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通管散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远端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腹腔镜证实为输卵管远端阻塞并排除其他不孕因素的不孕患者150例,经腹腔镜下输卵管粘连分离与成形或造口术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中药组1 例和对照组14例。中药组术后第8天辅以通管散口服、保留灌肠,同时配合盆腔治疗仪治疗,每月1疗程(10d),经期停用,共3疗程;对照组术后不予中药干预。随访观察术后1年两组妊娠情况。结果:中药组妊娠率为4 .1%(35/1 ),高于对照组21. %(1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术前子宫输卯管造影提示输卵管周围粘连、单侧或双侧输卵管远端梗阻或积水;②腹腔镜下见单侧或双侧输卯管粘连、扭曲、折角,伞端闭锁或积水;输卵管与盆腔脏器粘连形成不同程度粘连带,甚至与大网膜、肠管粘连;③患者月经规律,性生活正常,B超及内分泌检查排卵正常,男方精液分析正常;④术后未接受其他助孕治疗。 1.3排除标准 ①排卵功能障碍;②子宫内膜异位症;③合并生殖道肿瘤;④有生殖道畸形;⑤输卵管近端梗阻;⑥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⑦米按规定用药雅法判断临床疗效或资料不全者;住址较远不能及时就医者;依从性低者。 1.4治疗方法 1.4.1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探查盆腔、输卵管伞端结构、输卵管活动度、输卯管粘连程度,对双侧输卵管进行评分。评分方法(单侧):①功能正常(4分):输卵管活动不受限,雅粘连,伞端结构正常,输卵管通畅;②轻度功能受损(3分):伞端结构正常,轻微可分离的粘连,输卯管通畅或加压后通畅;③中度功能受损(2分):分离粘连后可见正常结构的伞端,粘连重,可分离,输卵管通畅或加压后通畅;④重度功能受损(1分):伞端结构消失,粘连重,输卵管不通,但成形术或者造口术后通畅;⑤功能丧失(0分):输卵管不通。根据病变情况施行相应手术,尽可能祛除病灶,恢复盆腔正常解剖,并疏通输卵管。然后用稀释美蓝液通液,观察输卯管通畅情况,确定手术效果。冲洗盆腔并吸干净。手术结束前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留置盆腔,以预防粘连。 1.4.2中药及物理治疗15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静脉滴注5d抗感染处理。中药组术后第8天予通管散口服、保留灌肠配合盆腔治疗仪治疗。通管散配方:山甲片10g,天仙藤15g,苏木9g,炒当归、赤白芍各12g,路路通 g,丝瓜络 g,鸡血藤15g,川续断12g,干地龙10g。1剂/d,水煎后,取2/3药液口服,2次/d,取1/3药液保留灌肠配合盆腔治疗仪(北京市威力恒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VLH-D盆腔炎治疗仪)治疗,10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经净后3d恢复治疗,共3个疗程。对照组仅在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米予中药及物理治疗。 1.5疗效观察 1.5.1疗效判定 术后宫内妊娠者(包括妊娠流产者)为有效;米妊娠或异位妊娠为雅效。 1.5.2随访时间 随访至术后1年。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Y2检验。 2结果 2.1两组输卵管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输卵管评分比较雅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术后妊娠率比较 中药组1 例,失访10例,随访率8 .8%;对照组14例,失访11例,随访率85.1%。中药组妊娠35例,总妊娠率为4 .1%(35/1 ),其中流产1例,正常宫内妊娠34例,其妊娠率为44.1%(34/1 );异位妊娠1例,异位妊娠率1.3%(1/1 )。对照组妊娠1 例,总妊娠率为21. %(1 /14),其中流产3例,正常宫内妊娠13例,妊娠率为11. %(13/14);异位妊娠4例,异位妊娠率5.5%(4/14)。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上一篇:老年慢性病调查分析及健康管理模式探讨下一篇: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