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100|回复: 0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630
发表于 2024-2-24 09: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1答案


1. 数字5可以代表5个人,5个苹果,5张桌子等等,这体现了数学的(   )。

A. 逻辑性

B. 抽象性

C. 趣味性

D. 应用性

2. 对于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而言,其首要目标是(    )。

A. 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造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C. 让学前儿童感知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D. 促进学前儿童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研究范围主要是(    )。

A. 0~6岁

B. 3~6岁

C. 2~7岁

D. 3~5岁

4. 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原则“聚焦数学教育多方面内容”的是(    )。

A. 教师一定要领略学前儿童各阶段学习要点,明确“教什么”“怎么教”

B. 既要关注完整的数学内容知识,还要关注数学过程性能力方面的内容

C. 数学教育的内容不仅要联系学前儿童的生活,还要引导学前儿童运用数学

D. 教师在为学前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需要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也需要投放难易程度

5.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开始于(    )。

A. 动作

B. 识记

C. 计算

D. 表象

6. 关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安排

B.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用时约占整个环节的1/3

C.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用时约占整个环节的2/3

D.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最后是归纳整理环节,用时约占整个环节的1/6

7.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采用的形式一般为(    )。

A. 集体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别活动

D. 操作活动

8. 在数学区投放材料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    )。

A. 同模块多材料

B. 同材料多模块

C. 同材料同模块多玩法

D. 以上都对

9. (    )指出玩具和游戏“都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

A. 陈鹤琴

B. 皮亚杰

C. 埃里克森

D. 蒙台梭利

10. 下列实物玩教具中,专门用于数学教学活动的玩教具是(    )。

A. 皮球、娃娃

B. 小木棍、贝壳

C. 分类盒、几何图形镶嵌板

D. 实物卡片

1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的过程。(    )

A. 对

B. 错

12. 数学学习品质不会直接影响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效果。(    )

A. 对

B. 错

13. 培养学前儿童学习知识的能力比教学前儿童知识更重要。 (    )

A. 对

B. 错

14. 核心经验就是学前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和能力。(    )

A. 对

B. 错

15. 教师一定要明确学前儿童应该“学什么”,自己应该“教什么”。(    )

A. 对

B. 错

16. 要想在一日生活中很好的实施数学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渗透意识,最重要的是能够牢固掌握数学核心经验。(    )

A. 对

B. 错

17.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最有效途径。(    )

A. 对

B. 错

18. 运用讨论法时,有计划的讨论,需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讨论时间,引导其讨论。而随机讨论不需要。(    )

A. 对

B. 错

19.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会从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发展到独立游戏。(   )

A. 对

B. 错

20. 游戏既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途径,也是数学教育的方法。(   )

A. 对

B. 错

21. 数学是反映现实世界(    )和(    )的一门科学。

A. 数量关系

B. 空间形式

C. 逻辑推理

D. 本质属性

2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是(    )。

A. 促进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品质的发展

B. 促进学前儿童获取基本的数学概念

C. 促进学前儿童养成数学过程性能力

D. 培养熟练的加减计算技能

23. 马里奥·希森将学习品质划分为“热情”和“行动”两个基本维度,下列属于“行动指向”的是(   )。

A. 专注

B. 坚持性

C. 灵活性

D. 自我调节

2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学前儿童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明确为三点,即(   )。

A.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B.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C. 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

D. 做好数学的幼小衔接工作

25.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为(    )。

A. 关注核心经验原则

B. 聚焦数学教育多方面的内容

C. 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D. 个别差异化原则

26.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是指为了完成学前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所采取的活动组织形式的总和。通常包括(   )等。

A. 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B.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C. 数学区角活动

D. 家庭数学活动

27. 教师会根据学前儿童游戏的具体情况而不定期的对益智区的材料进行调整与更换。材料投放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A. 结合数学核心经验、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近期兴趣点设计材料 

B. 要分层次投放材料

C. 要体现游戏化、生活化和挑战性

D. 一次可以投放很多很多材料

2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方法,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会有不同的方法,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采用多种方法,具体有(    )。

A. 游戏法

B. 讨论法

C. 启发法

D. 操作法

29. 运用操作法进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哪个方面?(    )

