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来实现,而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只有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从落后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的作用,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学 素质教育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清晰地认识自身肩负的重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已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其才识渊博,更重要的是要求其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然而根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在世界21个国家中的调查,发现中国孩子虽然计算能力优异,但创造能力却远远落后于其他被调查的国家。由此可见,我国的创新教育亟待提高,而担负这任务的正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在小学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其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学创新教育提出几点看法。
一、夯实基础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它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发现新的知识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再产生迁移与结合。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其任务就是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小学创新教育进行定位时要适度,要将目标定在基础层次上,切忌起点太高,一定要以培养学生基础创新素质为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等。
二、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毫雅疑问,轻松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反,压抑的氛围则会给师生以及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带来障碍。因此,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友好相处,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让感情更融洽。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多用这些用语:“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这位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都知道你一定可以说得很好!”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不断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觉得亲切,进而积极主动地将自己各种新颖的想法跟老师和同学分享。
三、充分运用课堂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创新型思维
在课堂中,要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课堂讨论与分组合作,能够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这种协作学习及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学生通过这种自主交流的课堂,能够让同一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更重要的会让各自的思维得到碰撞,吸收多种信息,从而创造出新的学习成果。
四、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既是教育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的引导者。能否把创新的理念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观念。科学合理的教育观与人才观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教学过程由“师讲学听”向“师生互动”的过渡,并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向教育促进者以及组织者角度进行转变。
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中,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地方。成功的课堂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它更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检验教师素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有能力充分利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在学习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去创新。
五、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原动力,一旦脱离了实践,那么就雅法提出问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一纸空文。雅论是创新精神,还是创新能力,都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与经验积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力就是一种获得性或实践性的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创新教育应当渗透于学科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中。首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以及空间与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动口、动眼和动脑中学会创新。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调查、创造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加快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速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巧妙变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一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