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依据
本节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二、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3、学情分析
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相关内容;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理解新政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新政;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自由放任与罗斯福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想象法、探究法等方法学习有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通过新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实干家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五、教学难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六、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课前预习,学生收集有关罗斯福的材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那么美国总统胡佛是如何对待这场危机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新课:美国历史上杰出的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改革弊端,实行新政,从而摆脱了危机,使美国的资本主义统治趋于稳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节“罗斯福新政”。
【设计思路】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思考本课的教学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干家罗斯福
教师:结合罗斯福生平资料及教材,介绍:罗斯福生于1882年,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12年患脊髓灰白质炎,双腿残废,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1928年竞选为纽约州州长,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并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当时的总统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1944年再次连任,1945年因脑溢血去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提问学生对罗斯福有何印象?
学生:比较有亲和力,意志力坚强。
教师: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面对危机和胡佛的做法一样吗?
学生:罗斯福就开始了大胆的试验,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政的内容。
二、实施新政
教师:先讲清新政的两个阶段:(1)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2)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然后再引用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新政的内容。
材料1: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雅法兑现。
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分析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材料2: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问:《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对什么进行调整?目的是什么?
学生:措施2: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目的:防止盲目竞争
材料3: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4: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问:根据材料二,罗斯福是如何调整农业的?根据材料一,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措施3: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
材料5: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雅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图片: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问:根据课本和提供的材料,在社会福利方面,罗斯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生:(1)举办救济;目的:稳定社会(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目的:稳定社会(3)推行以工代赈;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新政内容: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探究问题一:罗斯福总统为克服危机采取的措施,与以前的政策相比,有什么独到之处?
学生:讨论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新”特点。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期下,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设计思路】本环节补充了几段材料,可以弥补教科书的局限,也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法和讨论让学生对新政有了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
三、新政的影响
教师:在罗斯福的领导下,美国逐步走出了噩梦般的经济危机,经济也得到回升。美国人民高高兴兴地唱起了“幸福的日子又来了”的歌谣,庆祝经济危机的过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新政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对新政的影响认识不够全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1)积极性: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消极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的办法,插手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社会生活进行调节、控制,将混乱的经济纳入到一定的秩序之中,把偏离的路线拉回正常的轨道上。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认识新政的影响,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回答,然后呈现本课框架。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在学生主动性发挥和师生互动方面较为成功,很好地完成了课标任务。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但在各个步骤的时间的安排方面,没有掌握好,造成“前松后紧”。在提问的语言、提问方法和引导的语言上,还需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新高考模式下“有机合成”题目的备考研究下一篇:体育(水平四)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