A. 提供系列化的操作材料

B. 要尽量多为学前儿童创造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C. 要保证学前儿童有充足的操作时间

D. 要及时发现学前儿童操作中的问题及需求

30. 优质数学玩教具的特征有哪些?( )

A. 整合性、多层次性

B. 科学性、安全性

C. 操作性、探究性

D. 游戏性、教育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2答案


1. 儿童处于对集合的泛化笼统知觉的年龄阶段是(    )。

A. 3岁前

B. 3岁~4岁

C. 4岁~5岁

D. 5岁~6岁

2. 教师提前在柜子上贴上了大糖果袋子和小糖果袋子的图标,然后让孩子把相应的糖果放到两个袋子里去,这个活动是匹配还是分类?(    )

A. 分类

B. 匹配和分类

C. 匹配或分类

D. 匹配

3. 要求学前儿童将黑色的、系带子的鞋放在一起。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

A. 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分类

B. 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C. 层级分类

D. 多重分类(多角度分类)

4. 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一般安排在(    )。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中、大班

5. 小班的学前儿童能够按照什么来分类?(    )

A. 按照事物明显的外部特征分类,比如按照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来分类

B. 按照事物较社会属性特征(内部特征)来分类,比如听诊器、输液瓶、白大褂、针头等放入一类

C. 按照外部细节特征分类,比如鞋子的商标、有无鞋带、拉链颜色等

D. 按照概念来分类,比如蔬菜、水果等

6. 属于听觉模式的是(    )。

A. 方圆方圆方圆

B. 有规律的鼓点

C. 站坐站坐站坐

D. 红绿红绿红绿

7. 儿童最初感知的模式是(    )上的模式。

A. 空间

B. 图案

C. 动作

D. 时间

8. 教师呈现了“红绿,红绿,红绿,……”的参照,学前儿童按此摆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规律,这属于模式认知能力的(    )。

A. 模式识别

B. 模式复制

C. 模式扩展

D. 模式创造

9. 学前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经历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级别最高的模式认知能力是(    )。

A. 模式识别

B. 模式复制

C. 模式创造

D. 模式描述

10. 从模式载体来看,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是(    )。

A. 味觉模式

B. 动觉模式

C. 听觉模式

D. 视觉模式

11. 学前儿童玩积木时,教师趁他不注意时拿走几块,但他没有觉察到。这说明该学前儿童的集合概念发展处于泛化笼统知觉阶段。(   )

A. 对

B. 错

12. 给学前儿童提供红、黄、蓝3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卡片,学前儿童可以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

A. 对

B. 错

13. 学前儿童对包含关系的理解往往要晚于相等关系。(    )

A. 对

B. 错

14. 匹配和分类没有什么区别。(    )

A. 对

B. 错

15. 教师让学前儿童在画的四朵小花上叠放塑料小花时,儿童只在第一朵和第四朵上盖上塑料小花,就认为完成任务了。这说明该学前儿童的集合概念发展处于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

A. 对

B. 错

16. 模式是数学的基本主题,甚至可以说模式是数学的实质。(    )

A. 对

B. 错

17. 教师拼出了“圆形方形、圆形方形、圆形方形”的规律,然后让孩子们拼出一个跟老师一样规律的模式,有些孩子拼成的是“方形圆形、方形圆形、方形圆形”,这些孩子拼的规律对吗?(   )

A. 对

B. 错

18. 视觉模式最重要,其他载体的模式(听觉模式、动觉模式等)并不重要。(   )

A. 对

B. 错

19. 模式与排序不相关。(    )

A. 对

B. 错

30. 学前儿童往往更容易认知重复模式。(    )

A. 对

B. 错

20. 分类活动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    )、(    )。

A. 观察比较

B. 实施分类

C. 老师提醒

D. 与同伴交流

21.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十分重要,其意义体现为(    )。

A. 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起点

B. 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

C.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计数的前提

D. 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掌握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

22. 学前儿童分类的学习路径为(    )。

A. 从外部明显特征到细节外部特征

B. 从细节外部特征到外部明显特征

C. 从外部特征(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特征(内部特征)

D. 从社会属性特征(内部特征)到外部特征(自然属性)

23.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一般可以被描述四个渐进的阶段,分别为(    )。

A. 对集合的泛化笼统知觉阶段

B. 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C. 感知集合元素阶段

D. 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24.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和分类涉及的核心经验有(    )。

