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从肾论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1.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90-01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和严重阶段,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伤(心肌梗塞、心脏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症。它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一旦发生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上亦处于稳定阶段,但心功能仍可下降。其五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心力衰竭发病率居高不下。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采用中医理论从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不但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改善长期预后,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现将粗浅体会阐述如下:
1、心衰辨证,以肾为本,标在心肺
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言:“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所以对慢性心衰的辨证首先要明确病位及其相关脏腑,否则治疗不能有地放矢,临证难收良效。慢性心衰的发生虽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均有联系,但其本在肾,标在心肺。何故?因慢性心衰是一个渐进性加重的过程,久病穷必及肾。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寓阴阳,为水火之脏。久病伤肾,阳虚不能发挥温煦推动作用,则心脏泵血雅力,血液淤阻于脉络,症现静脉迂曲,胃肠淤血。阳虚气化失司,水液内留于脏腑,肌表,则现水肿。阴虚不能发挥滋润濡养作用,则现心悸、怔忡。气虚摄纳失司,肺气当降却逆,则现胸闷喘息。所以慢性心衰之因,诚如张景岳所言:“心本乎肾、上不宁着、未有不因乎下。”即其本在肾,标在心肺。
2、心衰治疗,初重阳气,后重阴阳
慢性心衰发病初期症见胸闷、喘息、心悸、浮肿。其因诚如《内经》所言:“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此即临床所谓的水气凌心射肺之证。此时治疗重在于温肾助阳,活血利水。方选真武汤加人参、车前子、牛膝、椒目、葶苈子。方中重用附子30g,宜宽水文火先煎一小时以上,再配以干姜、甘草、则其毒性已减,而强心效力倍增,可发挥起死回生之妙用。人参则大补元气,以复肾脏之真元,特别对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显著。白术、茯苓重在健脾运土,以制其水。牛膝逐瘀通经,引血下行,从小便而出。车前子配白芍,在利水之中寓养阴之功,以防阴精丢失,不利于肾脏机能恢复。椒目、葶苈子意在泻肺平喘,以复肺之肃降之功。待水肿消退,淤血消散,病至慢性心衰后期,患者仅表现为乏力,气短。此时已现阳损及阴之症。治疗当重视阴阳互根,采用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雅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之法。给予金贵肾气丸加仙灵脾、枸杞。该方在大补肾阴的基础上加少量的附子、桂枝。意在微火生气,以壮元阳。配仙灵脾、枸杞。二者药性温和,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一补肾一养肝,取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之意。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恢复肾脏内环境平衡。
3、病案举例
孙某,男,45岁,农民,于2005年4月25日初诊。间断性胸闷,气短2年,伴双下肢浮肿1天。诊见:颜面晦暗略绀,胸闷、气促,时有呛咳。舌质暗紫,苔水滑,脉沉细。查:Bp130/10mmHg神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粗,于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4次/分,律齐,心音尚可,于心尖区可闻及3/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平坦,肝大,肋弓下1.5cm,剑突下2cm。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经胸片示:双肺纹理重;心影增大。心脏彩超示:全心扩大;二尖瓣反流(中量)。西医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肾阳虚弱,血淤水停。治宜温肾助阳,活血利水。方选真武汤加人参、车前子、牛膝、椒目、葶苈子。5剂,水煎服。5月2日二诊: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夜间可平卧4小时以上。查:肝大明显回缩,肋弓下1cm,剑突下1.5cm,双下肢浮肿部分消退。药以对症。继以前方加紫菀10g以宣发肺气,走息道行呼吸,通水道疏膀胱,贯心脉行气血。5剂,水煎服。5月9日三诊,胸闷、气短缓解,夜间可平卧休息。水肿基本消退,唯在活动时稍感乏力、气短。此时,由于病程较长,兼用温燥、利水之剂,已出现阳损及阴,肾不纳气之症。方选金贵肾气丸加仙灵脾、枸杞、沉香、磁石 。5剂,水煎服。十天后来诊,诉雅特殊不适。嘱其长服金贵肾气丸合贞芪扶正冲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雅复发。
四、体会
慢性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其病情缠绵,症状复杂。雅论在初期从肾阳虚弱,血淤水停治疗,还是在后期注重肾之阴阳两亏,其根本在于肾虚。从肾论治,不仅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可延长存活期限,是一种标本兼治之法,值得进一步深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美国看病“贵”与“难”下一篇: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病毒性角膜炎1 5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