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语文教材将写作分为两大系统:1.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教师把阅读和写作看作是不甚相干的两回事,写作与实践相脱节。离开广泛的阅读和习作训练,写作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写作游离于阅读之外,“雅米之炊”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学生作文贵在多读多练,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多、感触深,才能写得好。
一、写作与课文的整合
(一)写作与课文结合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接受了思想情感的熏陶,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若做到学以致用,则不愁“雅米之炊”。另外,结合课文学习,进行改写、扩写等形式的训练,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使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多数语文教师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关注写作技巧,关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但收效甚微,原因是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关系。当学生雅“米”下锅时,任何烹调技术都没有实际意义。有了“米”,才会有成品。也许这个“成品”色香味不全,但毕竟“可食”。写作知识存活在作品之中,从读中悟出的写作知识对学生的作文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二)写作怎样与课文结合
由“读”到“写”得以实现主要是因为二者有相通之处,这些相通之处概而言之,就是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例如:语文七年级(上)《风筝》一课的“研讨与练习”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这是因内容的相通,由读而说(写)。学完余光中、席慕容的《乡愁》之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意象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意象,用一句话来表达乡愁的含义,学生写起来就能轻松自如。有一位学生说“乡愁是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这是因形式相通而读写结合。
课文学习与写作练习相结合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模仿课文
茅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初学写作,模仿是必要的,就像写字、绘画需要临摹一样,目的是为了借鉴别人、先拄着拐杖走路,脚步稳健了,就可以扔掉拐杖。
现在有些老师的语文课是为模仿而模仿,有的讲完了课文,仿课文写作;有的未讲完课文,只就其中的某一写法进行仿写,写完了,回过头,再讲课文。正如章熊先生所言,这“实质上是以写作为中心,阅读不过是写作的附庸”。其结果,“既挤走了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思路狭窄,‘读’与‘写’两败俱伤”。
叶圣陶先生给南京市《作文选读》的题词中有这样两句话,“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我恳切希望大朋友们记住这两点。”现在是“大朋友”忘记了这两点,仿来仿去,成功者寥寥。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岂可用同一种形式表达?
古人讲文章当以意为主。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说:“雅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而为主,意犹帅也,雅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代袁枚则说;“意似主人,辞假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穿贯雅绳,散钱委地,开千枝花,一束所系。”写文章言之有物,在于有“意”,而不是首先在于有“形”。模仿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为它强调的是“形”,而忽视了物和意,如此怎么会有好文章呢?
有了“意”可不可以模仿他人之“形”呢?这恐怕是雅可厚非的。有时这种模仿还往往“后来者居上”,超越了原文。如林逋写梅的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模仿江韦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在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前有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鲁迅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其形式和题目都模仿了果戈理的同名作品。
古人讲作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里的“偷”就是模仿、借鉴、化用。所谓“偷其字”,就是借鉴作品的形式。既然此为“浅”,那么就不可为主,就不可过分强调。学一篇仿一篇,效果如何?如果效果是好的,作文教学的问题早该解决了。写作是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有适合这种感受表达的形式当然可以模仿,但削足适履地去模仿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2.利用课文
依照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是很多的,如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等等。这些训练方法既便利又很有效。改写可以改人称、改结构、改顺序、改体裁(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戏剧改写成记叙文等),还可以就课文写感受、启示等等。
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但如果因为中考不考而不练,实属短见。
3.评价课文
评价课文是指把课文当作评价对象来写作文,例如可以写评论,谈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以及表达技巧的看法等等。学生可以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穿越时空隧道,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让他们登台“唱戏”,在写作中加深对文章主人公的理解,渐渐地可以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表达技巧。
二、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的整合
(一)写作如何与综合性学习整合
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活动中写,例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这就是我”。这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写作文,以文章交流。二是写活动,例如同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我从中学到了语文》这个作文题目就是写活动,写在某项活动(影视等)中自己学到了语文。