A. 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B. 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C. 集合可以用来比较,感知其关系

D. 同样一组物体只能按照一种方式进行分类

25. 模式具有两个根本特点,分别为(    )和(    )。

A. 重复性

B. 可预测性

C. 无规律性

D. 不可预测性

26. 根据模式的基本单位循环规则的不同,模式的类型有(    )。

A. 形状模式

B. 颜色模式

C. 发展模式

D. 重复模式

27. 下列属于循环模式的是(    )。

A. 潮起-潮落

B. 日出-日落

C. 春-夏-秋-冬

D. 周一到周日

28. 发展学前儿童模式能力的教育策略有(    )。

A. 引导学前儿童发现模式结构

B. 引导学前儿童发现生活中的模式

C. 注意模式的多元表征

D. 突出模式教育的游戏性

29. 为了让学前儿童真正理解和掌握模式结构,教师可采取的策略有(    )。

A. 让学前儿童读模式

B. 用方框圈出模式单元

C. 做大量模式练习题

D. 进行考试测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3答案


1.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这一要求针对的是(    )儿童。

A. 大班

B. 中班

C. 小班

D. 小小班

2. 学前儿童出现手口点数不一致的实质原因是(    )。

A. 老师没教好

B.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佳

C. 计数能力差

D. 还不能在数词和物体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3. 桌面上摆了四块积木,另一边摆了三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学前儿童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把前四块积木和后三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

B. 看了一眼四块积木,说出“4”,暂停一下,接着数“5,6,7”

C. 左手伸出四根手指,右手伸出三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

D. 学前儿童先看了4块积木,后看了3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

4. 学前儿童算5+6的时候运用策略是“5+5+1”,能运用此策略的儿童,一般情况下是什么年龄段?(    )

A. 大班

B. 中小班

C. 中班

D. 小班

5. 问“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小朋友回答“5个”,此时“5”是(    )。

A. 基数

B. 序数

C. 命名数

D. 参照数

6. 学前儿童最容易认识的几何图形是(    )。

A. 正方形

B. 三角形

C. 圆形

D. 梯形

7. 在几何图形教育中,教师向学前儿童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使儿童在辨认图形时,不再受图形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等无关因素干扰。这运用的方法是(    )。

A. 变式

B. 定势

C. 迁移

D. 守恒

8. 学前儿童比较两只纸鸟大小时,能先找出两只纸鸟相应部分进行比较的年龄段是(    )。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9. “认识并区分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这一教育要求适合(    )。

A. 小小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10. 可使学前儿童对平面和立体的图形有所认识的游戏是(    )。

A. 积木游戏

B. 商店游戏

C. 娃娃家游戏

D. 玩沙游戏

11. 富森等人将学前儿童数词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获得数词阶段以及数词的完善阶段。(    )

A. 对

B. 错

12. 学前儿童基数概念获得的前提是手口一致地点数。(    )

A. 对

B. 错

13. 对于学前阶段的儿童来说,必须要学会用阿拉伯数字符号系统来记录。(   )

A. 对

B. 错

14. 学前儿童学会唱数意味着学会了计数。(    )

A. 对

B. 错

15. 坐电梯按数字可以很好帮助孩子练习顺数和倒数。(    )        

A. 对

B. 错

16. 学前儿童常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几何相混淆,分辨不清。(    )

A. 对

B. 错

17.  一般来说,小班的孩子还不能形成图形守恒,即同一个三角形,倒过来有可能不知道这还是那个三角形。(   )

A. 对

B. 错

18. 旋转是二维空间的移动,翻转是三维空间的移动。对学前儿童来说,翻转的难度要高于旋转。(   )

A. 对

B. 错

19. 没有中间分割线的图形组合任务比有清晰分割线的图形组合任务要难。(   )

A. 对

B. 错

20. 把一个整体分成四个部分就叫四等分。(    )

A. 对

B. 错

21. 数数能力包括(    )。

A. 数词的学习

B. 正确计数单位实体

C. 数词和指示动作之间在时间上的一一对应

D. 指示动作和实体单位之间上的一一对应

22. 学前儿童是否用数数来比较集合,受到哪些活动情境因素的影响?(    )

