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 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 -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收集的收集30例。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病例均为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01----2011年收治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1岁―― 8岁,平均年龄44.5±1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在门诊行抗炎治疗,病程5---15天,入院后专科检查发现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常见部位为肛周,会阴部,阴囊部,骶尾部,大腿根部,下腹部等处。这些部位的皮肤皮下筋膜发生大面积坏死,其中21例患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2例患有肾病综合症,正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进行冲击疗法而发病,另外还有4例为白血病患者并发该病。
1.2取样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我科专科门诊明确诊断而入院,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取适量脓液或创面坏死组织注入雅菌试管,立即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
1.3培养方法:
细菌室收到送检标本后按有关操作规程接种血平板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培养基,怀疑真菌感染加种沙堡弱培养基,35±2℃、5% CO2上进行培养24-48小时后培养阳性标本做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1.4致病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WalkAway-9 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及其配套鉴定药敏板进行(药敏方法为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部份分离菌株的药敏采用手工K-B法。取上述经过鉴定细菌作药敏试验,24-48小时后出鉴定结果。
1.5治疗 入院早期手术切开脓肿,切开时收取标本,送细菌培养或病理切片。
手术切开应该广泛切开,切口呈梭形,多切口之间形成对口引流,充分切开皮下有潜行病变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直至正常筋膜及周围组织,伤口敞开,以双氧水,生理盐水,甲消唑或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术后经常换药和观察伤口情况,有时需要二次手术或多次手术,术后予以经验性抗炎,手术同时给予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甲消唑静滴,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立即调整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根据病情给予对应的治疗:如控制血糖水平,低蛋白血症患者需补充蛋白,少量多次输血浆及有效的全身支持治疗等。
2结果
2.1致病菌分布30例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病灶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4 株,其中14例病人的送检标本分离出大于1种致病菌。所分离的的4 株致病菌中阴性菌31株( 1.4%),阳性菌15株(32. %)。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见表1。
表1.30例患者细菌分离致病菌构成比
2.2致病菌敏感性分析 由于患者大多患有基础疾病,大多有抗菌药物使用史,所以所分离的致病菌耐药性相对较高。阴性杆菌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都有着相当高的敏感性。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性,但没有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药敏结果见表2。
表2:致病菌药敏结果:
接上图
2.3治疗与转归 经过早期手术治疗、敏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运、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30例患者痊愈25例,痊愈率(83.3%),另外5例病人因为基础疾病转外院或放弃治疗。
3讨论:
坏死性筋膜炎又称坏死性丹毒,化脓性筋膜炎,急性会阴筋膜炎,深筋膜炎等,是一种急性细菌感染,本病患者大都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全身免疫低下,细菌生长繁殖迅速,病变区如会阴,肛周,阴囊等处组织肿胀,水肿,压迫血管,阻断血液循环而呈广泛性坏死,其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痛,寒战,高热,神志障碍,局部水肿发黑坏死,出现捻发音,渗出液恶臭,可并发心肌炎,急性肾衰,中毒性休克等,有报道其病死率高达13- 0%。控制和治疗感染是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病灶部位特殊感染往往为多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病人大多伴有基础疾病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史,致病菌的耐药率相对高;大部分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多发生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基层医院和贫困山区和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多在门诊予以抗炎治疗而延误该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感染的治疗相对较为复杂。
我们的研究表明:经过早期手术治疗、敏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等一系列治疗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使坏死性筋膜炎有很好治愈率。总之,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急病和重病,临床医师应予以足够重视,治疗应早诊断,及时彻底清创,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高效抗生素,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全身支持治疗,如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免疫增强增强剂的应用以及对基础病的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建伟,马天星,代建德等.肛周脓肿合并会阴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临床研究,2008,4 (4):11
[2]刘彬,陈永立.肛周脓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科技交流,2001,10(12):12 4-12 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门诊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下一篇:肺癌化疗患者的舒适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