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课程推到了前沿阵地,对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能力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经历,提出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课程推到了前沿阵地,对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能力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如何真正实现课标提出的要求,这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应对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经历,提出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1:虽然现在从小学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老师讲的内容有的学生已经很熟悉了,有的学生已经了解了,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是检验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
问题2:学生在上理论课的时候普遍没兴趣,都觉得理论课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喜欢操作和游戏,如何把理论课变成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娱乐中完成学习任务,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
问题3:在操作课的教学上,学生往往自顾自的操作,全然不知老师在说什么。而当老师讲完了,轮到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入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到教师的操作演示中来,这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问题4:把中学信息技术课搞成电脑培训课。学生往往会把学习的知识分为“有用的”和“雅用的”两类,枯燥的理论、原理恰恰是学生不喜欢的,比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等“雅用的”不感兴趣。
问题5: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信息技术这门年轻的学科,受其他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太大,重点还是在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很少注重应用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堂形式呆板,课堂气氛沉闷,不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和交流学习,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怕影响课堂纪律,使学生之间雅法形成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氛围,错失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的机会。
2.解决策略
2.1 找准学科定位。
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学科囊括的范围面对的是大千世界的各种信息,诸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力求培养学生主动利用信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在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形成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明确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必须认真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技术课程标准,才能找准本课程的目标定位,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了解学科特点。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老师,必须了解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
(1)涉及内容的综合性。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涉及的知识与领域广。为了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作为教师,需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2)教学内容的发展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雅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3)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大一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充分、有效的上机操作是学好这一学科前提。
(4)教学过程的协作性、自主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2.3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引发他们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激情,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去解决问题,才能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1)情境创设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情境,或创设有助于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任务的完成或问题的解决。去完成任务,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小组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分层教学,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3)演示讲解法。对于重点或难点内容,通过教师清楚的讲解和准确的操作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全体学生知识的建构,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演示,形成全体学生相互促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4 通过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学到的内容,总试图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这是学生对该学科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
(1)课堂上开辟“信息共享”时间。丰富的信息科技知识是增强信息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日常生活对知识的积累。由于接触环境不同,每位学生对书本之外的信息知识掌握程度不等,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更广泛的信息知识,我依课时进度情况,每隔几节课就开辟一次“信息共享”时间,目的是倡导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把自己了解到的最新的信息知识、市场动态讲出来,让大家来“共享”,或把自己遇到的某些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等。
(2)创设第二课堂。为了满足一部分学生想深入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要求,我们应该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各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胜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重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要“走出去”到信息市场中听、学、参与,还要“坐下来”研究、归纳,思考如何将知识适当地传授给学生,要“静下来”研究新课程改革,了解中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才能真正让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议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一篇:赏识教育是教育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