A. 集合的大小

B. 材料的种类

C. 材料的出示方式 

D. 教育者的引导行为和语言

23.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是(    )。

A.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 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从口述应用题开始

C. 学前儿童学习减法要难于加法

D. 学前儿童学习加法要难于减法

24. 下列表征命名数的是(    )。

A. 电话号码

B. 邮编

C. 运动衣上的数字 

D. 房间号

25. 发展学前儿童认识数学符号能力的教育策略有(    )。

A. 引导学前儿童注意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符号

B. 不要机械写数字

C. 一定要把数学符号和量对应起来

D. 利用绘本进行数学符号教育

26. 几何图形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    )和(    ),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A. 抽象

B. 概括

C. 分析

D. 比较

27. 学前儿童认知几何图形的发展过程有(    )。

A. 配对

B. 指认

C. 命名

D. 认识

28.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图形的教育策略有(    )。

A. 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几何图形

B. 提供丰富化的、多样化的几何图形示例

C. 依靠视觉和触觉共同参与认识几何图形

D. 比较相似几何图形帮助认识新的几何图形

29. 学前儿童学习几何图形组合的意义有哪些?(    )

A. 帮助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B. 帮助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C. 形成几何图形及几何图形组合的心理表征能力

D. 为学习分数和面积等复杂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30. 积木存在(    )和(    )的特点,积木搭建能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正确感知空间、几何和形体。

A. 高开放性

B. 低开放性

C. 高结构性 

D. 低结构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4答案


1.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    )。

A. 空间方位

B. 加减运算

C. 集合

D. 排序

2. 学前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

A. 他人身体

B. 自己身体

C. 大家身体

D. 父母身体

3. 如果甲在乙的右边,则乙在甲的左边,这体现出空间方位具有(    )。

A. 相对性

B. 可变性

C. 连续性

D. 绝对性

4. “我在老师的前面,如果我移动了我的位置,那我有可能是在老师的旁边或后面了”,这说明空间具有(    )。

A. 连续性

B. 可变性

C. 传递性

D. 绝对性

5. 让学前儿童学习向左或向右运动,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

A. 小小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6.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为(    )。

A. 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

B. 先上下,再左右,最后前后

C. 先前后,再上下,最后左右

D. 先前后,再左右,最后上下

7. 年幼儿童在描述物体的属性特征时,往往用词较为模糊,会统统用(    )描述物体的属性特征。

A. 粗细

B. 高矮

C. 轻重

D. 大小

8.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到了(    ),有些学前儿童开始掌握量的守恒。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小班

9. 儿童用绳子量大树的树围,这属于

10. 以下表述中,属于小班儿童量的概念教育要求的是(    )。

A. 会用直接比较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

B. 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

C. 能在比较的基础上给7个物体按照量的差异特征排序

D. 能体验量的守恒

11. 空间方位的概念是狭义的空间概念,即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

A. 对

B. 错

12. 特定视角的观察影响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和二维表征,学前儿童应该可以从不同的空间视角观察人、位置和物体。(    )

A. 对

B. 错

13. 学前儿童后期开始对自己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心理表征,也能对其中的空间关系建立模型,尝试用符号这样的抽象方式再现物体的相对位置。(    )

A. 对

B. 错

14. 积木对学习空间概念非常重要,学前儿童刚开始搭建积木时先只会垒高,后来学会平铺。

A. 对

B. 错

15.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根本不可能画出空间方位图来。(    )

A. 对

B. 错

16. “我没有姐姐大,我就更没有妈妈大了”,这表现出儿童已经具备了量的相对性。(    )

A. 对

B. 错

17. 一个幼儿认为一堆报纸揉成的球比一个小铁球大,所以纸球比较重。这说明该名幼儿还只是从视觉上判断,不具备量的守恒。(    )

A. 对

B. 错

18. “测量的工具越大,测量出的单位数量越小”这样的核心经验太难了,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    )

A. 对

B. 错

19. 学前儿童的测量概念经历了从有测量意识、测量的探索,对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认识,到运用标准测量工具的意识的过程。(    )

A. 对

B. 错

20. 到学前阶段末期,要求学前儿童必须要掌握标准测量(利用尺子、量杯等)。(    )

