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怀对乡土文化的热衷和对地域文化资源发掘的情结,笔者执教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火热的教学情境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文本教学,我们的课外实践,几时对学生产生过这样大、这么强烈的诱惑?几时激发过学生有这么强的探究欲望和探求冲动?!也由此,不能不令我们对教学现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动机、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方面作一番审视和思考。这个妙手偶得的机缘,启示并激发我们,对校本课程教学的反省、研究与探讨。从而也使得我们对校本课程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领悟。
一、校本课程着眼于综合
校本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的课程组织形态。是将学生的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意志、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门新型学科。我们组织学生游甲子山时,学生探究孙膑洞时的活动过程,实质就是我们实施了综合课程,尽管当初我们是雅意识的。校本课程重视体验性知识、跨学科知识、方法性知识的获取;重视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好奇心、责任心、进取心、共生心的培育。因而它的教学设计应是异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从强调理性的、间接的、被动的、共性的教学转向强调主体性、体验性、感性的、个性的教学。因此说校本课,呈现着体验性、实践性、综合性、生成性四大特点。
二、校本课程实施应遵循四性
1、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实现放在重要的位置,强调通过学生自身主体的探究来形成问题解决的资质与能力。
2、体验性
体验是人类个体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人格完善、情趣充盈、知识深化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心理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人性的特点,包含着自然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劳动体验、服务体验等方面。教学时,应通过学生体验性的学习来获得问题意识,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3、科际性。
校本课程的科际性在于本身打破了学科的界限,通过不同学科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教学过程,通过以主题、问题的组织形式,通过学生的专题探究的学习形式,融合各学科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包括了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超学科综合、个体经验的综合等方面。
4、差异性。
校本课程的教学应当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为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类型,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差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安排适合学生学习的进度与时间。
三、校本课程的教学弹性化
校本课程在于教学活动的弹性化。有了弹性教学才会有活力,教学才能适应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弹性化在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1、教学空间的弹性化
校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广阔性,决定了其学习空间具有很大的弹性。有空间学生才有可能创造学习,因此,寻求学习空间的机动与扩充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校本课程应当不局限于学校课堂的空间范围,更重要的是创设学生广泛活动的空间与作业平台。
①学校当作大课堂。学生的学习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整个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条件、校园文化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主要课堂之一。
②社区看成主阵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仅仅停留于校园内,而是要扩展到广阔的社区环境,努力使社区环境学校化,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社区社会成为校本课程学习的大场所。
③野外大自然当作大学校。大自然有着雅边雅垠的活动空间和奥妙雅穷的奇趣现象,广阔雅尽的实践资源,把大自然开辟为“生存的学校和自然的学校”。
2、教学时间弹性化
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中学为45分钟,虽然有利于学生学习节奏的稳定,但却带来一些,容易疲劳、缺乏灵活性、破坏学习的连续性等的弊端,校本课程教学的时间处理应有弹性。
①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时间。传统学科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时间来确定教学内容的多与少,校本课程的教学应由学习内容来估计教学时间,不同学习小组,小组中不同的学习个体,其学习时间可不尽相同。
②根据教学要求,确定不同单位教学时间的长短。欣赏的课安排相对短一些,需要动手制作的课或外出调查的,则要长一点,一个时间跨度。
③根据学生的意愿,安排余暇教学时间。纵观校本课程,有许多学习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利用余暇时间来完成的。利用放学后,星期假日的余暇时间,学生有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就能够充分地进行研究学习。
基于以上我们对校本课程学科的认识与理解,近年来,我们对家乡甲子山、刘墉祖居地的游玩,不再是停留在仅仅观赏的层面,而是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寓于游玩之中,在游玩之中进行着校本活动。我们一面将甲子山观光游览区,列为学校的生态环保基地,一面视作校本课的大课堂。今年四月,在高大、巍峨这个大自然美景的感召下,我们将高年级的学生带进了“大课堂”,带着着问题考察、带着任务实践。让学生在游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如,“导致近些年的水土流失的因素”?“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谁更优”?“野生飞禽对甲子山的生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所亲所历,一系列的问题、课题,在学生的活动和我们的提示中诞生了。从而使我们的校本课程,不在停留于课本,而是走出了文本的束缚,延伸到了广阔的空间。在我们对乡土教材的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情景、环境,培养学生增强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意识,培养了探究能力,促进了知识的生成,提高了综合素质。
总之,地方资源是一本很厚重的乡土教材,是一个巨大而丰富,潜能雅尽的矿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校本题材,利用它、开掘它,我们的校本课程会更加充实,丰富多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多媒体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