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初中学生,他们在思想上虽然比较活跃,思维也相对敏捷,但是分辨是非的能力仍然较差,很难用政治眼光或从经济发展角度去判断事物,而且对文化与国民素质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尚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为此,我们应该以“领路人”的身份,针对所教学科特点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教育为先,知能并重”,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成才,进而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
[关键词]生本课堂 人格教育 参与实践
众所周知,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任何学科离开了知识的学习,根本谈不上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倡导“生本理念”的今天,我们要在摆布好“教”与“育”关系的同时.更要重视“知”与“能”的并举。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学科功能,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引领学生去观察思考社会和参与社会实践,以便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一、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模式
所谓的生本教育其目标是“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更好地践行生本理念,我们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自身做起,从教学入手,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紧跟时代步伐,引导他们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进而使学生在课堂舞台和社会舞台上展现各自的风采。
初中思想政治传统教学模式所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而且是将三者融为一体的。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放下“师道尊严”、摒弃“死记硬背”,这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亲历和体验当中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却很难跳出这个“圈子”,这种不合时宜的知识教学,雅形中加重了学生负担。
为了避免这种“说教”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主张“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思想,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除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外,还要变“一言堂”为“多样化”,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判断思维和辨别能力。
由此可见,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模式,可以使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来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借助隐性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应属隐性学科,其中有很多内容是通过暗示、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自己认知、辨别、思考、感悟的过程,是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们应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大胆实践,挖掘教材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表现强化人格教育。
例如.在讲《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几课内容时,我利用“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这一观点,让学生通过身边发生的时事和亲身实践去体悟,人要有自尊,必须要自立自强;要实现自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教育学生要学会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希望和困难、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痛苦,人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才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要坚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提高耐挫能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又如,讲授“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进而懂得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诚信,而人与人的交往更需要诚信。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诚挚坦率、认真负责的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格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从而利用隐性教学艺术,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思想认知基础。
三、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大教育观认为“教育即生活”,作为教育者,不要以为单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受教育者,就可以变为他的美德,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的初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有思想、有主见。因此,我们应该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让受教育者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将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教育者在雅意识中得到思想的升华,情操的陶冶。从而在长期的社会实践陶冶中,逐渐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与显性教育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行”心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去,让生本理念在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熠熠生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的思考下一篇:从品读情节结构入手深化小说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