A. 对

B. 错

21.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学习的特点有(    )。

A. 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B. 以客体为中心到以自我为中心

C. 从绝对化逐渐过渡到相对化

D. 从相对化逐渐过渡到绝对化

22. 下列有关空间方位的表述中,以客体为中心来表述的是(    )。

A. 自己的前面

B. 桌子的上面

C. 椅子的下面

D. 箱子的左边

23. 关于学前儿童空间方位能力的发展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班儿童能辨别上下、前后

B. 中班儿童可以辨别远近、旁边

C. 大班儿童能用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路径

D.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辨別空间方位的区域也在不断扩展

24. 如何丰富学前儿童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儿童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

A. 请学前儿童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

B. 和学前儿童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

C. 在体育、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引导学前儿童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D. 和学前儿童玩指令找宝的游戏

25.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教育策略有(    )。

A. 生活中注意空间方位的讨论

B. 充分利用积木

C. 利用照片

D. 利用身体运动游戏

26. 量可以分为(    )。

A. 非连续量

B. 连续量

C. 数量

D. 测量

27. 下列属于连续量的是(    )。

A. 三公斤重

B. 五立方米

C. 十分钟

D. 六厘米长

28. 学前儿童量的比较的学习路径为(    )。

A. 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B. 从绝对到相对

C. 从视觉判断量的可逆性

D. 词语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29. 在非标准测量中,通常会用到的自然物包括(    )。

A. 木棍

B. 绳子

C. 手掌

D. 步长

30. 以下属于学前儿童测量核心经验的是(    )。

A. 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特征是进行测量的重要前提

B. 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

C. 测量时必须是不间断或没有重叠的

D. 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向的关系

23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1答案


题目1.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是(    )

A. 文学

B. 艺术

C. 数学

D. 数

题目2.数字5可以代表5个人,5个苹果,5张桌子等等,这体现了数学的(  )

A. 逻辑性

B. 抽象性

C. 精确性

D. 应用性

题目3.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例如统计知识帮助人们预测。这体

现出数学的特性是(   )

A. 逻辑性

B. 抽象性

C. 精确性

D. 应用性

题目4.学前儿童认识形状时,通过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发现,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得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独有属性特征。这体现出数学的特性是(   )

A. 逻辑性

B. 抽象性

C. 精确性

D. 应用性

题目5.(   )提出,动作是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基石。

A. 皮亚杰

B. 凯米依

C. 柯尔伯格

D. 维果茨基

题目6.马里奥·希森将学习品质划分为“热情”和“行动”两个基本维度,下列属 于“行动”的是(     )

A. 兴趣

B. 快乐

C. 学习动机

D. 专注

题目7.对于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而言,其首要目标是(     )

A. 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造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C. 让学前儿童感知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D. 促进学前儿童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题目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共分为三类,分别为学习品质方面、数学知识方 面和数学能力方面。其中,下列属于数学能力方面的是(       )

A. 数学学习行为

B. 数学学习态度

C. 数概念与运算

D. 解决问题

题目9.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原则“聚焦数学教育多方面内容”的是 (      )

A. 教师一定要明确学前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

B. 既要关注完整的数学内容知识,还要关注数学过程性能力方面的内容

C. 数学教育需要从学前儿童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

D. 教师在为学前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需要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也需要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

题目10.关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安排

B.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主要有开始、基本、结束三部分

C. 数学集体活动的开始部分是主体环节,用时约占整个环节的1/6

D. 数学集体活动的基本部分是主体部分,用时约占整个环节的2/3

题目11.数学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         )

A. 要结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

B. 要结合本班学前儿童长期的兴趣点

C. 不需要分层次投放

D. 不必提供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材料

题目12.(        )是学前儿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A. 操作法

B. 游戏法

C. 讨论法

D. 启发法

题目13.(       )的优点为,能更好发挥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前儿童灵活地运用已有经验。

A. 操作法

B. 游戏法

C. 讨论法

D. 启发法

题目14.游戏法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戏法符合学前儿童好动的天性,抽象逻辑思维特点开展

B. 游戏设计要以数学核心经验为基础,游戏规则可以复杂

C. 操作性数学游戏不适合大班学前儿童

D. 游戏种类的选择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决定

题目15.优质数学玩教具要蕴含数学核心经验等学前儿童发展目标,能帮助学前儿童 积累数学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这体现了 优质数学玩教育的(       )特征。

