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讨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将5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 (温通针法组) 21例,选用以风池、太阳为主,配穴据辨证取穴,其中风池穴施以温通针法,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随访半年。对照组(常规针刺组)28例,选用常规穴位,配穴同治疗组,其中风池穴施以平补平泻法,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随访半年。治疗后观察临床即时疗效及每次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疗效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 .30%,对照组总有效率8 .1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参照《头风病证侯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颁布的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2]。排除合并有或伴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排除虽有头痛,但作为其它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排除合并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平;排除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等类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温通针法,分别应用于每位患者。取穴方法:主穴为风池、太阳(均取患侧),取穴以局部取穴配合循经远取为主。配穴据辨证肝阳上亢者加双侧太冲、太溪;气血不足者加气海,血海,太冲透涌泉;痰浊上扰者加双侧足三里、丰隆;血瘀阻络者加双侧合谷、三阴交;操作方法:用30号1寸短毫针。刺风池,使用温通针法,具体操作: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入穴位,刺入0.5~0.8寸。侯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转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施以关闭法,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产生热感,守气1~3分钟,缓慢出针,按压针孔,守气1~3分钟至头痛缓解为止。用30号1寸短毫针,浅刺、轻刺太阳。用30号1.5寸毫针,刺合谷、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和太溪用提插泻法;刺气海、血海用提插补法;刺太冲透涌泉用补法。各穴留针20~3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随访半年。
2.2 对照组 取穴方法:按照《针灸治疗学》偏头痛取穴,风池、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外关、足临泣,配穴同上,不同之处在于风池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刺其他穴位方法同上,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随访半年。
3 疗效观察
3.1 疼痛程度计分:采用目前国际上临床通用的直观模标准尺法(VAS),受试者在一支长10cm,一端标“不痛”,另一端标“最痛”的尺子上,指出受试者疼痛程度。计分方法为:≤2cm为1分;>2cm≤4cm为2分;>4cm而≤ cm者计3分;> cm而≤8cm计4分;>8cm而≤10cm者计5分。疼痛时间计分:数分钟到2小时(含2小时)计1分;2小时到 小时(含 小时)计2分; 小时到24小时(含24小时计3分);24小时到12小时(含12小时)计4分;超过12小时计5分。头痛指数:每次的疼痛程度计分乘以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之积相加。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3]:治愈:原有病症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观察三个月未见复发;显效:原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平时症状消失,仅偶在某些诱因下发作;有效:原有症状较前有所减轻;雅效:原有症状体征雅改善。
4 疗效评价
4.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说明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注:经Ridit分析,得P=0.0350.05),疼痛指数百分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1),
5 体会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病因及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主要采用药物对症治疗,近年来,麻醉性止痛药(吗啡,美斯康定等)的广泛应用,确实解决了很多顽固性痛症的治疗,但也引起不少医源性药物依赖及副作用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起效快、费用较低、远期疗效好等优势,日益受到重视。但临床上针刺治疗偏头痛存在着取穴多,治疗频次多,疗程长的不足之处。手法运针是经典的针刺方法,有几千年的历史,需要不断的加以挖掘和提高。目前针刺临床中治疗疼痛的方法有针刺法、温针法、刺血法、穴位注射法、灸法、电针等。运用“温通针法”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不多见,有必要对温通针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偏头痛优选镇痛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中,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选取1寸毫针,进针约0.5~0.8寸,进针方向选取朝向鼻尖,所以在针刺角度和针刺深度方面都是在安全范围内。在得气后使用手法,押手按压在针体下,守气1分钟左右,大部分患者感觉同侧太阳穴放射的温和针感,即可以明显感觉头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少部分患者没有针感传导,但也能明显感觉头痛减轻。伴随眼睛红肿发热的部分患者,可感觉同侧眼球部位出现清凉感。太阳: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交会处,因位于太阳之部位而得名,太阳穴为临床最常用的经外奇穴,位于头颞部,《针灸大成》“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头者,精明之府也,十二经气血皆上注于头,故刺太阳可调和气血,醒脑开窍,清利头目,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针灸太阳穴治疗偏头痛具有肯定疗效。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手法,该手法突出“温”、“通”、“补”的作用,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往往多是虚实夹杂,内伤与外感合并存在,故在临床治疗上,采取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治疗偏头痛,其他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3]。本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温通针法雅论是在即时效果还是长期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通过参考各种文献,温通针法较现在各医家采用的各种针灸治疗方法,有着取穴少,见效快,治疗频次少的特点。另外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温通针法能显著降低血流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使之接近或恢复正常,从而有效地减低或缓解了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起到了治疗和预防该病的作用[3]。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治疗偏头痛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着取穴少,见效快,治疗频次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 (3): 9
[2]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2.2004.
[3]方晓丽.《郑魁山针灸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1,01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No:2010 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茄子黄萎病防治技术下一篇:益气降脂汤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