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改革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教学行为,转变教育观念,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创新观念落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面对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许多语文教师却表现出冷漠之态,仿佛这些变化、要求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关联甚少,认为只要认认真真地“教”,一丝不苟地“批改”,不厌其烦地“说”,就能保证学生得高分,成为“好”教师。一些学校领导为实现所谓“封 闭式”教学,保证升学率,提高升学率,对上述教师的做法持默认态度,对于当今教育理念的更新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一方面教师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调整、补充,使之缺乏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专业化水平更是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以转变,所以在思想上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陈旧、封闭、故步自封的教育教学理念导致了教学行为上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2.机械照搬他人教案,教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一些教师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贯机械照搬“优秀教案”,教法常采用“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方式。课堂之上没有讨论、没有探究,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解题和阅读、背诵教科书,很少设计观察、思考、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强的作业,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千人一面公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枯燥雅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课堂训练程式化,缺乏创新性
新课改过程中,不少语文教师只注重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教学方法的改变,但课堂复习巩固这一环节仍是“老调重弹”。常规的方式和题型仍是主角,且题目均出自课本的习题或复习资料的成题。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此做法对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与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相差甚远。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1.更新观念
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一定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特长充分得到发挥。
2.优化课堂训练,敢于创新,设计出诱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问题
课堂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继承传统课堂训练优点的基础上,从题目设计入手,设计出既注重知识的积累,也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也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悟的题目。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和态度的教育融入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语文问题。题型要补充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乡土语文资料收集,甚至语文影视点评等形式。有些课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我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个性化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果断地做出决策,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410300湖南省浏阳市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下一篇:如何创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