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我们在重视治疗技术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护理技术是否得当、合理,而功能锻炼正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自2003~2009年,我科共收集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共计211例,配合治疗及时进行了正确、科学的功能锻炼护理和指导,总结出了一套护理方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功能锻炼方法
指导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患肢功能锻炼。其方式以主动活动为主,以被动活动为辅,促进骨折的愈合速度,恢复患肢的功能。
1.1 早期(1~2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断端不稳定,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收缩训炼,包括用力握拳、充分伸直五指、屈伸腕关节等。应从手法复位后或麻醉消失时立即开始,根据患肢的肿胀程度,每日约2~4次,每次约5~10 min。感到疲劳时,逐渐减少活动量,增加活动次数,促使肿胀消退。
1.2 中期(2~3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肿胀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应在原活动基础上加大活动幅度,活动时间也可延长5~10 min,循序渐进进行肌肉收缩训炼。
1.3 后期(4~ 周) 此期间主要症状为局部软组织恢复正常,骨折部已有足够骨痂。外固定解除后,开始练习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让患者坐于床头桌旁,上臂平放于床头桌上,掌心向上,健侧手平放于患肢手腕部,用力逐渐向下按压,然后再屈曲向上,反复进行。每日约3~4次,每次约10~20 min。
2 不利于功能锻炼因素
2.1 疼痛 患儿突然遭受外伤,发生骨折,会因为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应引导患儿以及家属尽快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并配合有效的镇痛措施。
2.2 生活方式改变 患儿因伤病住进医院,离开了家人、伙伴、同学,接受的是吃药、打针以及整复等给肉体上带来痛苦的治疗;面对的是陌生病房及穿着白大衣的医生、护士;加之生活不能自理,被迫卧床。表现出哭闹、恐惧,不愿与医护人员接触,锻炼不积极,甚至不配合。
2.3 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 主要表现在患儿习惯于让亲人关心照顾、锻炼不主动及和家人讲条件等。
3 护理指导
3.1 引导患儿消除恐惧心理 针对前述情况,我们取得家属配合的基础上,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取得患儿信任。对早期限制活动的患儿,通过提供玩具及讲故事等形式给予补偿,与患儿建立感情。对一切能引起疼痛的治疗护理措施,尽量动作轻柔,一次成功,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赢得患儿的信任。对年龄较大的患儿,给予讲英雄故事、表扬勇敢者等形式取得患儿配合,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于疼痛耐受差的患儿,酌情使用镇痛药物,确保患儿锻炼时雅痛苦,争取初次锻炼成功,使患儿在心理上消除怕痛的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我们完成锻炼计划。
3.2 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指导 儿童骨折后,家长陪伴左右。我们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同时,也反复向家属讲述正确的功能锻炼与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的辩证关系。使家长对功能锻炼有正确的认识,主动参与到患儿的治疗活动中,不迁就病儿的不合理要求和行为。使患儿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3.3 制定可行的功能锻炼计划 患儿住院后,我们根据病儿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再修改锻炼计划。如年龄较大的患儿,我们根据患儿的表述,增加或减少锻炼次数,锻炼量由小到大,以微感疲劳或轻度疼痛尚能忍受为度。
3.4 加强管理督促 小儿的心理与成人有着较大区别。一方面小儿不具备目的性,尤其对疾病的治疗,他们还不能理解疾病造成的痛苦。所以疾病痊愈并不能成为他们坚定目标。另一方面,小儿没有持久性和坚韧性,自制力差。不能为痊愈暂忍痛苦,依赖性增强,对环境缺乏适应能力。对此,我们2次/d到床头检查指导督促。年龄大、态度积极者,易出现急于求成,应防止超负荷锻炼,出现再损伤。态度一般者,加强指导督促。态度消极者,给予鼓励表扬。主动锻炼困难者,给予协助支持,并鼓励家属参与,帮助患儿进行锻炼。
3.5 做好出院指导 由于经济原因或家属原因,有一部分患儿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家属要求出院治疗。对此种患者做好出院指导,教会家长正确功能锻炼方法,并再三叮嘱家长携患儿定期返院复查。
4 体会
儿童骨折特别是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骨折愈合,还能尽快恢复肘关节的功能,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与家属的经济负担。从本组护理病例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在加强心理护理的基础之上,取得患儿的信赖,争取家属的参与。根据锻炼计划,因人制宜,使患儿在游戏、玩耍中完成功能训练,使患儿主动接受、乐于接受,使功能锻炼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婴幼儿在康复科发生惊厥的护理体会下一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