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模式运用

[复制链接]
查看: 611|回复: 4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20
发表于 2020-7-28 13: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效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运用赏识教育,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模式;赏识教育
  
   一、高校学生管理面临挑战
  1.市场经济行为给学生管理体制带来新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市场运作行为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影响力加深,利益引导已成为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重要内容。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已成为校园生活的基本形态。
  2.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任务是要培养大批能勇敢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既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新内容。面对现代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由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少学生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陷入精神困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3.多元文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国际交往的普及与深化,带来了民族间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汇。高等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既可借鉴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亦要从历史、政治体制、价值观等方面多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巨大差异,从而使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挑战。
  4.网络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问题。互联网已将目前的高等学校与国际社会交织成一个共同的认知平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深刻影响。网络一方面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渠道、思想领域和交流途径,同时对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新机遇。
  5.实施学分制使学生教育管理形式面临新变革。高等学校普遍实施学分制,在此背景下,学生管理面对的不仅是由学年制、班级制约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制、专业、班级概念开始逐步趋于淡化,以课程为基本形式的、动态的教育对象,使学生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固定群体,还要适应因教学组织方式不同而导致的教育对象群的流动变化。
   .校园社会化程度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由学校后勤全包的封闭式的自我封闭方式,利润主导的社会资源进入高校,学生则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自主选择消费行为。同时,伴随着国家对在校生困难群体的资助体系的完善、资助力度的加大,资助方式的多样化,高等学校有责任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使有偿付出行为常规化、规范化,这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内容。
  二、尊重生存规律的教育理念
  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趋向科学化与合理化。其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要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即由以制度为中心,单纯凭借制度约束进行管理的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在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学生心理规律和内在需求及行为规律,创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氛围,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约束管理的一种人性化管理转变。同时,要由单纯教育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即以学生为工作主体,以为广大学生服务为主要形式,在学生工作中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条件,以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管理特点和要求的管理模式。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求高校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的根本任务,按照“教育为核心、管理为基础、服务为宗旨、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自主管理,其中核心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权。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赏识教育”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渗透赏识教育,既符合学校教育规律,又可收到较好效果。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言,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尊重他人精神生命和生存方式的基本体现。赏识教育所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操作方法,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由于赏识教育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评价行为,针对现阶段学生特定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特征,在学生管理中正确运用赏识教育,充分认可教育对象的自我努力程度,能够为建立和增强学生的生存自信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赏识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1.自我赏识是赏识教育的起点。我们这里说的自我赏识,不是学生的自我行为,而是教育者在学生已具备自我认知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在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能够发现其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并予以肯定,从而使学生心理上相信自己。另外,自我赏识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现代大学生具备较广泛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但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问题易流于表象,禁不起挫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因势利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肯定学生的优点,克服心理与性格上的弱点,从而树立应对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的自信心。这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尤为有价值。
  2.及时赏识是赏识教育的主要方法。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美得事物若仅停留于发现,那也只是一种自在状态,更重要的是教育者有所发现后要引导学生自知。由自知达到的成功心理预期既是学生的心理需求,亦是激发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赏识及时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予以及时肯定,认同其努力并加以鼓励,使他们心理上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坚定其个人意志力。
  3.真实赏识是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真实赏识涉及的是学生自我行为的评价尺度问题,评价尺度过宽或过严,都会对学生的自我行为判断形成不利影响,并易导致行为判断出现偏差。其评价原则依据有二,一是学生的个体特性,二是真实基础上的适度。所谓符合学生的个体特性的适度评价,主要是指评价要到位。同时,到位的鼓励又不等于越位鼓励,核心在于使鼓励起到有效激励作用,除真实合理而外,均可视为不适当鼓励。
  4.跟踪赏识是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跟踪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针对每个学生个格特点与专业爱好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现,掌握大学生进步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有的放矢地加以辅导,帮助他们认识真实的社会环境,了解诸如职业规划、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生理、心理和感情因素等方面问题,建立战胜自我的信心。
  5.他人赏识是赏识教育的必备条件。他人赏识包括教育环境的自我认知和客体评价内涵。由于整体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非教育者集体共同努力而不能奏效。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应注重体现两个集体的力量,一是引导学生参与学生活动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二是构建教育环境的整体教育氛围。集体的评价力量优于自身的评价效果,大于个体的评价力量。通过他人赏识,目的在于促进主体和客体客观评价机制的形成,达到增强评价功能的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新世纪所作的教育主题调查,认为21世纪的的教育要学会合作共事。在个体价值体现日益趋于隐性的当下,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在团体里的和谐共处并形成自我客观评价,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专业管理与个性管理相结合的重要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中国国情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下一篇:浅谈作文教学指导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8 13: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92

帖子

55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39
发表于 2022-3-12 2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11

帖子

51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16
发表于 2022-3-13 11: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帮我处理一下电大作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79

帖子

521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19
发表于 2022-3-14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