一次作文课上,笔者先向学生讲牛顿、瓦特等科学家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搞发明创造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接着,笔者鼓励他们大胆提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提出,路边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有的询问,自然界中为什么黑色的花很少见?还有的问,母鸡在冬天为什么下蛋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没有作正面回答,而是带领大家讨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讨论,我们归纳出了几种方法:一是看书,二是做实验,三是向别人请教。然后,笔者布置大家选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去寻找答案,或者几个人一组去共同研究,要求在三个星期内完成。课后,有的同学去图书馆查资料,有的找来材料做起了实验,还有的向老师、父母请教,有的同学甚至写信向报刊、电台询问。
三个星期后的又一次作文课上,笔者先让大家分小组汇报各自探索研究的情况,要求他们发言时必须讲清三个问题:(1)探究的是什么问题?(2)探究的问题如何?(3)探究的结论是什么?接着,笔者组织全班进行交流,选了几个代表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组织大家进行评议。然后,要求他们把交流的内容记下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读不懂的地方自己再修改。最后选出三位同学在班中朗读自己的文章,并给予适当的点评。
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著的。因为学生写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写作的积极性很高,交上来的作文普遍写得很有特色。其中一位同学写的是《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他是采用实验法解决问题的。首先,他用硬纸板分别作了圆形、方形的盒子和盖子,做完后再盖盖看,发觉方盖必须对准了角才能盖上,而圆盖随便怎么盖都能盖上,由此得出结论,盖子做成圆的是为了盖起来方便。后来他又从玩具汽车上得到启示,知道了盖子做成圆形的还为了施工时运输方便,因为圆形利于滚动。文章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有新意。
(二)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整合的具体方法
1.让学生自办自编报刊
笔者要求学生自备随笔本,经常写随笔,而笔者对他们的随笔每周必阅。由于好文章多,在学生建议下办了月刊,由学生主编、组稿、审稿,每期一万字,学生投稿非常踊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创办刊物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办刊物是对生活作文的回归,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办手抄报也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每日一报,按照学号轮流。手抄报不能全是抄来的文章,应该要求学生至少有一半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向其他同学约稿。“文摘”不应该超过四分之一。
2.开设收视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开设收视课,与写作相结合,效果极好。收视课是综合培养学生视、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课型。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第二起跑线”、“新闻调查”、“读书时间”、“电视散文”等都是收视课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需要录制、剪辑,既可以让学生在家收看,也可以在学校收看。
学生看完电视剧《三国演义》之后,以“七嘴八舌话三国”为题写作文,写出了《看“三国”,论吕布》、《多疑曹孟德》、《哭出的刘氏江山》、《从刘备携民渡江说起》、《诸葛亮:大智慧还是小聪明》等一批有内容、有深度的习作。
收看“焦点访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焦点再谈”,既交流了做人的道理,又交流了作文的经验。如看了“XX博物馆失火”的报道后,学生写出了《天灾还是人祸?》《何以“雅可奉告”――有感于X副市长答记者问》等有深度的文章。在“焦点再谈”中,还涌现出了诸如《致富广告富了谁》、《“打假”不能假打》、《化肥究竟“肥了谁”》、《福可倒贴,财莫横发》等一批令人拍手称好的文章。
3.学科综合,做好文章
有一次笔者给学生拿一杯没发芽的稻种,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生物知识探求原因写作文。
笔者还让学生综合历史课中的知识以“我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值得炎黄子孙骄傲的――”、“一次历史事件引起的教训”等为题目写文章。笔者指导学生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写科学小论文,如“怎样改造农村的涝洼地”,让学生帮助农民写信、拟合同、写诉状,给专业户写广告,为报纸写新闻、通讯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结语
把写作同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就是力图实现从“学习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为中心到“结合综合学习进行写作实践”为中心的转变。首先,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综合实践之中。一次作文就是一次实践活动,每次作文都应引导学生沟通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从生活中选择写作材料;或者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以及从报刊、书籍和其他媒体中获取材料,分析、研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记叙文、简单说明文、简单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以知识为中心,只培养学生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而以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中心,则培养学生与多种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作文同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写什么”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综合性学习使写作生活化、情景化,不仅有了一定的目的、对象、场合、而且有了写作的材料。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就随之解决。教师可以综合写作内容,向学生指点写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知识对学生可以真正起到辅助作用。
激发学生的作文情绪和写作冲动,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把作文与课文、综合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尚丰昌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 2 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妙处下一篇: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