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容易掌握。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认识结构,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记忆、表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只有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加强培养,才能逐步形成,逐步提高。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构建概念能力放在首位地位。
一、重视从感知到建立概念之间的表象过渡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的形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起该事物的表象。它既有直观性,又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性,是儿童从直观对象到抽象概念之间的一个桥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生从直观感知到抽象过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让学生充分地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加强学生在感知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同时,要在学生获得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感知对象的认识进行及时归纳,方便于形成对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概括认识。
二、加强概念建立阶段的数学交流
儿童在学习时,其内部的思维常常需要一定的外部语言给予某些支撑,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个特点,在数学概念的建立阶段,不断训练学生将自己认识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不仅方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的本质属性,帮助深刻地理解概念内涵,而且有利于对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
1.表述自己的发现。在概念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将自己的观察、操作或比较后所获得的发现、体验等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对表述和交流所用的语言的逐步准确和精炼,帮助他们获得对概念的认识和掌握。
2.解释自己的观点。数学交流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将自己的观点或结论,用清晰、简练和准确的语言给予解释和说明。这个解释和说明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对数学概念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对数学概念的运用的过程。
3. 倾听、质疑和反驳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不仅要注重训练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或证明自己的观点,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倾听接纳他人想法的同时,能经常性地对他人提出的观点、想法提出质疑和反驳。
三、促进学生构建概念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在小学生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影响学生概念构建的思维能力主要有数学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1.发展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对于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讲,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在概念教学中抓住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契机,有意识引导学生去感知。这首先教师要提供形象丰富的数学感知材料,给学生创造通过形象感知产生知觉的形式化的倾向机会。其次,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点拨,唤起学生知觉形式化倾向的意识。再次,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地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不断地的与教师和同伴交流,来激发思考、体会和感悟,从而逐渐形成知觉形式化的心理倾向。
2.发展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是指通过数学活动形成的从各个局部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并找出若干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认识能力。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课件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所要研究观察对象,再引导学生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进行分别研究其特征,然后再把相应部分(或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确定他们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经历这一思维过程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新概念的建立,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3.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抽象能力表现为善于归纳,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看作一类,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揭示表面的差异性,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共同特征能力;概括能力表现为把从特殊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推演到同类事物中,并形成一般概念的能力。在构建长方行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形成了长方形的表象,然后从不同的侧面认识他们的特征“四个角,四条边,两条对角线,”以及得出“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线相等”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抽象。把这些属性联合起来并用词语“长方形”表示,再从这些属性中筛选出能够限定长方形内涵与外延的本质特征,用以给出长方形概念的描述“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这就是概括。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实施启发式教学,上好职高德育课下一篇:语文课要理性选择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