成暗红色的斑,并伴有肿胀、疼痛、发痒,尤其是一遇到热时,又痒又胀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病变,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成暗紫色,肿胀更为明显,严重者出现水泡。水泡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最严重的可引起患处的坏死、溃烂。
通常,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
1.涂抹护肤油。糖尿病患者在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地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当有水泡和水泡破清形成溃疡面时,最好请医生处理,以免处理不当加重病变而促发并发症。
2.加强耐寒锻炼,练习用冷水洗脸、洗脚、洗手。不过此项锻炼应根据患者体质而定,不可盲目进行此项锻炼。
3.做好防寒,穿着要暖和。如果患了冻疮,不要用火烤或放在很热的水中浸泡,以免因受冻部分失去知觉而发生烫伤。
4.常搓手。经常搓搓手,可以借助磨擦生热来增加局部的温度,同时还能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冻疮。另外,经常搓搓双手,可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由于手部有众多的肌肉、关节,它们的运动都要受大脑的指挥和调控,经常搓手还能强化手、脑的反射,大脑也会越用越灵,从而能够促进智力的发育,有利于孩子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 别忘了防手脚皲裂
每到冬季,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人们常常会感觉皮肤紧绷,许多人的手脚会出现许多深浅不一的裂口,甚至出血,这便是手足皲裂。手足皲裂,也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手足皲裂患者,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最大,这主要因为老年患者皮肤更加干燥。冬季气候寒冷又干燥,手足的皮脂腺分泌很少,暴露在外的机会又很多,水分极易散发,皮肤便会失去弹性,变得粗糙,时间一长,易发生皲裂。就部位而言,因脚跟与鞋经常摩擦,足跟最易皲裂。
专家指出,手足皲裂的发生与生理上原因有关外,还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手脚暴露于外界,易受寒风侵袭,或因工作关系经常用碱性较强的皂类、洗涤剂等洗手、洗衣物,或经常接触能够溶解脂肪和吸收水分的物质,使皮肤逐渐变得肥厚、干燥和粗糙,便容易发生裂伤。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手足皲裂应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否则一旦皲裂形成,治愈较缓慢,还易诱发并发症。首先,经常注意保护皮肤,冬季外出应穿戴厚暖的鞋袜和手套;第二,注意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汽油、洗衣液等洗手脚,冷天还应适当减少洗手脚的次数;第三,洗手后擦一点油脂、脂护肤霜、甘油等护肤品滋润皮肤。最后,饮食要多样化,应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
>> 天冷别冻脚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得多,下肢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或可使血管出现节段性阻塞,再加上血小板聚集力增强,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足部缺血。另外,患者血管功能本身有一定的缺陷,位于脚部的远端血管功能更差,血液循环不良,冬天易冻脚。
为了防止冻脚,患者可用热水泡脚。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管天气有多寒冷,泡脚水的温度都不能超过体表温度,以35℃左右为宜。当觉得泡脚的水凉时,也不能一味地增加水的温度。因为这可能不是水凉,而是自己的足部血液供应出现问题。另外,泡脚前可用手试水温,这样可防止足部烫伤。患者末梢循环障碍,神经功能受损,对热和痛觉不敏感,以致烫伤了皮肤还未察觉。烫伤后不易痊愈,进一步发展至溃烂、感染,甚至足部坏死,即糖尿病足。一旦发生感染、破损、溃疡等病变,伤口自愈能力低下,这时必须进行及时治疗,以防止发生截肢的不良后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年龄大、病程长、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中。要预防糖尿病足,最关键的是控制好血糖。其次,要少穿容易磨脚的皮鞋,应穿保暖、柔软的鞋子。每次在穿鞋前要注意观察一下鞋子内部的情况,查看是否有小石子等异物,如果有异物,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再穿鞋。第三,要防止脚受冻。第四,足部皮肤干燥时,涂抹保湿乳液以防止皮肤皲裂,但要注意避开脚趾缝。最后,患者尽量不要用热水袋取暖,以免烫伤。
>> 别让牙齿冻出病来
有些糖尿病患者往往忽视对牙齿的保护。其实,冬季易诱发口腔疾病,其中牙齿将是最大的受害部位。冬季牙齿受伤害的几率高,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人的免疫系统相对薄弱,此时气候又较干燥,大量的病原体游离在空气中,呼吸进入口腔内容易诱发牙病。此外,人体呼吸时,牙齿会直接接触到冷空气,这也很容易引起牙周炎、牙龈出血等病症。如果再冷热交替刺激牙齿,牙病的发生率更会大大提高。
可见,牙齿长期处于冷热不均的环境中,会大大增加牙病的发病率。为了防止牙病的发生。专家建议患者做好以下几点:
1.出门戴口罩,温水漱口。风大寒冷出门时,最好戴个口罩。另外,用温热水漱口。这是因为牙齿对温度有一个耐受值,通常低于10℃或高于50℃牙体就会有反应,如果它接触的空气或水温长期超出耐受值,就可能导致牙髓病变。
2.避免冷热刺激。牙齿对温度比较敏感,避免牙齿受冷热交替刺激。这样可预防因干燥和细菌感染而诱发牙周炎、牙龈出血等病。从外面进屋,由于温度反差大,不要马上喝过烫过热的水,以防止出现过敏症状。
3.清洁口腔卫生。科学选用牙膏和刷牙。早晚刷牙,清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在牙膏的使用方面,交替使用含氟和抗过敏的牙膏,能降低牙敏感的几率,还防龋齿;在牙刷的选择方面,尽量选用软毛牙刷。
>> 天冷防脑出血
近年来,脑梗塞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40%脑梗塞患者都是糖尿病患者。如今正值冬季,天气骤然变冷,易引起血糖、血压升高,从而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等慢性病如果控制不好,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或是在脑动脉中形成血栓,使血管变窄、闭塞或破裂,引起急性脑缺血和局部脑组织坏死等;反之,如果控制得好,则会大大降低脑梗塞的发生。
