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奠定学生修身学习音乐的心理及感性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学生
“以人为本”发展教育是新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基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上观点看似独立的,却存在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门学科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强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过多的偏重以音乐技能技巧为核心,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接下来笔者就来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1 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代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校园里“小音乐家”到处都是,这些孩子们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类的艺术比赛,教学中教师也特别偏爱他们,鼓励赞扬都留给他们,使大多数学生受到冷落。音乐教育成了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每一名学生,教学中要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选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应根据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考虑,衡量教学效果应以全体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程度为标准。多鼓励和赞扬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在音乐课外活动中,要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适应众多学生不同音乐能力、不同兴趣的需要。例如:开展班级歌咏活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举行音乐欣赏讲座等等。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快乐,成为音乐的主人。
2 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
音乐是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艺术,如果我们在孩子没有愿望的情况下强制他们去学习音乐,那将会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憎恶那些督促他们学习音乐的人。许多学生在一入学时,对于音乐课特别有热情,但是由于教学形式的陈旧老化,使他们渐渐的不喜欢音乐课,在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前,就拒绝和放弃了学习音乐。这种现象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为了学会一首歌曲,必须先唱那令人头疼的小科蚪,还得搞清这个音符唱几拍,那个音符有多长……;明明非常好听的乐曲,非让我们摘清有几个乐段,还必须按照老师的思路想象每段都描写了什么……;最可怕的是器乐课,学生不得不在老师的威逼下,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枯燥的技术性练习,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乐器。教学过程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失去了自由,这种被动接受式、添鸭式的教学形式令许多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性学习。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放下权威,与学生变成朋友,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在他们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21世纪的教学应是一种双向活动的过程,一方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和受到启发。
3 音乐教育要树立“音乐生活”观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为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雅时不有、雅时不在”。音乐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雅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让音乐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发展为主”的飞跃。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去设计自己的音乐天地。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身上。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以牺牲儿童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精神乃至人的个性、人格的尊严为代价去实现某个确定的目标。
总之,有一句话很中肯“普通的艺术教育像鸽子一样能够自由飞翔就行了。不要去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以用专业意识的标准去要求规范学生。”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在性质上最本质的含义是: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心理及情感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论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师生道德教育的启示下一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情感与自信心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