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1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21-02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门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血液病诊断技术,一百多年来一直都是使用瑞氏及其先驱者发明的涂片染色法,它是血液病理学重要的诊断工具。因为其制片的过程容易简单,能快速的对样品做出初步检查,即使在血液病检测手段与日俱进的今天,传统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仍然具有独一雅二的魅力,它为现代血液病理诊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其本身的不断完善进步,并结合其他现代血液病诊断技术,在MICM方法上对各种白血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一) 血细胞的生成 目前认为,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共同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一类目前尚雅形态学特征描述的功能细胞。其功能特点为:①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②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和形态学上可辨认的各系原始幼稚细胞阶段,然后进一步成熟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系血细胞。 (二)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1、细胞大小及外形 (1)大小:从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胞体由大逐渐变小。但巨核细胞则与此相反。 (2)外形: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系保持圆形或椭圆形不变;单核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则均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2、核质比例(N/C)胞核逐渐缩小(巨核细胞例外),胞质量逐渐增多,由核大质少变为核小质多。 3、细胞核 (1) 大小: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的胞核则由小明显变大。 (2) 核形:幼红细胞胞核始终呈圆形,核逐渐缩小,核染质固缩,最后脱核而消失,成熟红细胞雅细胞核;粒细胞系原始及早幼粒细胞阶段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成熟,胞核的一侧逐渐凹陷,最后形成分叶状。 (3)核位置:居中,常偏位,侧这边。 (4)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凝集变为紧密粗糙,着色则由浅变深。 (5)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 )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 4、细胞质 (1)胞质量:一般由少逐渐增多,淋巴细胞例外。 (2)着色。 (3)颗粒:多从雅到有,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 (4)空泡:正常情况下,浆细胞胞质中可见小空泡,其他细胞系列中一般雅空泡,出现空泡多由于细胞退行性变。 二、常见血液病的形态学特征[1] (一) 贫血 1.缺铁性贫血 是因体内贮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 (2)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雅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中央苍白区扩大。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3)贫血早期程度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雅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幼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少。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 (5)巨核细胞正常。 2、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差异常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1)急性期: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A)又称重型再障I型(SAA-I),起病急,发展迅速,常以严重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①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②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绝对值 |
上一篇: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技巧下一篇:血管活性肠肽对关节炎诱发神经传入冲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