A. 探究性

B. 教育性

C. 科学性

D. 安全性

题目16.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

A. 对B. 错

题目17.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的过程。(   )

A. 对B. 错

题目18.学前儿童学习基本数学概念时,一方面要注重启蒙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儿童进行训练。(      )

A. 对B. 错

题目19.数学学习品质不会直接影响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效果。 (     )

A. 对B. 错

题目20.学前儿童早期数学内容包括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图形与空间、比较与 测量四大部分。(        )

A. 对B. 错

题目21.有8个小朋友要糖果,应该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在数数时每个小朋友都要数到 并且只数一次,这说的是“基数原则”。 (        )

A. 对B. 错

题目22.数学区角活动具有高结构化、多层次性的特点。(     )

A. 对B. 错

题目23.情节性数学游戏更适合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      )

A. 对B. 错

题目24.运用讨论法时,有计划的讨论,需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给予幼儿充分的讨论 时间,引导其讨论。而随机讨论不需要。(     )

A. 对B. 错

题目25.要想在一日生活中很好的实施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实 施意识,最重要的是能够牢固掌握数学核心经验。(      )

A. 对B. 错

23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2答案


题目1.儿童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多少的年 龄是(     )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题目2.对集合的泛化笼统知觉产生于(       )

A. 3岁前

B. 3岁~4岁

C. 4岁~5岁

D. 5岁~6岁

题目3.学前儿童分类学习路径是从外部明显特征到(       )

A. 细节特征

B. 社会属性(内部特征)

C. 外部特征(自然属性)

D. 明显的内部特征

题目4.学前儿童分类学习路径是从外部特征(自然属性)到(      )

A. 明显的外部特征

B. 社会属性(内部特征)

C. 外部特征(自然属性)

D. 细节外部特征

题目5.小班的学前儿童,觉得能够按照什么来分类?(       )

A. 按照事物明显的外部特征分类,比如按照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来分类

B. 按照事物较社会属性(内部特征)来分类,比如听诊器、输液瓶、白大褂、针头等放入一类

C. 按照外部细节特征分类,比如鞋子的商标、有无鞋带、拉链颜色等

D. 按照概念来分类,比如家具、玩具、文具等

题目6.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分类核心经验的是(       )

A. 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B. 同一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C. 集合可以用来比较和排序,感知其关系

D. 可以根据标记进行匹配

题目7.让学前儿童按照物体的大小或者颜色进行分类,比较适合哪个年龄段儿童?

A. 大班

B. 中班

C. 小班

D. 无所谓

题目8.学前儿童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材料、图案等进行分类,其分类标准为(    )

A. 按物体的功用分类

B. 按包含关系分类

C. 按物体的量的差异分类

D. 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题目9.属于视觉模式的有(       )

A. 酸甜酸甜酸甜

B. 红蓝红蓝红蓝

C. 有规律的鼓点

D. 站坐站坐站坐

题目10.模式的类型有:(      )

A. 重复模式、发展模式  

B. 重复模式、形状模式

C. 重复模式、颜色模式

D. 形状模式、颜色模式

题目11.学前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经历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模式识别→ 模式复制→(         )→模式描述。

A. 模式创造→模式扩展→模式比较和转换

B. 模式比较和转换→模式创造→模式扩展

C. 模式扩展→模式创造→模式比较和转换

D. 模式创造→模式比较和转换→模式扩展

题目12.从模式载体来看,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是(     )

A. 味觉模式

B. 动觉模式

C. 听觉模式

D. 视觉模式

题目13.教师呈现了“红绿,红绿,红绿,……”的参照,学前儿童按此摆了一个一 模一样的规律,这属于模式认知能力的(      )

A. 模式识别

B. 模式复制

C. 模式扩展

D. 模式创造

题目1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一般来说哪个阶段的儿童才会掌握递增或递减的模式?(      )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中、大班

题目15.学前儿童模式认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以后学前儿童的模式认 知能力有了更明显、更快速的发展。

A. 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

题目16.匹配和分类没有什么区别。(     )

A. 对B. 错

题目17.分类活动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实施分类,然后再观察比较。(    )

A. 对B. 错

题目18.把具有某种属性特征的实物的总和称为集合。 (      )

