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霜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 1323|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7-27 14: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豆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的丰欠直接影响农民经济收入。近几年我县大豆霜霉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严重,呈上升趋势,发病严重地块可减产三成,已成为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
  
  一、田问发病症状
  
  综合三年对我县大豆各生长阶段田间观察,发现大豆霜霉病可危害大豆幼苗、叶片、豆荚及籽粒。最明显症状是叶背而产生霉状物。
  1、幼苗发病
  播种带病的种子,能直接引起幼苗发病。病苗子叶不显症状。感病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雅论单叶还是复叶,均从叶柄基部巾肋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扩大后时‘片全部变黄,病叶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气候潮湿,病斑扩展迅速,霉层厚,病叶由外缘向内干枯,叶片脱落,重病苗生长停滞,植株矮化,可早期死亡。气候干旱或轻病苗,病势扩展缓慢,幼苗顶部叶片症状不明显,病叶色淡、质地薄、叶背霉层也不显著;天气过于干旱,只显黄绿色斑块,不见霉层。
  2、叶片发病
  全株的叶片均可发病。花期前后雨多或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菌的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叶片被再侵染的,出现褪绿小斑点,后变为褐色小点,背面也生霉层。成株期叶片表面生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包,叶被生灰白色至淡紫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大的斑块,使病叶干枯、脱落。
  3、豆荚染病
  豆荚感病时,外部症状不明显,但荚内常有黄色霉层。
  4、豆粒受害表面变白雅光泽,并附有一层灰白色粉末状物(病菌的菌丝体和卯孢子)。
  
  二、大豆霜霉病发病原因
  
  一足大豆栽培上抗性品种偏少;二是整地不合理,重迎茬严重;三是因上一年发病较重,种子带菌率高,播种时又没有进行种子处理;四是有适合霜霉病发生的气候条件。
  
  三、病原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大豆霜霉病是由东北霜霉菌fPeronospora manschuricaSydow)侵染引起的,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分别从病叶、受害植株的豆荚荚内、受害植株豆粒的表面刮取霉状物进行镜检、镜下可见雅色透明或淡灰紫色的孢子囊,这些孢子囊单胞,椭网形,大小约为14~2 x14~20(um)。进一步观察可见孢囊梗单生或数根丛生,呈二叉状分枝,囊内有一个近球形卯孢子。此病原菌还危害野生大豆。我国鉴定出3个生理小种。
  1、病原菌来源及侵染过程
  从田问取来为做试验保留的上一年发病植株的残留秸
  秆、从仓库取来为做试验保留的从上一年发病植株采收的受害豆粒,经培养、镜检发现病菌在病残体、带病豆粒中可萌发,证明病原菌可在病株残留物和种子上越冬。从菌源数量上看种子带菌是病原菌主要来源之一,种子上附着的卯孢子随种子萌发侵入寄主体内,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残体上的卯孢子经过烧荒、翻松等农业耕作措施大大减少了与寄主的接触机会,因此侵染机会相应减少。其次大豆霜霉病最先发病的病叶产生出大量孢子囊,这些孢子囊随风、雨传播再侵入寄主,成为再次侵染的菌源。对大豆霜霉病病源及侵染过程的较细致的分析,为适时、有效防治大豆霜霉病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2、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
  一般象大豆霜霉病这样的季节性病害是否大面积发生与气候因素影响关系很大。我们于室内培养带病种子测试温度对病原菌的影响,以lO℃为初始温度每隔5℃为一个档进行,经过3次重复试验得出:15~20%为卯孢子增殖的最适温度,菌丝最适侵染温度为20~25℃,lO℃以下或30℃以上新的孢子囊不能形成。在大豆霜霉病较普遍发生时期,湿度在诱发该病进一步发生和蔓延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我区1月至8月多雨高湿,平均温度在20~24℃上下波动,且昼夜温差大,叶面有结露现象,这就有利于病原菌大量形成。
  3、其他因素的影响
  大豆霜霉病的发生流行还与菌源、品种抗性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有关。带菌率高的种子长出的苗为成株期发病提供大量菌源,引起严重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也有较大差异,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大豆田连作,田间越冬菌源量大,霜霉病就重。
  
  四、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大豆霜霉病菌寄生性很强,存在生理分化现象,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佳途径。抗病力较强的品种有绥农4号、绥农 号、合丰25号、东农3 号、黑农21号等。
  2、精选种子
  播种前严格选种,清除病粒,有利于降低苗期发病率,减少成株期菌源量。
  3、实行合理轮作
  该菌卵孢子可在病茎、叶上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提倡三年以上轮作,减少初侵染源。
  4、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磷、钾肥以及排除豆田积水等,可以减轻发病。铲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染源。
  5、药剂防治
  在拌种(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基础上大豆应用1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和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大豆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88. 4%-89.41%, 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和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85.11%-81.29%,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83.13%-84.02%。
  
  (作者单位:151 00黑龙江省青冈县柞岗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型)个例报告
下一篇:化湿解毒方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电解质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27 14: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7 14: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