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至3月至2009年1月14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采用穴位水针疗法结合中医药治疗1至2个疗程观察。结果:临床治愈5 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能有止咳、消炎、祛痰、平喘之临床功效,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支气管炎;穴位水针疗法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80-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组织的慢性非特异炎症,临床以慢性反复发作性咳嗽,气急等症症状为主,本文对慢支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疗效结果从中西医两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专业会议1919年制定的统一标准[1]。本组1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89例,女性51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4岁;病程最长约40余年,最短2年;反复发作在秋冬季节者101例,终年咳、喘,冬季加剧者33例,且50岁以上的患者居多。单纯型94例,喘息型4 例。
1、2方法
1、2、1药物配制:选用复方大青叶混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等中西药物针剂。视患者病情,症状及穴位按所需药物比例配制。
1、2、2操作方法:选取10ml注射器1具,配 -1号注射用针头,抽取复方大青叶混合液适量备用。选取穴位:内关、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肺俞、脾俞、肾俞、心俞等。每次取3―4个穴位,注射部位常规消毒,进针以得气为度,将药物缓缓注入。每隔1-3天注射一次,4次为一疗程。
1、2、3中药治疗法
以自拟中药咳喘宁胶囊。处方:党参、黄芪、二地、麦冬、山药、苏子、白前、紫菀、百部、桔梗、款冬花、陈皮、沉香、砂仁、肉桂、五味子等。临症辨证加减。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入0号或1号空心胶囊,备用。每次服 ―9粒,一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寒证者,去麦冬,加半夏、白芥子、杏仁、防风、白术。热证者,去党参,加贝母、瓜蒌、竹茹、桑白皮、枇杷叶、鱼腥草、板蓝根、海蛤壳。气逆痰多、咳喘重者加麻黄、桂枝、葶苈子。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血虚心悸者,加当归、丹参。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者,加荆芥、防风。咽红、咽痛、咽痒者,加射干、金银花、僵蚕、胆南星。
2、结果
2.1疗效结果:见附表。
附表疗效结果
2.2以上结果,最短一个疗程,最长两个疗程。此法对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只需穴位水针注射1―2次,即可治愈。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咳、痰、喘、炎四大症状;重者可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起病多潜隐,病程长,反复发作,难治愈,甚者导致肺气肿、肺心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3.1病因病理:
此病病因比较复杂,西医认为慢支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归纳起来可分为外因和内因。
3.1.2外因
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是慢支发病和加剧的一个重要病因。①病毒感染:以黏液病毒、鼻病毒和流感病毒为多见。②细菌感染:多为继发感染,主要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和奈瑟球菌。
3.1.2理化因素:吸烟对慢支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②气候变化:慢支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冷空气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分泌物排出困难,导致症状加重。③大气污染: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肺纤维组织增生,肺清理功能障碍。
3.1.3过敏因素:慢支患者痰内组织胺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均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喘息型患者血中IgE含量增高,说明此病与变态反应有关。
3.1.4内因
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防御机制功能低下,极易导致感染。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亦为慢支病理改变的一种内因。此外,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也是慢支发病增加的一个原因之一。慢支属中医“咳喘”、“痰饮”范畴。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由于外邪侵袭肺系,因肺主皮毛,最易感受外邪,使肺系受损。内伤:肺脏或其他脏腑有病累及于肺而导致慢支的发生。
外感或内伤造成肺、脾、肾三脏发生病变。肺气不利,气机升降出纳失常,脾失健运,固卫防御功能降低,皆为其因。
3.2治疗原则
3.2.1笔者多年来,阅读了大量治疗慢支的有关资料。结果发现,疗法不同,疗效各异,终未达理想之目的[2]。究其因,诸法不是重病轻症、重症轻病,就是重治轻防、重防轻治;不是重标轻本,就是重本轻标;有的又受时间限制。故余针对其病因病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旨在探讨慢支防治理想之方法,以求理想之疗效。
3.2.2穴位水针疗法:复方大青叶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苯海拉明有抗过敏作用;维生素B12调节植物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功能;地塞米松有抗炎、抗过敏、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3]。药物通过经络传导,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肺、脾、肾三脏。使肺气肃降,健脾胃,益肾纳气。药物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效应,疏通经络,刺激自身产生免疫能力;增强机体防御机能;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激发神经系统对植物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的调节[4]。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支气管炎症的消退和水肿的吸收,而达止咳、消炎、祛痰、平喘之功效。
3.2.3自拟中药咳喘宁胶囊。苏子、白前、紫菀、百部、款冬花降气润肺、止咳平喘消痰;桔梗宣肺祛痰;陈皮、砂仁、沉香健脾理气消滞、化痰平喘;五味子补肾益肺,收敛肺气,纳气定喘;肉桂引火归原,纳气归肾;党参、黄芪补中益气,固卫御外邪以培元;二地、山药、麦冬滋肾润肺、养阴生津以培本。应用此法,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58
[3]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4
[4]张民庆.现代临床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5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下一篇:探讨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