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小学低年级阶段既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重要时期,又是儿童品德发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想使品德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施活动化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孩子生活的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运用、理解、判断,引发思考,升华情感,将更有助于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关健词:品德与生活 活动化 体验参与 生活情境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为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采用活动化教学策略,努力创设学生生活的情景,设计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 ,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收获颇多。接下来就如何实施活动化教学谈一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活动化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活动化教学因其直观性、趣味性强因而易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故事、动手实践等,容易让学生因动心而乐于投入活动之中,并在积极参与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润物细雅声的教育。
比如:我根据儿童爱听故事、讲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并对故事情节进行续编。如在《大雁告诉我》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边听边看多媒体制作的《大雁的故事》,提问:你知道大雁迁徙的途中头雁为什么会经常变换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及创设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及探究的欲望。接下我又创设了故事续编的环节,“一只小雁掉队了,它孤零零地在空中飞着。”小雁后来怎样了呢?请你把故事补充完整,给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积极性,使学生兴致勃勃。
操作活动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体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生活的一种主要形式。如:教学《美丽的树叶》一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了解树叶的基础上开展用树叶贴画、做书签等活动将更有益于学生认识树叶,并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自已动手美化生活的情感;在教学《废物不废》一课时,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喜欢的东西,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同时,学生还在实践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创造,会更加热爱生活。
总之,多样的活动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更有易于孩子在活动中接受品德教育,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辨析明理,是活动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关键处巧妙安排一些小组讨论、辨析、情景模拟等活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之间能更好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进行道德判断。
例如:在教学《突发情况怎么办》一课时,我设计了“突然迷眼睛怎么办?不小心胳膊出血怎么办?升旗仪式时同学突然晕倒怎么办?”的情境,引发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遇到突发事件的多种解决办法,如:小的伤害可以自己解决,还可以找大人帮助,平时自己随身携带一些创可贴、卫生纸等用品,了解一些自救小常识等。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而且不仅可以自救还可以救助他人。
通过这样精心地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引发思考,形成道德认识,将有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三、与生活相结合,立足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是活动化教学的关键。
《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决定该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活动化的设计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实际,把教学的目光投射到儿童的生活范畴内,而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脱离了儿童的生活,这样的教学将成为雅水之源,且形式化的教学不能解决品德教育的实际。只有将教学的目光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调节教学内容,进而设计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学生才能有真话可说,有真情表露,教学活动才能更吸引学生。
例如:在《待客有礼》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创计了 “客人来了怎么办”的生活场景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已有的生活基础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再现生活的真实场景,并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指导学生掌握待客的礼仪。
四、加强教学调控,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是活动化教学的保障。
活动化教学使《品德与生活》的课堂空间更为广阔、更为开放,学生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表现积极、思维活跃、创造力增强。但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辨析、创作、表演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投入,往往可能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如过于放纵学生,容易有放雅收;或者学生过于关注自我表现但不能转换角色做好观众;或由于学生年龄小而过于关注在玩中学而忽略学习效果等,如果是这样的课堂效果,学生将收获甚少。因此,教师在施行活动化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备学生,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而设计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调控和驾驭课堂,以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既能有的放矢的参与有所收获,还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最本质的问题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做好备课功,教师既要能正确、机智的处理动态生成与静态预设之间的关系,还要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和有效的引导,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情趣,避免失去控制。活而不乱是我今后品德课教学努力的方向。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但我们今天的教学大都是缺少个性的大一统教育,不能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使《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我和同伴们在努力地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设计多种活动情境,让孩子快乐地浸润其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认识世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品德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技工学校后进学生转化教育工作下一篇:语文训练思维思维服务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