A. 对B. 错

题目19.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起点。

A. 对B. 错

题目20.感知集合对学前儿童形成数概念没有任何作用。

A. 对B. 错

题目21.教师拼出了“圆形方形、圆形方形、圆形方形”的规律,然后让孩子们拼出 一个跟老师一样规律的模式,有些孩子拼成的是“方形圆形、方形圆形、方 形圆形”,这些孩子拼的规律对吗?   (   )

A. 对B. 错

题目22.视觉模式最重要,其他载体的模式(听觉模式、动觉模式等)并不重要。 (     )

A. 对B. 错

题目23.相对于发展性模式,学前儿童往往更容易认知重复性模式。  (      )

A. 对B. 错

题目24.模式具有两个根本特点为重复性和可预测性。 (     )

A. 对B. 错

题目25.一般来说,中小班儿童接触的是重复性模式。

A. 对B. 错

23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3答案


题目1.可以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这一要求针对的是(   )儿童。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一年级

题目2.回答“多少”说出总数,按数取物,这些考查的都是学前儿童的(     )

A. 基数

B. 序数

C. 命名数

D. 参照数

题目3.学前儿童表征物体数量的四种水平由高到低排序的是(    )

A. 图像式反应→符号式反应→图符式反应→随意性反应

B. 符号式反应→图符式反应→随意性反应→图像式反应

C. 图像式反应→随意性反应→符号式反应→图符式反应

D. 随意性反应→图像式反应→图符式反应→符号式反应

题目4.学前儿童进行集合比较的策略有目测、视觉提示、一一对应、数数,其中最难的是(   )

A. 目测

B. 视觉提示

C. 一一对应

D. 数数

题目5.学前儿童的加减运算能力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是(   )

A. 口头数数→实物和口头数数结合→实物演示

B. 实物演示→口头数数→实物和口头数数结合

C. 实物演示→实物和口头数数结合→口头数数

D. 口头数数→实物演示→实物和口头数数结合

题目6.下列关于学前儿童数运算能力发展错误的是(   )

A. 学前儿童对加减概念的理解开始于对物体的持续量(如水、沙等)的增加和减少

B. 学前儿童最初是在实物的水平上进行加减运算

C. 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从解口头应用题开始

D. 学前儿童学习加法要难于减法

题目7.理解(   )的含义是学前儿童进行数数以及数运算的首要基础。

A. 基数

B. 序数

C. 命名数

D. 参照数

题目8.几何图形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       )

A. 分析与比较

B. 抽象与概括

C. 归纳与综合

D. 描述与反映

题目9.在下列四种平面图形中,学前儿童最容易认识且最先认识的是(       )

A. 圆形

B. 三角形

C. 梯形

D. 长方形

题目10.下列属于3-4岁学前儿童认识图形特点的是(       )

A. 正确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按这些图形找出实际生活中与之对应物品

B. 能对相似图形进行比较,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

C. 不受到图形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等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D. 能认识一些立体图形,并正确命名,说出其基本特征

题目11.能够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符合(     )学前儿 童认识图形的特点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7岁

题目12.图形变换是指图形可以改变(     )

A. 大小

B. 角度

C. 面积

D. 位置

题目13.学前儿童辨认几何图形有一个发展历程,该发展历程从易到难为(       )

A. 配对→命名→指认

B. 配对→指认→命名

C. 命名→指认→配对

D. 指认→配对→命名

题目14.(     )阶段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包括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7岁

题目15.可使学前儿童对平面和立体的图形有所认识的游戏是(    )

A. 积木游戏

B. 玩沙游戏

C. 商店游戏

D. 娃娃家游戏

题目16.富森等人将学前儿童数词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获得数词阶段以及数词的完善阶段。

A. 对B. 错

题目17.对学前儿童而言,数数技能之一是数词的一一对应,该一一对应关系仅指数词和指示动作之间在时间上的一一对应。

A. 对B. 错

题目18.学前儿童对加减概念的理解开始于物体的非持续量的增加和减少。

A. 对B. 错

题目19.学前儿童最初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可以从学解简单的数学口头应用题开始,也可以从抽象的数字试题开始。

