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过对国内有关体育教学俱乐部文献的分析,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选项课型”与“课内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研究,具体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选项课型”向“课内俱乐部型”转变的思路,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选项课型;俱乐部型;过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模式等也都发生了变化,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重点和新课题。结合国外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选项课教学向课内俱乐部的转变是目前国内体育教学一个新趋势,而“选项课型”向“课内俱乐部型”体现着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活动策略,其转变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且这个过程并未有一个通用和成熟的经验,所以要想在尽量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平稳地进行尝试和过渡,值得我们思考。本文拟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选项课型”和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特征及优缺点,为体育教学模式的过渡提供理论依据。
一、“选项课型”与“课内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对比
二、“选项课型”向“课内俱乐部型”过渡的原则分析
由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两点:一、差异较大的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等;二、以“选项课型”为参照对象,相互不冲突,“课内俱乐部型”可以作为补充和完善的方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所以,“选项课型”向“课内俱乐部型”的转化,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入手,以下列三个原则来进行过渡:
1.过渡的教学模式应遵循“以点带面”的原则。在目前体育教学俱乐部并不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针对各高校的不同实际,“选项课型”向“课内俱乐部型”全面同步进行改革并不现实。而且从体育项目上来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娱乐性较强,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实现向“课内俱乐部型”的转变相对要容易。而有些教师主导性强、内容较难的一些体育项目,如武术、女子防身术、定向越野等,在实施中难度较大,在课中若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学生可能就觉得雅所适从,体育课也就雅法正常开展,俱乐部制的教学目标也雅法实现。因此,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该有选择地进行尝试,而不能一蹴而就或完全地放开。
2.过渡的起点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在以上图表中的六项内容中,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相对较容易,可作为转化过渡的前三个内容,而教学目标,主导与主体的地位等内容随着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逐渐转化,也将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被改变,最终完成向俱乐部制的转化。
3.过渡的过程应遵循“经验与实际结合”的原则。由于各个学校的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学生身体素质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在向俱乐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在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综合考虑。
三、结论及建议
针对俱乐部制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等原则,我们可以先从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价、师资和学生等方面入手,具体建议如下:
1.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可暂沿用“选项课型”以班级教学的形式。但根据分层教学的原则,可同时设置初级班、提高班(加强班)等不同水平的班级,教学的内容可根据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提高“三自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2.教学手段和方法。首先,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的一般规律,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灵活选择锻炼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练、自评、互教的能力,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依赖型”向“自主型”过渡。其次,要重视手段的多样化。例如多媒体教学、小群体教学等,其中多媒体教学虽然在多次教改中被提出,但在“选项课型”教学模式中,始终未受到重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本人也要适应从“主导”向“辅导”的转变,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第三,在选项课教学中,主要沿用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纠正错误法等,在过渡时期,体育教师可逐步加入范例教学、情景教学、协同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比较、自我学习等能力的掌握,这些方法在各种体育项目的运用均不同,同时也需要体育教师在实施中逐步地学习、实验和完善。
3.教学评价。在过渡时期,体育教学的评价以现行的“选项课型”考核标准为主,逐步加入并加大“俱乐部型”评价标准的比例。
4.师资力量。体育教师的思维的转变和技能水平高低对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需要体育教师从主导地位变为辅导地位,若不能转变,体育俱乐部制就雅法实现。同时要实现体育教学的俱乐部制,对教师的素质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专多能”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高度的责任心和创新的意识是实现的保障。在“选项课制”的教学环境中,体育教师的思维、技能和素质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校领导及体育部领导要实施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的学习和进修,提高教师对俱乐部教学的实验及科研能力。
5.加强学生对俱乐部教学的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及主动性是俱乐部制的一大特色。由于学生长期处于“选项课型”的被动学习中,这种被动的习惯,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讲授体育与教学俱乐部制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俱乐部制理论的理解;其次,可以通过俱乐部实施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俱乐部制的运行机制。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具体实施的方向和过程必须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同时要注意,成功的经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建平,等.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
[2]赵鸽尔.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3]许明荣.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对话”下一篇:新课程下“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