如何防止脑出血的发生呢?血糖监测、生活调理、坚持用药是冬季糖尿病患者预防脑出血的三大法宝。
1.血糖监测。为了防止脑出血等糖尿病引起的严重疾病,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冬季更加重视对血糖的监测。有条件的可增加血糖监测次数,尤其是要注意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糖变化情况。当发现血糖升高时,应及时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生活调理。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千要不要因天气寒冷而改变治疗方案,不可因寒冷私自减少运动量;不可贪恋被窝的温度,赖在床上不起;不可雅限制的饮食,以满足食欲;戒烟限酒等等。总之,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起居有节、饮食有度、运动适量。
3.坚持用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感觉到在夏季可能不用吃药,或者只吃一种降糖药,就能将血糖控制得很好,到了冬季血糖就会升高。此时不吃药的患者可能就需要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配合药物疗法,或者以前吃一种药的患者可能要增加剂量或者吃两种药物,以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患者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用药方案需要根据自身病情等多种因素而定。
>> 冬天神经病变最易发生
冬季糖尿病患者最易引发的是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有研究表明,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这是因为天冷皮肤血管收缩,影响了血液循环,冬季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由缺血造成。此外,冬季气候干燥,体内水分缺失,血粘度升高,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这时血管易出现病变,从而引发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也是糖尿病最常见、最复杂、最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患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会有所减慢,就像戴上了手套、脚套般,冷、热、痛等神经刺激就像隔靴搔痒,严重的即使受伤了也毫雅知觉。
可见,这些症状易使患者缺乏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意识,易使皮肤受伤。因此,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要密切关注皮肤的变化情况及检查有雅伤口,以防止皮肤受损后引发感染。患者同时还要注意护脚。这是因为神经病变会使脚的局部感觉迟钝,足部的皮肤破损或癣感染等,均可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可能会带来被迫截肢或感染扩散到全身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 冬季当道,糖友要保暖御寒多喝水
在冬季,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暖御寒,不要冻着,应随时依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这是因为长期或间断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以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冬季很容易感冒。而且,寒冷时机体内很多激素水平会升高,这些激素也能对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另外,寒冷还可引起血管痉挛,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因人体体温中枢来不及调节到位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出现。
1.头部保暖。头部与机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关系。人体散热最多的地方就是头部,气温越低,由头部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外出时,必须戴顶帽子保暖。
2.背部保暖。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防止背部受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极为重要。因背部许多穴位是人体内外环境的通道,特别是老年患者应及早穿件皮、棉背心,睡觉时床上加铺一层被褥。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多捶捶背。经常捶捶背可提高免疫力,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这是因为背部脊柱两旁有许多联络脏腑的穴位,捶打可刺激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3.脚部保暖。患者最不能忘记保暖的部位就是脚了。如果脚部保护不当,将会引发糖尿病足。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它有通往全身的众多穴位,可活跃肾经内气,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强身健体。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脏器老化、功能衰退,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耐受力更差,因此更应注意脚部保暖。如果不注意脚部保暖,寒邪极易通过脚部侵袭人体,损伤阳气而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脚部保暖还可以预防糖尿病足,所以冬天要穿双宽松的棉鞋和厚袜过冬。另外,每晚泡完脚后,患者可按摩双脚,以促进血液循环。
最后,糖尿病患者除了要保暖御寒外,还要多喝水。这是因为寒冷干燥的冬季,易使人体缺水。良好的饮水习惯,可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充足的水分还具有排毒和利尿的功效。因此,患者不要惧怕增加上厕所次数而限制饮水量,应多喝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探讨眼科患者的安全问题及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下一篇:浅谈老年精神病人口腔护理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