A. 对B. 错

题目20.对于学前阶段的儿童来说,为了认识数学符号必须反复抄写数字,加强练习与记忆。               

A. 对B. 错

题目21.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图形的路径是先掌握大量的实物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图形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再配合说出的词,以达到认识图形的效果。

A. 对B. 错

题目22.用图形填充图案时,同位匹配与异位匹配难度一样。(   )

A. 对B. 错

题目23.范希乐夫妇研究表明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辨认包含直觉辨认和特征辨认两种水平。(   )

A. 对B. 错

题目24.一般来说,小班的儿童还不能形成图形守恒,即同一个三角形,倒过来有可能不知道这还是那个三角形。  

A. 对B. 错

题目25.没有中间分割线的图形组合任务比有清晰分割线的图形组合任务要难。

A. 对B. 错

23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4答案


题目1.任何客观物体在空间中均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同周围的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关系为(   )

A. 空间方位关系

B. 空间关系

C. 位置关系

D. 相互关系

题目2.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

A. 自己的动作

B. 其他物体

C. 自己的身体

D. 其他人

题目3.如果甲在乙的右边,则乙在甲的左边,这体现出空间方位具有(    )

A. 相对性

B. 可变性

C. 连续性

D. 以上都不对

题目4.“地球仪既可以说在桌子上,也可以说在书的旁边”,这体现了空间方位的(   )

A. 相对性

B. 可变性

C. 连续性

D. 以上都不对

题目5.学前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为(    )

A. 前后、左右、上下

B. 上下、左右、前后

C. 前后、上下、左右

D. 上下、前后、左右

题目6.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和(   )

A. 连续的

B. 断续的

C. 散发的

D. 不变的

题目7.学前儿童空间方位发展的特点是(    )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 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 空间基本方位辨别的难易顺序为先上下、再左右、最后前后

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题目8.让学前儿童学习向左或向右运动,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学前班

题目9.属于非连续量的是(     )

A. 体积

B. 面积

C. 长度

D. 班级人数

题目10.用工具(    )来测量时属于非标准测量。

A. 天平

B. 量杯

C. 直尺

D. 小棍

题目11.年幼儿童在描述物体的属性特征时,往往用词较为模糊,会统统用(    )描述物体。

A. 粗细

B. 高矮

C. 轻重

D. 大小

题目12.以下表述中,属于小班儿童量的概念教育要求的是(   )

A. 会用观察的直接比较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

B. 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

C. 能在比较的基础上给7个物体按照量的差异特征排序

D. 学习量的守恒

题目13.下列关于学前儿童测量的核心经验正确的是(   )

A. 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正向关系

B. 测量过程时计量单位可间断或重叠

C. 计量单位大小可不相等

D. 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特征是进行测量的重要前提

题目14.能判断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这一教育要求的提出针对的是(   )

A. 小班儿童

B. 中班儿童

C. 大班儿童

D. 学龄后儿童

题目15.下列属于标准测量的是(    )

A. 用手点物体的数目

B. 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C. 用筷子量桌子的长度

D. 用体重计称量体重

题目16.让儿童区分并说出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这一教育要求针对的是小班儿童。

A. 对B. 错

题目17.积木对学习空间概念非常重要,学前儿童刚开始搭建积木时先只会垒高,然后再平铺。

A. 对B. 错

题目18.特定视角的观察影响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和二维表征,应引导学前儿童从不同的空间视角观察人、位置和物体。  

A. 对B. 错

题目19.学前儿童后期开始对自己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心理表征,也能对其中的空间关系建立模型,尝试用符号这样的抽象方式再现物体的相对位置。

A. 对B. 错

题目20.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根本不可能画出空间方位图来。

A. 对B. 错

题目21.使用大小相等的计量单位是准确测量的前提和基础。

A. 对B. 错

题目22.量可以分为连续量和非连续量。

A. 对B. 错

题目23.早期学前儿童没有萌发测量的意识,更多通过生活中的活动或者游戏来比较物体的量。

A. 对B. 错

题目24.幼儿测量的学习路径是: 游戏与比较——使用任意单位进行测量——认识到标准工具的必要性。

A. 对B. 错

题目25.到学前阶段末期,要求学前儿童必须要掌握标准测量(利用尺子、量杯等)。

A. 对B. 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下一篇: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网上在线形考任务作业非免费参考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