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化学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教育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来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构主义;化学新课程;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提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因此,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便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显然,在走进化学新课程的时候,“科学探究”将和我们结伴而行。
二、理论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理论在具体观点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在有关知识、学生、学习和教学等问题上基本上是“一致”的。知识观:课本知识只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假设,并非解释现实的“模板”。学生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的掌握,而是要不断进行深化,即学习要走向“思维中的具体”。学生观:教学不能雅视学生的先前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同时,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他们可以在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对问题形成更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学习观:学习的过程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在建构主义学习的框架内,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作为认知工具来支持、指引和扩充学生思维过程或心智模式,促进知识内化与问题解决。教学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由此可见,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2.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建构学习理论。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而提出的种种的不同途径的解释。具体到学习中,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来领悟科学、获取知识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方法而进行的各类活动。学生的探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但需要有目的的观测以及实验,还要对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获取一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逐渐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探究的能力。
探究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科学探究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该研究的主要课题。那么,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如何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我们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1.学生科学探究的内驱力。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的特征。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要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强烈而又持久的科学探究的欲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虽然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奥秘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当前认知状态与探究目标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障碍,而跨越这种障碍,需要学生有乐于探究的兴趣、敢于探究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需要有刨根问底、不怕困难的精神。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建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探究活动,尤其是猜想、假设、解释以及结论的环节,都需要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底蕴的配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尚处于发展进步阶段,这和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具有演绎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冲突。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未知的情景中进一步探索,并且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新关系、新途径以及新的知识理论体系。如果学生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3.科学探究活动,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科学素养。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及咨询者,只有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鼓励和培养学生究根问底的好奇心,以及对事物常常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品质。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能够做到:对科学探究津津乐道,同时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学习化学的强有力的作用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要认清科学探究的本质。同时,教师在科学探究的指导中,要能有效组织和指导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了解学生以前产生的问题、原有的前概念、认知潜能、发育状况、身体素质、情感发展和行为动机;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一道制定科学探究的活动计划,以使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尊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不同观点,表示的不同态度和持有的不同价值观念;用发展、激励的方式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在我们对教育改革进行反思和规划时,建构主义学习确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四、结语
建构主义的观点不仅仅对化学学科有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整个教学改革也很有启发,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的批评也是“一针见血”的。但是,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加适合于学习的高级阶段,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基础教育有待普及,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学习这一理论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理性地借鉴和吸收,不能照搬照抄。
参考文献:
[1]辛自强.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职高语文“三大”教学策略的探讨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