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立了“综合与实践”的领域。这一领域的应用教学并不十分常见,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引起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强调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及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认为实践活动课在具体教学中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一、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都知道,“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这个“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购物策略》一课,就是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需要同学们思考根据不同的需要怎样购物更合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掌握了购物策略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
二、有效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当他们遇到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需要组内人员共同思考解决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全班的交流中,学生会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如:《估计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一课,小组内同学需要集体商量估计的方法及运用的工具,并把用工具装的黄豆或用手抓的黄豆分给组内每个人,数好后统计数量,体现了合作的作用和快乐。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时间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机会,搭设桥梁,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却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最需要的能力。在《美丽的图形》一课中,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孩子们利用图形的特点有的拼成连环画,有的拼成想象中的图形并作出相应说明,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常规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用一个模式教学,创设情境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长期下去,学生容易审美疲劳,而数学实践活动课,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不同的数学课的有趣和有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二年级的《测量》一课是在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后,增设的一节活动课,让学生会选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量不同的物体,大胆地使用了生活中常见但学生不常用的卷尺这种测量工具。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外活动,或是一节热闹雅数学味的类似班会的课,它应具有基础性、拓展性、体验性、实践性。旨在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学习身边的数学,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与学生一同感受数学实践活动课教与学的乐趣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职专英语网络教学创新下一篇:《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的课程特点与教学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