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此原则下就应当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课堂上,老师们明白学生有差异,但有时还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使好学生的优势素质得不到发展,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又得不到及时的补救。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本文对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进行了讨论,认为针对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在课堂上应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特别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在差异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前提下,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想法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能差异、差异性教学
一、学生差异性的主要表现
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的。有的学生对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类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的好并富有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对画图的形象性思维活动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设置、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偏爱;还有些学生受以往学习环境的限制,对计算机可能还知之甚少。学生的差异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规格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也违背教学规律。教师应认识到这些差异,并正确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在教学中合理处理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要做到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当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或者利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知识互补,不但可以解决这些矛盾,还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达到双赢的目的。
有人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很欣赏这种观点,我们现有的评价体系以绝对性评价为主,在信息技术课上通过考试、完成作品等形式来对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绩给予评定。这样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起点的不同,有的学生基础差,有的学生基础好,情况不同,所以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从信息技能、信息素养、学习精神等各方面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每次考试或完成作品后就对照看是否有进步,这样将相对性评价引入评价标准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智能构成是不同的,我们也要相应的进行不同教学评价,一方面,对现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做出清晰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情况,以此指导学生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本人的情况,如个性、心理素质等不同的特质,做出相应的或清晰或模糊的教学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给予学习方面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智能。
在我们平时上课中,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我们练习考试题,有的学生能达到40多分,甚至满分50分,但是有的学生只能是10多分,这样的差异太大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存在着哪些差异性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
1.高中学生基本功的差异
由于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这门课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的应用,学业水平测试也是计算机应用。有些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甚至学习这门课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一切从零开始;有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只是会打游戏,就连键盘,也不熟悉,什么是操作系统都不知道;而有些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了,自己都会作系统,有一些常用的软件,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是陌生的了。这就造成了学生之间客观上的差异。
2.学习兴趣上也存在差异
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也不同。反映在课堂上,如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软件操作时颇感吃力;有的学生做作品创意不错、美工很好,但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力不强。有的学生flash弄的特别的好,有的同学ps弄的好,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有的学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还有的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二、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提几点教学的实施策略
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所教班级的层次不同,从宏志班到自费班,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有所不同。
1、对一些家里没有计算机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的学生,要最大限度的让他们和电脑、网络接触。这一小部分同学可能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当然上机操作做练习、作业时也相当吃力,比如在我教的班级里,就有学生按我的要求在IE地址栏里输入网址,但是却不知道按回车键就可以登录网站。进入网站后,鼠标变成小手还不知道是共享等。所以在给他们布置作业时,可以相对的降低难度,那怕只是打几个字、熟悉一下常用软件或是浏览一下网页。
还有些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高手”了,可以说对于我们高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中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大部分知识都已经掌握了,怎么让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课获得提高呢?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通过学习新课改的教学思想,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①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的组长由这些“小专家”来担任,组员在做练习、作业时遇到困难可以找组长来帮忙解决,这会让他们原本觉得索然雅味的信息技术课变得有成就感。
②这部分学生计算机技术好但其中一部分通常也是电脑、网络的破坏“好”手,所以对他们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就把必修教材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详细讲述给学生。告诉学生要知道计算机网络上的侵犯同样也是犯罪。
2、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差异很大,如在讲到《文件的下载》时,有些学生在完成了文本、图片、网页数据文件下载后,就会想到下载可执行文件,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而有些学生天性不愿探索,所以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多操作多动手,自己去探索网络上的未知世界。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好这种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如何找到教学平衡点,缩短学生间的差距,让差异转变为优势,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自我约束之下,人人学有所成,有所发展。实际上,如果能把学生的差异性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变通方法与策略,变不利为有利,则学生差异性问题并不值得我们如此畏惧,反而会成为最有益的力量源泉。但这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挖掘学生潜能和团队智慧,关爱学生并及时把握他们的真实需要,建设学习型课堂,在师生共同发展中彼此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泼而有序;以工具为载体,技术为主线,轻松而有效。师生在教学中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乐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