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知识结构图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知识结构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意义,指出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知识结构图 数学 策略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新课程下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SGH0902129)。
知识结构图的基本原理
1.知识结构图的概念
知识结构图又可称为知识构图或知识导图。知识结构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知识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2.知识结构图的制作
知识结构图的制作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确定关键概念。从选定的知识领域中,挑选出关键概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概念,并把这些概念一一列出,如关于“数列”的关键概念有通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概念的排序。关键概念一经确定,便可以将其排列成序。即把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置于顶层,依次向下,概括性较小的概念位于较低的层次,最具体的概念位于最底层,从而形成概念的层次结构。(3)进行各级连接。把每一对相关的概念用连线连接,通过某一相关概念连接起来, 知识图就初步制作完成了。可在知识结构图上形成不同层级知识之间的超连接,从而使知识之间形成网络结构。(4)反思与完善。要随时调整与充实知识结构图,以不断完善和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知识结构图成为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有力工具。
知识结构图是一种促进教学的有效策略
1.知识结构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方式
数学知识结构图能以简明扼要的形式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的主要概念和原理表示出来,其层级结构提供了教材的多种呈现顺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建立宏观的整体数学知识结构图,把要在整个课程中呈现的主要概念放进去。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和命题框架,就只好死记硬背大量的数学原理与数学公式。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内容来设计数学知识结构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概念的“移植”,使学生成功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学习中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图,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
2.知识结构图是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工具
数学知识结构图的层级结构不仅可以反映学生搜索已有概念、把握知识特点、联系和产生出新知的能力;而且教师从列举的具体事例中可获知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和深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评价。通过学生所画的数学知识结构图,教师可及时了解和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而且数学知识结构图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工具,学生自己在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图时遇到了困难,他会自觉地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通过与同学或老师所画的知识结构图相比较,来发现自己的知识差缺,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去弄清含糊不清的问题。数学知识结构图的充分使用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3.知识结构图是学生正确的认识数学概念的有效途径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雅形中养成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为了克服这种先入为主、凭直觉印象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对建立科学概念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发认知冲突的策略,即揭示新知识新现象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的矛盾,从而动摇其对前概念的确认,进而通过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反复对比,揭示前概念的局限性、表面性,逐步形成科学概念。为此,就必须诊断与揭示学生的前概念。知识结构图技术就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4.知识结构图是学生促进知识的整合的有效方法
画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1)对某一概念的新例作出概括,并能辨别出该概念的反例;(2)通过意义连接,能找到某的概念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及组合关系的概念;(3)找出某概念与其他概念间的各种对应关系;(4)解决与某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创制知识结构图,就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5.知识结构图是学生改变认知方式的有效手段
认知方式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稳定的知觉组织形式和概念归类模式。它是人对所输入的各种一种处理策略。由于画知识结构图来自课文、授课笔记等其他信息源,因此,在画知识结构图的练习中,个体的认知方式和随后发生的有益学习行为的影响可被推断出来。
.知识结构图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合作精神的有力武器
绘制数学知识结构图有助于学生:整理资料→整合知识→形成某数学主题的已有知识图→在已有知识结构中嵌入新概念→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固定学习内容→修正与完善;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各自对数学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数学知识结构图,来进行合作协商,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与拓展。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90―215.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32.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数学系 陕西安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