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二 (第四单元-第五单元)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幼儿园的( )是指幼儿在一个相对正式的语境中,采用独白语言,将某个事件、事物或看法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活动。
A.讲述活动
B.谈话活动
C.辩论活动
D.听说游戏活动
2.(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谈,是人们运用语言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幼儿交流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A.讲述活动
B.谈话活动
C.辩论活动
D.听说游戏活动
3.( )是指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讲述出来,要求将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顺序等交代清楚。
A.叙事性讲述
B.说明性讲述
C.实物讲述
D.看图讲述
4.( )的内容主要是静态的事物,包括实物、场景、特征、状态、态度、观点等。
A.叙事性讲述
B.说明性讲述
C.实物讲述
D.看图讲述
5.( )是指使用具体的物体帮助幼儿讲述,包含真实的物品、玩具、教具和外在自然景物等,具有真实可感的特点。
A.叙事性讲述
B.说明性讲述
C.实物讲述
D.看图讲述
6.( )要求儿童不仅能观察到图片上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要特征,而且能观察到细节部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A.描述性看图讲述
B.创造性看图讲述
C.实物讲述
D.看图讲述
7.( )要求儿童不仅要讲出图片的主要和次要内容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而且要根据图片上提供的线索,编成简短的有情节的故事
A.描述性看图讲述
B.创造性看图讲述
C.实物讲述
D.看图讲述
8.( )主要通过给儿童提供一套无序号的图片,让儿童根据画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按照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情节可能发生的顺序,将无序的图片排出一定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情节,并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
A.描述性看图讲述
B.创造性看图讲述
C.排图讲述
D.看图讲述国开答案请进: 或请联系 :
9.在( )中,教师不直接提供讲述的凭借物,而是向儿童提供各种构图材料,如积塑玩具、贴绒图片、立体图片等,让儿童根据一定的主题自由构思,将这些有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天气状况的图片摆放在背景图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A.描述性看图讲述
B.创造性看图讲述
C.排图讲述
D.拼图讲述
10.()是将绘画、泥工、折纸等手工活动与讲述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要求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独立绘图,独立构思,并讲述出来。
A.描述性看图讲述
B.创造性看图讲述
C.绘图讲述
D.排图讲述
11.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 ( )幼儿讲述时的语言要求是“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语言比较生动”。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2.以下选项中( )不属于优秀幼儿故事的语言特征。
A.没有典型的重复性语句
B.有一致的段落结构
C.有幼儿生活化的词汇
D.符合倾听的习惯
13.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当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的时候,教师通过出示头饰、手偶或图片的方法来引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关键物体,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这种方法是( )。
A.经验导入法
B.直观教具法
C.提问法
D.猜谜法
14.教师采用呈现图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和分享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导入故事中的情节,这种方法属于( )。
A.经验导入法
B.直观教具法
C.提问法
D.猜谜法
15.教师以故事中的一些内容要素为问题,通过提问询问幼儿的生活经验、故事学习经验,然后引出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欲望。这种方法是( )。
A.经验导入法
B.直观教具法
C.提问法
D.猜谜法
16.教师利用谜语故事,通过解释谜底的方法引出故事的主角或主要事物。这种方法是( )。
A.经验导入法
B.直观教具法
C.提问法
D.猜谜法
17.在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出示儿歌中的主角,吸引幼儿有兴趣听主角的所见所闻,这是( )策略。
A.提问
B.主角导入
C.猜谜
D.游戏
18.( )幼儿接触的散文(诗)在篇幅上更长,往往是多个句子形成一个片段;在结构上更加松散;在语言上有更多的比喻、借代等表现形式;在内容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想象和评判性思考的内容。
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19.( )是指在头脑中再现散文(诗)中的形象、动作、状态、情景等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0.( )是在头脑中形成基于散文(诗)主题、结构的新的形象、动作、状态和情节等。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1.幼儿要学会谈话,获得“倾听习惯和能力”“交流和谈话的规则”以及“谈话策略”三方面的核心经验,发展口头语言能力。
22.独白语言是指讲述者在没有他人引导或帮助的情况下将某个事件、事物或看法讲述清楚时使用的语言。
23.大班幼儿受到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主要进行实物讲述或简单图片讲述。
24.实物讲述活动要与科学教育活动区分开,实物讲述更侧重于描述、倾听实物的有关特征、用途等语言方面的目标,而不是认识实物。
25.对于排图讲述的方式,教师不直接提供讲述的凭借物,而是向幼儿提供各种构图材料,如积塑玩具、贴绒图片、磁铁图片七巧板、立体图片,有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天气状况及不同的地点等,利用一张大的背景图,让幼儿根据一定的主题自由构思。
26.学前儿童讲述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经验包括四方面:讲述内容、讲述结构、讲述语言、讲述情境。
27.以人物描述为对象的叙述性讲述内容,则应包括人物的年龄、身高、职业、爱好、衣着服饰、外貌特征,尤其是面部特征等。
28.幼儿要学会谈话,获得“倾听习惯和能力”“交流和谈话的规则”以及“谈话策略”三方面的核心经验,发展口头语言能力。
29.一次谈话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是选择好的中心话题,一个好的话题应当让幼儿有话可说,能引发幼儿说的兴趣和愿望。
30.谈话活动中鼓励幼儿经验与表达的多样化,但如果幼儿的经验是粗浅的或者这种经验的表达是非规范的,那么这种经验及其表达被认为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
31.根据谈话本身的语言要素、幼儿谈话活动具有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幼儿谈话的核心经验主要包括:倾听习惯和能力,交流和表达的规则,谈话策略。
32.幼儿故事是以叙述事件为主,适合幼儿听和读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童话、生活故事、寓言、传说等。
33.在幼儿园教育中选择幼儿故事,不仅要根据优秀幼儿故事的文学特征和语言特征进行选择,而且要根据教师的需要和兴趣选择。
34.对于一些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更多地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时候,要使其符合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特性,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35.教师在故事教学活动中应坚持“教育主义”,比如在故事学习的结束部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等方式给幼儿灌输一些道理,希望幼儿获得故事所传递的道德意义、人生哲理、生活品格。
36.在故事学习中,挂图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为幼儿的讨论或仿编提供“支架”,因此教师朗读第一遍故事的时候就应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37.幼儿园教师应具备改编儿歌的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内容、减少内容、修改内容三种方式对不符合要求的儿歌进行改编。
38.幼儿在儿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六方面的核心经验:词汇、结构、情节、结构、运用与表现、韵律和节奏。
39.一首优秀的幼儿散文(诗)应该给儿童提供六方面的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词汇、结构、情节、运用与表现、想象、意境。
40.幼儿散文(诗)通过排比、重复的方式帮助幼儿构建想象的空间,但幼儿不识字,所以听觉感受就是幼儿形成散文(诗)想象空间、意境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奥鹏国开作业答案请进 或添加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奥鹏_国开(广东开放大学)24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形考作业4【标准答案】下一篇:奥鹏_国开(广东开放大学)24春《学前儿童心理学基础》形考作业2【标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